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党的第一代领导群体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取得抗日战争的实际需要,是逐步形成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性的结果,是共产国际改变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并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完全一致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启示来加深读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是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具体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睿 《文教资料》2005,3(33):183-185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三次飞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规律性的经验启示,对于我们今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佛教中国化最成功的宗派——禅宗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而由盛转衰的事实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发展方式不是解释学的而是实践的;佛教中国化进程中诸宗争鸣推动佛教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应形成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派别,使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活力在政治精英、学术精英和民间精英中同时激发;禅宗创立者慧能宣扬"佛性即无南北"并尊称听众为"善知识"的事实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歌颂大众、发动大众并尊重大众的首创精神;佛教普度众生的多重法门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对人的精神关怀建立在现实的社会制度关怀和物质生活关怀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有一个一脉相承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开拓也体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认识上。  相似文献   

8.
所谓佛教中国化,是指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出于传播的需要而逐步中国化,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两千多年的"中国化"经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内在机制和发展动力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因此,科学地汲取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妇女理论与中国国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把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以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基本经验。在这里,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全面把握中国国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始终代表广大妇女的根本利益,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深化改革的推动器,是激发创新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课题,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是常谈常新的。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问题的最主要方面,体现于意识风气、理论成果、实践道路和"第二次飞跃"的新任务等四个维度,显现于各个层面,作用于各个时段;其对新征程的最大启发就是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到的思维特征,即摆脱束缚独立思考问题的状态、从自身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立场和克服思想惰性永续与时俱进的动力;毋庸讳言,客观上毛泽东也迟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致使理论和实践共陷困境,遭受挫折,这是问题的另一面。系统总结经验和深入挖掘挫折缘由,皆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存在永恒、绝对公平的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约束的历史性、暂时性的范畴。未来社会公平分配实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经济问题,我国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过程中如何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形成更加适合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理论体系,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哲学启示。如,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把握主要矛盾,切不可主次不分而造成策略的失误;要看到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注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以与变化着的客观世界相适应;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结合起来辩证全面地看待,等等。对这些哲学启示进行认真总结,将对正在卓有成效进行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更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核心价值是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人民立场,在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利益问题的应答中,具体地分析历史地变化了的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正确战略和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人民利益实现的范围,不断提高人民利益实现的水平、程度和层次,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提升至新水平、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大基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其哲学基础,事物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必然结合是其逻辑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的统一是其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催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促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由此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不断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过程。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早期探索(1921.7-1934.12)、初步成熟(1935.1-1949.9)、曲折前进(1949.10-1976.9)、拨乱反正(1976.10-1982.8)和创新升华(1982.9至今)等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通真理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当中。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土壤上的实现,就是用中国的革命实践把它丰富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也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一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分析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原因.总结这个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认为:马列主义是战胜挫折的思想武器;挫折可以锻炼革命意志;战胜挫折要靠大多数人。在毛泽东身上,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以及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领袖风范有机的结合成一体,构成了其挫折观的核心内容。毛泽东的挫折观对当代大学生耐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