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 《兰台内外》2008,(2):16-16
在鲁迅一生中,在日本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当我们走进日本找寻鲁迅在日本留下的足迹,仍能感受到在今天的日本,鲁迅的魅力依然不小。  相似文献   

2.
鲁迅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和日本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日本不仅是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和出版鲁迅研究的论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日本研究鲁迅的论著,我国翻译和介绍的还不多,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和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合作,编选了一本《日本人论鲁迅》的论文集,由戈宝权同志负责主编,供我国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之用。《日本人论鲁迅》收集了五十年来日本人研究和论述鲁迅的文章五十余  相似文献   

3.
汪洋 《采.写.编》2016,(1):198-199
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与日本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五四运动前后,鲁迅为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转型做出了突出的个人贡献,他坚持直译,掀起了一股日本文学翻译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写的大量书信当中,致日本人士的书信是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现存的将近一百封信,特别是写给《中国小说史略》的日译者增田涉和日本女歌人山木初枝的书信,对研究鲁迅在三十年代的思想和生活,都很有参考价值。早在一九五二年,上海出版公司就出版了吴元坎翻译的《鲁迅书简补遗(致日本人部分)》。一九七五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林林翻译的《鲁迅致增田涉书信选》。同年该社又出版了李芒翻译的《鲁迅〈阿Q正传〉日译本注释手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论述我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它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日本友人增田涉,在鲁迅的热情指导下,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将《史略》译成日文,后由鲁迅用日文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一九三五年七月,由日本赛棱社出版。日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1,(16):32
本刊讯(记者刘菲)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30周年,三联书店与日本平凡出版社在中日两国以联合出版、同步上市的方式推出了《鲁迅箴言》中日双语版,并于5月31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1931年,27岁的日本青年学者增田涉在内山完造的引荐下,成为鲁迅的学生,并按时每天下午到鲁迅在虹口大陆新邨的寓所听鲁迅讲解自己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历时长达十个月。增田涉回日本后,决心将《中国小说史略》译成日文出版,在翻译过程中碰到不少疑难费解的问题时就写信向鲁迅求教。鲁迅对增田涉的质疑求教均一一作了热情的答复。从1932年到1936年,两位异国师弟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内,鱼雁传书,西来东往,累计达80余件之多,这些书信就构成了今天的《答问集》。《答问集》反映出鲁迅知识的广博精深。他对中国典籍、历史人物、民情风俗、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熟稔程度,几乎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答问  相似文献   

9.
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30周年,三联书店与日本平凡出版社在中日两国以联合出版、同步上市的方式推出了《鲁迅箴言》中日双语版,并于5月31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周建人手迹     
周建人,字松寿,又字乔峰,1888年11月12日出生于风景如画的水乡绍兴,是鲁迅先生的胞弟。周家为官宦读书之家,在当地是颇有名望的大族。因鲁迅和周作人留学日本,回国后又都留在了北京,周建人便留在家中照顾年老的母亲。由于家境日渐衰落,周建人幼年便辍学了,但他兄长的抗争和进取精神,给了周建人莫大的启迪和鼓励。鲁迅当时在日本,不断来信鼓励他自学植物学,并陆续寄来了日本植物学方面的著作和一架解剖显微镜。从此,周建人开始刻苦攻读,渐渐对植物学有了浓厚的兴趣,终成著译丰富的学者。1919年,鲁迅在北京购置了一所大院落,…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Z1)
从张艺谋、巩俐分手谈到现代看客文/肖云儒古往今来,许多文章都写到过看客。中华民族所以有幸能拥有一个鲁迅,一定程度上与看客的反激有关。鲁迅曾在他的散文中记叙过,当年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看过一部日本兵杀害中国老百姓的纪录片,在血淋淋的残杀旁边,围满了看客。...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9):120-123
<正>本书作者与鲁迅有长达35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他陆续撰写了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最近从日本寄来一封信,内中写道:近日闲时,在翻看周作人的作品,他的文字自然流畅,但缺少鲁迅那样的风骨。他属于长寿者,作品也可谓丰厚,他的全集是厚厚的十二册,比鲁迅多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两者的比较非常明显,有时看着书架上排列的书,心里就想笑:这个购书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14.
李飞宏 《大观周刊》2012,(43):30-30
鲁迅最早对屈原作品作出评价是通过他和好友许寿裳聊天时表达出来的。据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曾送过他一本线装《离骚》,并对他说:“《离骚》是一篇自叙和托讽之作,《天问》是中国神话和传说的渊薮。”自此以后,鲁迅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更加全面、深刻的对屈原及其作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4月7日凌晨,鲁迅独子周海婴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对于绝大多数鲁迅著作的爱好者来说,是从鲁迅那首著名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知道周海婴的存在;而《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里,知道周海婴有时候“满脸顽皮”的“真像日本孩子”,而有时候又“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这期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鲁迅著作的出版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今天,鲁迅的书不仅在全国人民中广泛流传,而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但是抚今追昔,我们不应该忘记,四十年前编辑出版第一部《鲁迅全集》的人们,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从国民党法西斯匪徒的魔爪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为我们抢救和保存了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三八年版的《鲁迅全集》不仅为后来鲁迅著作的出版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7.
4月7日凌晨,鲁迅独子周海婴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对于绝大多数鲁迅著作的爱好者来说,是从鲁迅那首著名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知道周海婴的存在;而《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里,知道周海婴有时候“满脸顽皮”的“真像日本孩子”,而有时候又“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  相似文献   

18.
以1925年《台湾民报》转载《鸭的喜剧》为起点,鲁迅作品开始了它的台湾之旅。之后大致历经日本殖民者禁绝汉文期跨越国界的“左翼”传播路径,战后初期的鲁迅小说出版风潮。“戒严”期地下传阅与翻印,及1987年“解严”以来新一轮的鲁迅出版热潮。这一过程曲折、坎坷却始终未曾中断,呈现出台湾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环境、内在精神世界与鲁迅著作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20多年前,我曾写过一本《中国杂文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有鲁迅杂文一章,文中提到鲁迅先生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的经历。但是,对此事,我只是耳闻,却无缘目睹。有人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却是鲁迅的故乡。这话不无道理。去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有机会访问仙台,一下飞机,虽然寒风凛冽,我还是赶紧去拜谒鲁迅先生的故居。仙台市位于日本本州岛,处于七北川和广濑川之间,近仙台湾,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鲁迅的直接死因产生了怀疑,认为鲁迅之死,是为日本须藤医生所害,从而引起一场学术论争,这一问题有待专家去解决。读到由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所整理的《鲁迅先生病史摘录》的档案后,看到了鲁迅人生中的另一半历史,引发了我们解读的兴趣。这份档案中记载:鲁迅的“吸烟史33年,每天约50支,55岁减至每天15支”,鲁迅人生的另一面从这里展开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