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教材在编排上承袭了旧教材的诸多特色新教材的基本结构还是以课为单位,一课时学习一课,每课都设有“提示”,看提示部分就知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重难点有哪些,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把握其重难点。每课的字体同样由正文(宋体)、阅读课文(楷体)组成。用不同的字体及大小字来排版,显现出教材内容的主次性、直观性,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课文中的古典诗赋或古人的名言名句、歌谣等,寓意深刻,除富有思想教育功能外,还为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提供了古典源流,增加历史的亲近感,使学生学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配有图表、资…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全套课本不仅在内容上作了重大调整,而且对每课的版式作了统一设计,并对组成教材的以下八种基本要素在字体、字号和格式上作了统一规定.第一,引语.引语即每课的引言,采用仿宋体.其功能主要有二:一是对本课所要讲述的问题作出提示或指点.二是承上启下,表明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引语可起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以课为单位,每课一课时,每课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课前提示。提示多以生动的提问简要概括本课内容,对本课内容提纲挈领,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和学都应对提示予以高度重视,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并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试就提示分析在教与学中的作用提出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4.
如何运用“预习提示”,笔者以为,首先在备课时要解决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彻底扔掉传统的每课书就是解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生字生词、段落层次、语段欣赏、人物分析、写作特点等的固定模式,讲深讲透重点、难点,让学生一课一得。其次是要学习教法。“预习提示”中往往介绍了许多教学方法,这都是专家学者的经验之谈。如第一册第二课《背影》中有这样的提示:“《背影》是纪实散文。……‘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重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是哪封信呢?激发学生在课文中去找…  相似文献   

5.
小学第一学段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每课必析,串联知识联系为结构化学习;每课必动,为丰富学习模式.通过一课一编的编题训练、一课一记的记数学笔记和一课一练的题组对比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数学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教材关于《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一课的学习提示较以往有显著的不同,新教材的学习提示没有了以往政治色彩、阶级斗争色彩浓烈的说法;然而,新的《教师教学用书》却没有相应地修订,以致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偏颇于政治色彩的灌输。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教材关于《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一课的学习提示较以往有显著的不同,新教材的学习提示没有了以往政治色彩、阶级斗争色彩浓烈的说法;然而,新的《教师教学用书》却没有相应地修订,以致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偏颇于政治色彩的灌输。  相似文献   

8.
缘起:低段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新教材实行认写分开,识字量特别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总是边学边忘,而有些未教过的字,许多学生却认得。于是我想,教与不教有多少区别?每天上课的效率究竟有多少?时值期中,在未做过任何复习预习的前提下,我对一(5)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了如下测试:随机抽取已教过的10个生字(分别为生字表从第一课开始,每课的第5个生字),再随机抽取未教过的10个生字(分别为生字表从最后一课开始,每课的倒数第5个生字),然后按学号随机抽取10名学生(学号分别为1、5、9、13……),让他们分别认读20个生字,并了解认识的途径,测试结果如…  相似文献   

9.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与教学资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后,统编历史教材难度陡增,课时增多,一线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本文探索在新常态视域下创设历史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对比新旧教材、深挖学情、明晰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课前—翻转课堂""课中—线下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一、苏教版新教材识字编排形式独特特点分析苏教版新教材一部分识字内容的编排方式吸收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各自的优点,尽量避免了各自的缺点,这种识字编排方式有三个特点:集中识字的编排形式,分散识字的内容,押韵。(一)集中识字的编排形式集中识字的编排形式是把学生要学习的生字集中安排,每课按意义给出12个词语,每次集中学习15个左右的生字。例如,一年级下册一课的生字学习是这样安排的:给出了“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12个词语,要求学生认识“柳、蜜、蜂”3个字,会写“春、雨、树、芽…  相似文献   

11.
单元学习任务前置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任务引领式,即学生从每课学习入手,在完成每课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二是任务驱动式,即学生从单元任务入手,直接把每课的阅读作为完成不同单元任务的支架。在单元学习任务前置教学不同模式中如何进行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中极为关键的问题。探析课的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下半年,浙江将使用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之前笔者也参加过一些关于新教材的培训,对新教材也略知一二.今天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杭州第二中学举行的杭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核心组主题研讨会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研究)主题活动.主办方早上安排了展示课,下午安排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的李龙才老师关于新教材的专题报告.早上的展示课内容是新教材指数函数第一课时,学生是已经学习过指数函数的高一学生.  相似文献   

13.
跟以往的教材一样,人教版一册新教材仍将学习汉语拼音放在首位,这对七、八岁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仍是一个难点,学习起来显然是有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虽然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彩色情境图,从第四课起每课还配了一首儿歌,但终究所及有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把儿歌引入课堂,编一些有趣的儿歌,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儿歌语言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诵读,是儿童最熟悉的歌谣,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具有语言美、韵律美、简洁美。可以说,儿歌与审美教…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新教材在体例、结构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正文前都有一个方框,框内都有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言(即课前提示),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这一课前提示?下面就以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为例,作一说明。一、可作为导语。导语是讲授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有如戏剧中的序幕。而新教材的课前提示往往是根据学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推行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而要想达此境界 ,首先应养成学生自主制定阅读目标的习惯和能力。一、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条件 (如课前的“学习重点”、“课后题”、“注释”等 ) ,自主设计阅读目标。首先 ,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示的“学习重点”去设计目标。新教材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提示 ,是编者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精心策划的重点目标 ,并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应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具体阅读目标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历史教学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尝试着把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开展“每课一秀”的展示活动,并从“每课一秀”展示的内容、形式、操作过程、操作原则等方面加以构想,进而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能力、彰显个性,同时点亮课堂,融洽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17.
微观点     
让前置性探究学习成为课前思维体操江芝芬(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前置性探究学习是指教师课前研读教材,化解新课的重难点并设计成课前的探究作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并以此作为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学习导向的航标。其中,精心设计探究性作业至关重要。前置性探究作业一要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能初步领悟新知的要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减少了篇幅 ,降低了难度 ,较好地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新教材还注重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 ,注重理解与创造 ,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目的是为学生将来投身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的课后作业部分非常重视实践活动 ,设计有阅读、朗诵、讲故事、设计表格、撰写小论文、辩论、参观、动手制作等 ,且数量很大 ,上册 2 2课设计了 1 5次活动 ,下册 2 2课设计了 2 1次活动 ,几乎每课都要求学生动眼、动手、动脑 ,全身心的参与 ,倾注情感的参与 ,使学生从亲身的实践体验中 ,获取有一定共性但同时又体现了个性的成…  相似文献   

19.
1992年秋季普遍使用的新编的《中国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形式多样,活泼生动,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一栏,以启发设疑的形式把这一课的重点直接点出,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中的思考题部分能培养学生弛立思考能力:课本中的小字、图画部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课后习题部分,改变了过去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秋季开始,我校采用了华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经过一个多学期实验,我对该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 本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过程;强调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感,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集体讨论,体验、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兴趣激思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课堂数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学热情,在兴趣情境中体验、接收新知识,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中(综合练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