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阿Q ,自他诞生以来的 80年间 ,人们说得太多、太细、太深了。你几乎再很难找到新的话题和切入点。我想从人物类型———即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的角度 ,谈谈自己的想法 ,看能否谈出些许新意 ?对于阿Q这一形象 ,已有许多权威的评论。这些论述排列起来 ,就构成了一个阿Q形象的接受史 ,反映了我们对阿Q形象认识的不断深入。 1 92 2年初 ,鲁迅的《阿Q正传》还没有在《晨报副刊》连载完毕 ,沈雁冰 (茅盾 )就认为 :阿Q“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品性 ,又是中国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小说月报》1 92 2年 2月第 1 3…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典型,阿Q主义(精神胜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对阿Q主义(精神胜利)源流的考察几乎贯穿了《阿Q正传》研究的始终。我认为,这种考察对研究《阿Q正传》是有裨益的。对阿Q形象首先予以注意的是茅盾先生,他认为:一、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通讯》《小说月报》13卷第2号)二、“‘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的普遍弱点的一种。”(《读<呐喊>》《文学周报》91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的性格本质是由“奴隶意识”和“帝王意识”构成的。阿Q是一个象征符号,他是对中国人的高度的精神本质的象征,而且未庄的所有人都与阿Q在精神本质上一脉相成。《阿Q正传》采用的是一种反讽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赵太爷为什么认为阿Q不配姓赵?村里的人根据什么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姓”的传统说起。在古代,“姓”是一种徽号。同一个姓,代表着一个血统的强大民族。从字形上分析,“姓”是“女”和“生”构成的合体字,它最初的意思是为某女…  相似文献   

5.
也论阿Q     
一一说起阿Q,人们脸上就会情不自禁地浮起笑意。这种笑主要是嘲笑,同时也含有某种亲近。由于伟大的鲁迅,阿Q不仅在中国无人不晓,在世界文坛上也享有一定声誉。罗曼·罗兰很早就对《阿Q正传》给予过极高评价。法国的剧团曾将“阿Q”,搬上舞台。电影《阿Q正传》的拍摄,又一次使国人瞩目、世界开眼。自“阿Q”问世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评论文章洋洋洒洒,难计其数。“阿Q”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典型形象,进而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用语、成为某种象征、某个符号。  相似文献   

