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帮格的科学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作者认为:帮格作为一个科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不遗余力地抨击二元论及一切唯心主义,始终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立场。他在研究中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独具特色,表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度,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他所建构的科学哲学理论体系及其思想观点,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倾向,是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中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对我们当前的哲学研究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主义者,埃里希·弗洛姆创建了"社会心理"分析思想,文章对其思想体系中的社会性格理论展开了述评,梳理了社会性格的概念、形成、类型和功用,简析了在理论与实践上社会性格理论所具备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茨基作为马克思"手稿的管理者"和"理论的继承人",长期以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链条上被学界"集体失忆"的"富矿",至今仍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学术挖掘的"黄金"。在重新发现考茨基的学术热潮下,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近年来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专著和论文资料,从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来源、理论架构和当代评价三个论域进行归纳,以期反映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教育观念的转变”。这种说法的道理在于在既定的教育结构与现实条件下,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教育工作的局面往往大不一样;若问陈旧的教育观念与崭新的教育观念何由发生?或把旧观念近则归因于计划经济,远溯于自然经济,而新观念源于新的社会经济需求。这可算是流行已久的“唯物主义”观点。 如果从根本上[只是从根本上]分析,隐在上述论调中的两个假设,颇值得推敲:(1)旧的教育观念是直接从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派生出来的么?(2)在现有的教育结构下,教育观念的转变究竟能发生多大影响?若不改…  相似文献   

5.
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同志都会注意到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评价黑格尔重要的哲学著作《逻辑学》的一段话,列宁说:“在黑格尔这一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对于列宁的论述许多人以为,列宁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最多,实际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而是指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革命的辩证法。如黄枬森主编的《(哲学笔记>注释》就持这种观点(见此书第319页)。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缺乏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充足的事实依据。 关于什么是唯物主义,怎样使用,在什么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唯美主义的发生为背景,从历史的角度阐释日本唯美主义与本格推理小说的早期发展轨迹,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性。阐述承接传统本格推理的新本格派主张,揭示其与日本唯美主义遥相呼应的美学追求。用历史与理论、文本多方面的事实揭示新本格派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并解释其动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学教学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格”(即标准、规定和要求),有课程标准之“格”、专家之“格”、校本之“格”。一些根本性的、规律性的“格”,规范、提升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但某些“格”具有繁琐化、教条化的倾向。无形中成了教师的“紧箍咒”。在众“格”林立面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格”、“眼中有格”、“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强烈的历史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被理解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而应是唯物主义与历史的结合,它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化"两个方面。这种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概念具有两层内涵:一是历史的"唯物"性。其理论表现形态是"唯物史观",属于一种狭义的历史观。它是对历史的唯物主义定位,即将历史视为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的领域;二是历史的流变性。其理论表现形态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它不是前者那种狭义的历史观,而是对事物的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哲学的新形态——历史哲学。将这种"唯物主义与历史的结合"的观点运用到对科学的理解上,产生了马克思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科学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课程。在小学科学课堂实施生本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试论如何将生本理念融入小学科学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在所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公开提倡"科学为本的研究",明确要求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教育研究项目必须提供科学的研究证据以证明其有效性,并表态只资助那些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以科学为本的研究"的推行引发了美国诸多教育研究组织及人员对它的争议性讨论,并对美国的教育研究趋势和方法产生了系列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本化"的科学作业其出发点是学生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兼顾差异性,发挥主动性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必然过程和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即使有了脑成像,脑细胞基因组排序,研究者仍难以用纯物理原理或纯化学原理来解释意识。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开始动摇唯物主义信条,认为意识不是纯物质现象,应求助二元论、泛灵论、唯心主义来做补充解释。英国哲学家鲁伯特认为唯物主义和二元论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应该辩证地结合起来,走第三条道路。理由是二元论的合理性、立法的基础、唯物主义之间的悖论、哲学家的分化。尽管前沿和大胆猜想,第三条道路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仍是哲学层面的思辨,它不得不又回归到意识客观普遍性的常规性证明。虽然借助了现代科学,意识客观普遍性的哲学证明和科学证明存在逻辑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角度分析第三条道路,有助于挖掘对意识的能动性、主动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很多学校都重视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是很好的事。谈到严格,我认为既要讲究“严”,也要讲究“格”。按格者,规格也。凡事都有规格。写字有规格,笔顺、间架、大小、行款等等,随便不得;读书有规格:轻重,快慢、停顿、重音、语调等等,含糊不得,演数学题也有规格:图怎么画,式子怎么列,问题怎么论证,数字怎么计算,都有一定的次序、格式,一点也不能马虎……如此种种,都应该是“格”。有了这许多“格”,才“严”得有根据。对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这一“实践的党派”的主张,是当时三大“实践的党派”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旧哲学又主要是针对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提出来的,其本意是指革命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新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产生了对其哲学实质的许多不同理解,但这些理解都尚欠准确。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实质在于科学的人本唯物主义。人及其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对象、"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立脚点、实践观以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最高目标这四方面的客观物质性、人本地位和科学性证明了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实质就是科学的人本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格”     
《考试周刊》2015,(57):90-91
格是个语法范畴,在传统语法里,格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的关系。英语里现存两种格:名词属格和代词的主、宾格。C.J.Fillmore的格语法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深层语法,揭示了语义和句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谜语种类很多。以谜底的类别分,有字谜、物谜、人名谜、剧名谜、书名谜、词语谜等;按谜面的形式分,又有文字谜、故事谜、哑谜、画谜等。在谜面的后面,常注明“格”的字样,这就是“谜格”.是猜谜语的一些特殊约定,就像数学中的公式一样。制谜者做出谜面,一定要标明这个谜语的“格”.也就是要告诉人家你这个谜语要按照什么路径去猜.没有“格注”的谜面,就成了没有规则的游戏,别人没法猜。对猜谜者来说,凡是用了“格注”的谜.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去猜,否则就很难射中。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此有个大致的了解,今将常见的主要谜格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19.
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围绕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新"在何处展开了持续的讨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它所实现的变革。可以说,"新唯物主义"就"新"在:它抛弃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对象世界,引入了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展开所展现的日常生活世界或者说社会存在并赋予其本体的地位,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变革;它抛弃了近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范式,引入了生存论范式,实现了哲学探索范式的变革;它还具有改变世界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本课堂"是随着教育改革而出现的一种创新教学形式,它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和安排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因此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更自主地融入进小学科学的课堂学习之中,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