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题: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毫米,高AD=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243例5)将此题进行一般化处理并...  相似文献   

2.
文 [1 ]指出了我国 2 0 0 0年高中数学联赛一道几何题与IMO -1 8的几何题的联系 ,并给出其三角证法。很显然 ,前者是后者的引申。反过来 ,在解题的思路上 ,前者就可以化归为后者 ,并从中得到解题的启示。先来看这两个题目 :命题 1 ( 2 0 0 0年联赛题 ) 如图 1 ,在锐角三角形图 1ABC的BC边上有E、F两点 ,使∠BAE =∠CAF ,作FM⊥AB ,FN⊥AC(垂足为M、N) ,延长AE交△ABC外接圆于D ,证明 :四边形AMDN与△ABC的面积相等。题中当角α =∠A/2时 ,就变成了下题 :命题 2 (IMO -2 8) 在锐角三角形ABC…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的初中《几何》第二册第91页例3、第92页练习第3题、第96页习题第7题三道图1题都可归结为一个数学模型:已知直线a和a的同侧两点A、B(图1),求作点C,使C在直线a上,并且AC+CB最小.这是一个几何极值问题,对学生来讲难点有两个,一是为何...  相似文献   

4.
一道竞赛题的再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 如图 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B =1 ,图 1∠A =90° ,点E为腰AC的中点 ,点F在底边BC上 ,且FE⊥BE ,求△CEF的面积。( 1 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 1 1题 )文 [1 ]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广到等腰三角形 ,本文再作如下推广。图 2推广 1 如图 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 =90°,AB =a ,点E为腰AC上的点 ,点E内分CA为 :CE∶EA =λ ,点F在底边BC上 ,且FE⊥BE ,则S△CEF=λ2 a22 (λ 1 ) 2 (λ 2 ) 。证明 由AC =AB =a ,CEEA=λ ,知EC =λaλ 1 ,EA =aλ 1 。作AD…  相似文献   

5.
巧引辅助线     
在平面几何的证明题中,常需引辅助线,而因辅助线引法不同,可使一题有多种证法。那么如何快捷地引出辅助线,巧妙得出结论,往往又是证题的难点。下面就一道几何题的证法分析如下: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中线,P是AD上一点,过C作CF∥AB...  相似文献   

6.
图变题活     
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如图1 ,B是线段AC上的一点 ,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BCE ,求证 :AE=DC。我们把此题中的等边三角形ABD、BCE保持不变 ,只变换图形的位置 ,见图2~图4 ,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我们发现图2~图4都有AE=DC的结论 ,而且证明的方法也是类似的。这就说明 ,几何题的图形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变换图形的技巧 ,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 ,更能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培养学习几何的兴趣图变题活$长沙市长郡中学@刘红艳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初三《几何》补充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检测题:△ABC中,∠ACB=90°,D、E为斜边AB上的点,AD=DE=EB,且CD=sinx,CE=cosx,求斜边AB.这是一道典型题,本文试就此题(下称原题)的解法和潜在结论做一些开发,以便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一道课本习题的推广及应用河南省浚县实验中学张立义原题:△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AD的中点为M,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K,求证:AB=3AK.(九年义务教育《几何》第二册第263页第14题)以此题为基础,逐步削弱条件,可寻找出此类题...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9年第11期、第12期都刊登了当年高考物理第15题的解法,我认为这两种解法比较复杂.它们都应用到几何证明及几何计算,同时,还应用到物理上找等势点、作等势线的知识.这样的解法步骤多、过程复杂,特别是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找B点的等势点是学生一时难以想到的. 我们知道,在匀强电场中,如两条线平行,则在这两条线上距离相等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如图1所示:l1、l2是匀强电场中的两条平行线,A和B,C和D分别是11、12上的两点,如有AB=CD,则有UAB—UCD.证明如下: 过A点作电场…  相似文献   

10.
一道非常容易的几何题 ,由于学生抄题画图时 ,把原图 (图 1 )的字母次序抄错 ,画成如图 2 ,导至师生共同探讨一个新题。现就此新题如何寻求用初中数学知识求解及新题的推广题的一般解法作些探讨。图 1      图 2原题 : 如图 1 ,已知梯形ABCD中 ,AB =1 3 ,CD =2 0 ,AD +BC =2 5 ,高为 1 2。求AD、BC的长。新题 : 如图 2 ,已知梯形ABCD中 ,AB =1 3 ,CD=2 0 ,AD +BC =2 5 ,高h =1 2 ,求AD、BC的长。1 转化为初等代数问题求解如图 2 ,过B作BE∥AD ,交CD于E。考虑△BCE ,可知一边EC =C…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试第11小题是一道几何计算题.图1题目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1,∠A=90°,点E为腰AC的中点,点F在BC上,且BE⊥FE,求△CEF的面积.对此,文[1]给出几种解法,知识与技巧含量方面作出较全面深...  相似文献   