6.
阿 Q 理想代表着一种纵贯古今的狭隘自私的理想追求,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消极因素;只有对与阿 Q 抱同一理想的“国民”进行真正的革命理想教育,中国社会才有光明的前途。阿 Q 理想具有反面教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批判阿 Q 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阿Q正传》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尚无人超越。恩格斯在给马哈克纳斯的信中,谈到最充分的现实主义要求时说过:“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阿Q正传》的杰出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鲁迅从现实生活中严格地选择与提炼出足以表现阿Q的性格特征的真实细节,而且还在于最大成功地写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流浪雇农阿Q的典型性格。阿Q这个典型的审美价值在于;他既是独有的“这一个”,又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阿Q具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特质,具有特定阶级地位的特质,还具有时代伦理道德、社会心理以及整个精神文明的特质,也就是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质。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典型。这里,我只就鲁迅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性格的同时,怎样独具匠心地再现了阿Q所生活的典型环境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传统的“阿Q农民”说提出不同的看法;阿Q是一个由市民阶级制造的零工的典型.文章认为:从创作意图和创作手法看,鲁迅无意于把阿Q塑造农民的典型;把阿Q作为国人魂灵的典型还是作为农民的典型来写很不相同,鲁迅是把阿Q作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塑造的;从性格和心理看,阿Q缺乏农民的心理素质;从社会地位、阶级属性和思想性格看,阿Q应是市民阶级制造的一个无财产、不属于任何公认等级的村镇中的零工.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问世以来,在研究它的一系列课题中,研究者对阿Q是怎样—个人物、阿Q典型性格的问题及其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各家之说,不无一定的道理,本刊将其讨论的情况概括地介绍给读者,供大家研究时参考。一、关于阿Q的典型形象问题阿Q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何其芳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论阿Q》一文中说过:分析阿Q“这—个”典型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历来对阿Q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讨论,正是围绕着怎样看待这一矛盾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笔下的阿Q形象。阿Q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几千年来封建文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读中学时,阿 Q 是个什么典型,胡里胡涂;教《阿 Q 正传》,照参考书说,“阿 Q 是落后农民典型形象”,嘴里说着,心里一点也不踏实。这是因为:从当时的社会实际看,就算一个落后农民,存在着严重缺点,但也不至于如阿 Q 一样,一丁点好的地方也没有:欺软怕硬,自高自大,自欺欺人,精神胜利,现实失败,愚昧麻木,敌友不分……阿Q 的“革命”,也只是为自己得到元宝、洋钱、宁式床和女人……总之,从阿 Q 身上找不出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塑造的阿Q无疑是最为经典的文学形象。自《阿Q正传》诞生以来,阿Q的典型性问题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争论的焦点,“思想的寄植典型”“中国人品性”“共名说”“阶级典型”“人性”说等观点在不同时代曾分别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随后又遭到质疑。要准确把握阿Q形象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不但要从他所处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阿Q是什么典型的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其中对于阿Q是不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的论争,意见也很分歧:有的认为阿Q就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不是落后农民的典型;有的认为阿Q只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如果把阿Q看作“国民性翁点”的典型;那就等于说阿Q是超阶级的典型,就是宣传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等等.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显然不是我们所能胜任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又经常遇到这些问题,现在只是权作学习,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自1921年发表以后,便轰动了中外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格的弱点,体现了鲁迅先生“要画出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的创作目的,显示了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的常时节是一个“以柔退走”而又“恃强凌弱”的典型。他上承战国寓言的齐人,下启现代小说中的阿Q。这三个形象,虽然在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遭遇等方面有所差别,但在人格心理、精神境界等层面上,却具有本质的相同。齐人-常时节-阿Q,生成了小说表现中国国民性问题的一条射线;从齐人到常时节再到阿Q,是文学的进步,更是小说意识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对《阿Q正传》做出新的阅读。作者通过对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的细致分析,展示了“精神胜利法”的片刻失效及其后果。通过对作品另辟蹊径的解读,作者系统地回答了《阿Q正传》研究史上的三大经典问题,即一、作品的叙述方式是否发生了断裂?二、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是国民性的代表,还是农民阶级的思想特征?三、阿Q真的会革命吗?作为国民性典型的阿Q与作为革命党的阿Q在人格上是一个还是两个?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的历史解释和文学叙述的重要问题:国民性是单面的,还是自我反身的?如何界定阿Q的阶级身份和社会类型?如何在“重复”中界定“革命”?在《阿Q正传》中,历史与本能、意识与潜意识、精神与身体是什么关系?如何解释鲁迅的“向下超越”,以及从这一角度对辛亥革命和启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鲁迅于一九二一年写作的《阿Q正传》,是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丰碑;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是举世公认的不朽典型。然而,公认不朽,却又争论不休:阿Q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从小说问世的第一天起,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大概,一说是思想的典型,即是以“精神胜利法”为其特征的“集中了各种社会阶层的,特是别新旧士大  相似文献   

19.
《关于阿Q》是说《阿Q正传》很早的一篇文章,其观点经鲁迅认可.它的主旨是憎,它的精神是负的.阿Q是中国的一切“谱”的结晶,是一幅中国人的坏品性的混合照相.因为“类型描写”,有一种相似的夸张和冷嘲.  相似文献   

20.
鲁迅笔下的阿Q,显然是集国民性弱点之大成的不朽艺术典型。因为在阿Q精神(主要指阿Q主要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中,就包含了鲁迅心目中的盲目自大、自轻自贱、主一奴根性、马马虎虎等等国民性的主要弱点。鲁迅就说过,他所以创造阿Q这一艺术典型,就是为了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即“沉默的国民的魂灵”。①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