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微博的出现为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传播工具,逐渐成为科学传播的一大重要方式。文章研究分析了微博时代科学传播的主体、内容、模式的具体变化,从修正机制、传递机制、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微博的科学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博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献阳 《北京档案》2011,(10):22-24
为了使每个社会公众具有自由平等获取公共信息的机会,本文从信息传播渠道的角度,探讨了公共信息传播机制。在讨论公共信息传播机制的概念,界定公共信息和公共信息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和以第三部门为主体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扩大了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3.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2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博问政"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新载体。然而微博传播系统中海量的干扰因素也正对政务传播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基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传者等层面,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噪音的成因和表现进行探讨,在剖析其表现机制的基础上,促进对政务微博传播噪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1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中,许多传统媒体使用多个新兴媒介平台传播信息,却因忽视了各平台的传播机制特征而降低了信息传播效果。本文以《人民日报》分别发布在微博与微信平台的政务类信息为例,从实证角度对比分析这两个平台的传播机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两个平台的传播技巧,以期为传统媒体有效使用多平台传播信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蒲姗姗 《出版广角》2018,(10):60-62
信息服务方的"推"与信息传播载体及需求方的"拉",共同构成信息传播动力机制.在图书馆微内容传播中,图书馆是服务者,作用是推动微内容的传播;信息需求方则是微平台上的广大用户,用户需求拉动微内容的传播;而微平台作为信息传播载体,旨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拉取有价值的内容(知识与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整合信息传播生态链机制,优化微内容传播要素的驱动力,可提升微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公共治理手段,是现代民主社会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网络回应。当前,我国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存在着诸多缺失,需要我们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尚勤 《东南传播》2011,(12):85-87
微博信息正在以“碎片化”的形式和海量化的规模进入大众传播系统中,微博的社区化更是加强了信息的精准传播。而微博的社区化对新闻讯息的把关控制、传播内容、传播结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和受众都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社区的传播结构及机制的分析,从而探讨微博社区新闻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微博具有独特的传播特征。从微博传播的主客体、传播的方式、介质、效果、内容等方面观照,微博带来了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的改变和公众参与公共领域、社会生活的改变,正在重塑信息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博以其独特的裂变式传播、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性以及强大的互动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自媒体裂变式的传播范式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微博主带来强大的传播效力,同时也能在一夜之间摧毁其固有的形象与声誉。本文以传播噪音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政府、企业等官方微博为研究实例,对微博环境中传播的噪音扩散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传播噪音"负面舆论场"的形成过程,并就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效应作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陈敏 《青年记者》2012,(32):14-15
微博平台上的全国两会热点新闻,无论是在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机制上,都与传统媒体的两会报道迥然不同。本文以新浪微博2011年和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热点两会微博为样本,分析微博平台的两会传播机制,并试图分析两会微博传播为整个中国政治传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两会热点微博的传播特点和机制1.微博用户自定义两会热点两会微博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不会按部就班地按两会开幕、闭幕的过程予以顺序报道,而是呈现出碎片化、跳跃式的景象。微博用户自行发现和定义两会热点,用户在衡量是否转发一条微博时,微博的内容价值往往比发布者的身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便捷、互动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极为广泛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众多的传统媒体机构在微博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本文以凤凰卫视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传播为案例,通过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体应如何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并提升品牌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免费午餐"、"大爱清尘"为代表的"微公益"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主要探讨微博平台中微公益的传播策略,将其概括为故事框架、视觉化的表达、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传播优势三个方面,指出社会化媒体对微公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公益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青云  刘晨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一方面成为普通大众表达个性和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如何应对微博谣言是网络信息管理者和媒体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博是一种即时发布消息的微型博客。它强化了互联网即时性内容传播,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简易的即时信息。微博的优点不仅在于其信息量大、形式简易、上手快、门槛低,还在于其将内容传播、知识和信息流动与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紧密结合为一体,从而使个人获得一个低成本、高效应的内容即时处理和获取工具。微博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促成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李荣 《东南传播》2012,(1):88-90
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品牌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厘清相关概念,初步得出微博可以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的结论,接着站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归纳出微博个性化信息传播特点:传播内容微小随性、信息发布随时随地、"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以及传播模式,基于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提出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品牌传播,最后从品牌关系的角度再思考微博品牌传播媒介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冯帆 《东南传播》2015,(12):97-100
2011年作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在微博平台出现——政府主导下的政务微博传播。在这四年的发展中,各地政务微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发布"就是众多政务微博中的翘楚。本文尝试从信息发布的方式及内容、网民意见表达和互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上海发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10,(45):22-22
近日,22位作家在微博联合发布了《我们的联合声明》,目标直指淘花网和百度,发表仅一天,该声明就已经被转载6000多次,引起极大关注。活动发起人之一的《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在其微博中这样写道:“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免费传播,但是我们无法容忍别人可以随意利用我们免费传播的东西赚取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