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教育实验个性化新解程晗一、学校教育实验个性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毛泽东在论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时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进一步说这种共性是“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科学命题中,“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是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个科学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命题,必须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  相似文献   

3.
个性教育原本是强调尊重、鼓励和发展人的独特性与优势的教育,它要求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一要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个性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个性教育是培养心理学范畴的个性即人格的教育,也就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另一种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教育,即因材施教,以期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教育。当然,无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个性教育,很明显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个性和谐发展和极富创造力的人才。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到个人…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韩寒现象”旋风般冲击大江南北的时候,在河北廊坊的一所普通子弟中学就出现了一个小作家群体。这些小作家不但都有自己的特长,全都出版过专著或发表过作品,而且功课全优,全都考上了大学。一、我们再不能不重视个性的培养了我们目前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上更多的是只注重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我们的教育像一台机床,它力图生产的是成批的标准型的“物”的产品,而不是形态各异、性能不同、用途广泛的“人”的产品。它忽视了“个性和共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忽视了共性包含个性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基本规律。因而就有了上海…  相似文献   

5.
从同志們的討論文章中,啓發我想到很多問題。想的結果,觉得用“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比用“个性全面發展”的方針,更明确,更容易理解。現在談談我的看法。一、从“个性”的涵义談到“因材施教”“个性”既然像朱智賢和陈选善兩位同志說的那样:“既包括共性,也包括个性,它是共性与个性之辯証的统一。”那么,單独說个性或共性將如何措詞?在“全面發展“中,个性的差异性占多大比重?个性的共同性又占多大比重,如果不把这几个問題弄清楚,就难怪在貫徹执行中要發生偏差。事实上某些教师已經把“个性全面發展”当做消灭个性發展共性来貫徹执行了。例如,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优秀学生韓友范要想考大学,学校不同意,一定要他参加生产,韓  相似文献   

6.
“白”与“黑”是不同于其它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异,造成不同语言的颜色具有联想性的差异。“白”与“黑”的词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7.
所谓“模块”,是指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的一组教学内容,从“导语”到“课例”再到“语文园地”,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从而使整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当新课程以“模块”的组织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教学应该如何设计、组织和实施,抓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坚持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就成为落实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理念的重点。坚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这是构成“模块”专题与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关系的依据。为此“,模块”教学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一是把握整组教材。其一,要借助《教师…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词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共性要求教师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0条,依这组教材来看,最主要的有:  相似文献   

9.
[引言]“以我手写我口,写我心”,道出了个性作文的真谛。我之所为、所想、所感、所说,直抒出来,就具备了“个性”。然而,“我”的“个性”被共性包围着。如何突破“共性”凸显出“个性”来呢?[文题设计]谁没有家?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家便与我们血脉相连。那富丽的屋宇,或小小的蜗居,便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兄弟姐妹是我们的第一批校友。有家即是福,我们生在福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便会发现家人的一颦一笑,家中的一事一物,一碗饭,一勺汤……都蕴藏着爱的故事,充满着人间真情。请以“家”为话题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0.
一、抓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是:第一,“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第二,“应试教育”重书本知识,以考试分数评定质量高低,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第三,“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它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第四,“应试教育”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更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第五,“应试教育”为适应升…  相似文献   

