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单设的幼稚师范学校,此校的创办人为陈鹤琴先生。江西幼师在创办上深受欧关新教育理论的影响,在培养目标上是对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及教育应兼顾儿童和社会需求理论的借鉴;课程则吸取了德可乐利学校“从生活,为了生活”及杜威“学校即社会”理论;在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上分别体现了对杜威“做中学”理论和德可乐利学校的教学过程三步骤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儿童教育实验是20世纪初期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一次较有影响的教育实验,它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来组织课程,以整体化为原则来开展教学,通过创设适宜儿童生活的环境,让儿童在不断的观察、联想、表达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陆文睿 《中学文科》2009,(13):47-48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人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又将这一命题颠过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都是七、八岁的孩子,在一、二年级就读,这时期的儿童常常被父母百般宠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当他们背着书包在父母的呵护下进入学校,他们便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即“三新”,乐于求知,乐于交往即“两乐”。要使他们适应“三新”,达到“两乐”,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儿童情趣的教育教学方法,设计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耐心引导。一、设计情境,适应新的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低年级教育学生适应新的…  相似文献   

7.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琳  郑蓓 《早期教育》2005,(8):10-11
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961952)是近代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致力于儿童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她创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llenKey)1899年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之后,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和著述活动使得她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至今,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仍风行全世界。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蒙台梭利从医学、生物学、哲学、实验…  相似文献   

8.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个由0岁~18岁的教学实践方案,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可看到它的身影,它的优点和好处,已经被几十个国家所接受和采用。笔者欲借此一隅,将对蒙氏五项工作领域的研究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并对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一个多角度的理解。一、五项工作领域的工作探索蒙特梭利教室是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空间,蒙特梭利的教育哲学理论中,不断地强调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为了让0~6岁的儿童能均衡地发展自己,蒙特梭利针对这个时期的儿童敏感期特点,为儿童建构了一个适合他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场所,称之为…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一个被称为是“公共教育文艺复兴”的运动正在进行,这就是对有九十年历史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继承、革新和推广。以往,主要是私立学校采用“蒙”式教学法,但随着“蒙台梭利”运动的开展,该教学法正大量波及公立学校,现在它已被六十个地区的110所公立学校采用,1988年共招收104万名学生。 对于蒙式教法的理解,教育家们还存在意见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课程方案情感教育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将情感带入学校课堂,使情感与社会生活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题之一,从童年开始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这些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儿童的情感能力。课程的内容着眼于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情绪体验本身。(一)自我科学课程自我科学课程是努埃瓦学习中心主任卡伦·斯通·麦科恩设计的情感教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设计的,它将情感与正规教育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与情感智商的组成高度一致,关注的中心就是情绪,即“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关注儿童生活中的情绪变化”并体验许多情感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11.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对学校教育思想主要由"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五步教学法"构成。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为杜威的学生,他学习了杜威教育思想。回国后,他根据中国当时社会现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五路探讨法",创建了"生活教育"理论。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均产生了影响,两人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2.
罗素早就指出:“艺术要使儿童过上美好生活。”杜威也强调:“教育即生活的观点。”生活是一种财富,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与创作素材。由于儿童自我回忆和结构能力的薄弱,儿童对自己生活观察行为的调整能力显得不足,对生活的观察十分散乱,不能主动地去观察一些有意义的题材。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艺术观察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育模式。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当代美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几种教育模式。其中,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育模式。由于该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人又直接称之为“发掘创造力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三、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即“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在美国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896年,John Dew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就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工作应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他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自己也可以做老师,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杜威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  相似文献   

16.
赵华 《江苏教育》2022,(47):32-34
<正>儿童品格需要在生活场景中习养,生活经验的表达需要恰当的形式,设计儿童喜欢的生活教育舞台是品格习养的关键。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新区实小”)“求真尚爱——小陶子舞台建设行动”项目是落实场境育人、活动育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表达形式,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实践。  相似文献   

17.
龚纯 《教师》2015,(6):58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应深入贯彻“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原则.结合《指南》精神和《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理念,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渗透整合教育,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的整合,环境与一日活动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人是依赖于社会环境而生存的,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存在的。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中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的匿名感、内在学习动机的消退以及高中毕业率低等问题,美国高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教育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开展小规模学校运动、成立教师教学小组、任命教育顾问、设立学生服务中心、采用时间分块授课和个别教学法。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与美国类似的问题,在教育改革中应注意吸收美国高中的个性化教育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人人受教育”。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求“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引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