12.
一题多解有利于开拓思路,培养思维能力.本文将研究一道几何题的多种证法,供读者参考.题目如图1,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又延长BA到E,使AE=BD,连结CE、DE.求证:CE=DE.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最基本而又最常用的方法.但在给定图形中并没有以CE、DE为一对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此必须添加辅助线,构成证题所需的全等三角形.具体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如下六种:(1)在AE上取一点F,使AF=CD,连结DF(如图1),则EF=BC=AC,BF=BD.于是,欲证CE=D…  相似文献   

13.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在几何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几何证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勾股定理确定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几何证题中,凡涉及线段平方的和差关系或线段平方与线段积的和差关系的几何命题,都可以考虑应用勾股定理来加以证明.例1如图1,在△ABC中,/C=90°,D、E分别是BC、AC上的点.求证:AB2+DE2=AD2+BE2分析求证结论是线段平方的和差关系,而且给定图形中有好几个直角三角形,因此,宜考虑应用勾股定理来证明.在Rt△ACD和R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仅对今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竞赛部分试题 ,从解题思路、试题背景和答案不严谨等方面 ,谈谈个人的看法 ,不妥之处 ,敬请赐教 .1 两道相关的几何题1.(联赛一试选择题 4 )如图 1,Rt△ABC的面积为 12 0 ,且∠BAC =90°,AD是斜边上的中线 ,过D作DE⊥AB ,垂足为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高考第 2 2题是一道平面解析几何题 :如图 1,已知梯形ABCD中 ,|AB|=2 |CD|,点E分有向线段AC所成的比为λ ,双曲线过C、D、E三点 ,且以A、B为焦点 .当 23 ≤λ≤34 时 ,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这里介绍用《几何画板》来探究这道题的过程 ,并谈一点想法 .1.首先是作出双曲线 ,找出点E( 1)如图 2 ,在x轴上取一点B ,作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 .( 2 )在OB的中垂线上取一点C .作B、C关于 y轴的对称点 ,得到点A、D .( 3)连结BC、CD、DA ,用直线连结AC .( 4 )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画圆 ,交直线A…  相似文献   

16.
几何作图是平面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贯穿在初中阶段的5个学期之中。像这样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延续这么长的教学时间,教材中是独一无二的。搞好几何作图教学,对提高几何教学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应提高对几何作图教学的认识。几何作图是一项实际操作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有着几何推理不能替代的作用。几何论证过程,必须以图作基础,由图可以联想出几何思路,发现证明的突破口。例如,如图,△ABC中,AB=BC=CA,AE=CD,AD、BE相交于PBQ AD于Q,求证:BP=2PQ。这个题…  相似文献   

17.
一道数学题 ,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可获各种不同解题方法 ,激活思维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性。本文对 2 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解答题第 3小题解法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题目 ,如图已知△ABC三边都是整数 ,∠BAC =90°,AD⊥BC ,且BD =1 1 3,求△ADB与△ADC的周长之比。分析 :此题是一几何求解题 ,大多数学生只从几何角度考虑。忽略了三边是整数的条件 ,因而分析求解较为困难 ,若思路开阔 ,能抓住三边整数 ,结合有关几何知识 ,就易找到解题思路。探讨 ( 1 )由射影定理 ,AB =1 1 3·BC ,AB、BC为整数 ,必有…  相似文献   

18.
几何证题思路的获得是学生最感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初三总复习时,他们面对众多的知识与方法,更难以发现思路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几何证题思路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下面以初三复习中的一个题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获得几何证题思路的方法。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DB=DC,DE⊥AB,DF⊥AC,垂足为E、F。求证:DE=DF。教师出示上述例题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看到本题条件、结论和图形,你会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人说,由图形易知证明△BDE△CDF,…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 1 999年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最后一题 ,即第八题是这样的 :已知 ,如图⊙O1与⊙O2 相交于点C、D ,A是⊙O1上的一点 ,直线AD交⊙O2 于点B。( 1 )当点A在CAD上运动到A′点时 ,作直线A′D交⊙O2 于点B′,连结A′C、B′C。证明△A′B′C∽△ABC。( 2 )问点A′在CAD上什么位置时 ,S△A′B′C最大 ,请说明理由。( 3)当O1O2 =1 1 ,CD =9时 ,求S△A′B′C′的最大值。这是一道几何综合题 ,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做好本题 ,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本…  相似文献   

20.
初中《几何》第三册第 1 2 9页例 4:如图 1 ,⊙O1 和⊙O2 外切于点A ,BC为⊙O1 、⊙O2 的外公切线 ,B、C为切点 .求证 :AB⊥AC .证明略 .我们把上题中的△ABC叫做切点三角形 ,显然 ,切点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巧用切点三角形的这个性质能妙证许多几何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一、用于证明某条线段是某圆的直径图 1图 2  例 1 如图 2 ,⊙O1 、⊙O2 外切于点A ,BC切⊙O1 、⊙O2 于B、C ,连结CA并延长交⊙O2 于D .求证 :BD是⊙O1 的直径 .分析 连结AB ,则△ABC是切点三角形 ,故∠BAC =90°.从而∠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