11.
说“靦覥”     
“靦觍”(mian tian)是个表示害羞的联绵词,又可写做“靦腆”或“腼腆”。作为联绵词,一般都具有两个特点,也可称为联绵词的两个共性:一是两字联缀成义,分开无意义;一是一词同音见义,书写多异文。但这个联绵词说来有点特殊,它既有一般联绵词的共性,又有它自己的个性。说共性,是因为它有上述三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并不断走向深人?我校以“坚持全面育人,培养特色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夯实基础,发展个性,学会创新”为教育模式作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个性教育的理性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是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及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的千差万别,反映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素质就是这样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个性作文的对立面是传统意义上的共性作文,共性作文作为传统作文的一个主流,它具有如下特征,即思想的政治化,情感的单一化,和意象的固定化。”今天,我们要顺应人文主义的潮流,大力提倡学生写作个性作文,但我们不能无理由无根据地呼唤和号召,我们还应该找到个性作文的对立面,有了“靶子”,我们的指向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在批判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让班里充满友爱,这是建设优秀班集体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只有在班级成员互相尊重、理解、帮助、和睦相处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强的班集体。而要让班里充满友爱,班主任就要在培养班级成员的爱心上下功夫。晓之以理启迪爱心列宁说:“我们要努力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灌输到群众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遵循列宁这一教导,我组织学生召开了“让班里充满友爱”的主题班会。学生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方面积极发表意见。他们的意见大多是正确的,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让班里充满友爱,会否定人的个性,是在主张‘吃大锅饭’。”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我作了重点发言,指出,人有个性,也有共性。每个学生有了爱心,并不等于就没有了个性,相反,它会促使个性健康发展。只强  相似文献   

15.
抓典型、树典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与个性”的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抓典型、树典型”自古以来就是引导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建国以来,我觉树起一批又一批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他们的精神风貌在千百万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贯重视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和鼓舞人民,用先进典型教育人,感化人,激励人,培养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每个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或存在于)个性之中”。这种表述除了说性质与性质统一和性质存在于性质之中外,未能提供更多的知识。解决这个疑难的关键,是弄清共性、个性和个体的关系。黑格尔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概念,而概念又包含三个环节:普遍性,事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共性又要彰显个性。共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本的始终要坚守的刚性的确定的培养目标,坚持共性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展开;个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差异实事求是的体现,彰显个性要围绕“怎样培养人”来展开,要以权利为核心培养法治意识,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创新意识,以讲效益为核心培养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8.
7月,又到高考、你恐慌了没有? 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作文的的确确是“自由”了、从命题形式、评分标准到评价视角……从共性到个性,从“一统”到“千姿百态”彻底变化了。由不得你不下笔如有神! 应试作文相对更容易写些,因为它有模式有技艺,只要主题思想不出太大的偏差,只要段落安排井然有序,只要随便用上平时背诵得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写出真人和活人,首先要明确通讯写入的基本要求,做到特点突出,形神兼备。 1.特点突出 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人物的时代特点、环境特点、个性特点愈鲜明,人物形象也就愈有代表性、愈生动,脸谱化、皮相化是通讯写人的大忌。清人魏际瑞在《伯子论文》中说:“人精神聚于一端乃能独至,吾之精神亦必聚于此人之一端乃能写其独至。”精心截取,集中笔墨于“一端”,写人物事迹中那最具特点的某一片断或某一侧面,往往能以不多的篇幅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本色来,从而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王崇伦抓豆腐》(《中国优秀通讯选》新华出版社)只写了一件事: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兼任哈尔滨市委副书圮后,深人基层,解决了生活在“大豆之乡”的人吃豆腐难的问题。王崇伦是个新闻人物,五十年代就是劳动模范,当时又身居要职,可写的事情不胜枚举,但记者却独具慧眼,“删繁就简”,高度赞扬了王崇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干精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枝蔓横生,面面俱到,那么,最具特点、最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实干精神就要被冲淡、被淹没,因而丧失新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无特点,特点是否鲜明突出,是人物有无新闻价值或新闻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凡优秀通讯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外文学,大凡每一部成功之作,都与那铭刻人心的典型性格紧密相关。所谓典型,恩格斯写道:“每个人是典型,然而同时又是明确的个性,正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一个’。”可见,既是典型,那就只是他,不是别人;他既有阶级或阶层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他是共性和个性的高度统一体。作家在塑造每一个典型形象时,必须通过个性化的形式将其共性体现出来,从而使形象具有尖锐性和鲜明性,使他象活人一样,或被人蔑视,或被人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