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是要天天出,广播、电视节目也是要时时播的,而那些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大事、突发性事件却并非天天都有,因而记者就得要学会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也能"生"出新闻来才行。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办好一张企业报,不仅仅是几个办报人在履行义务、完成本职工作的问题,更是要服务企业的发展,服务广大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还肩负着营造一个和谐大环境的重任。如何把企业报办出"报味"来,办报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具备了这些,办好一张企业报也就不难了。只要用心,只要钻研,只要负责任,就一定能办出企业报的"报味"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记者,多出"产品"、能出"精品"应该是其职业生涯中不懈的追求。多出"产品",是记者从业后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和追求。对于刚入行不久的媒体记者,首当其冲的是要勤跑腿、多练笔,这样才能做到多出新闻作品。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阶段,这一阶段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  相似文献   

4.
对于隆重的迎来送往,毛泽东早在抗战时期批评官僚主义时就曾经说过:"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员出访,不但要有"八抬大轿",前面还要"鸣锣开道",以示威严和威风。那什么是"八抬大轿"和"鸣锣开道"呢?在没有小轿车的封建社会,官员出访都是坐轿,这盛行于南宋王朝建立以后。因为北宋时期士大夫还认为乘轿是"以人代畜",有伤风化的。唐代就更不用说了,唐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是容易体现出电视新闻特色的报道,怎样才能"深下去",需要新闻工作者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一句话,得来全要"费功夫"。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深"字上下功夫写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一、在"深"字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度上取胜1.优秀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简单说是就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起因、背景、现状、发展、结局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新闻性、纪实性很强的电视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报道现象,还要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不仅要叙述清楚事件本身,还要揭示出事件的深层含意;不仅要确认事件的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发展提速年、效益丰收年和出版创新年,在出版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精彩大戏,充分展现了一家品牌出版强社的风范。针对2013年的发展,在此提出超常规发展新思维,可概括为"三领""四新""五增长""六加快"。"三领"就是不仅要引领市场,更要引领方向,引领未来。所谓"引领"就是"首创",首创的东西总是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三大引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出版社企业文化辞典中有这么一句话:"别说不可  相似文献   

7.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英文中为: "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8.
杂志社工作的三大"板块" 杂志社工作因其"杂",因而总有"千头万绪"之感;杂志社又因其"小",因而总编在许多情况下总是要"事必躬亲".但仔细想来,要办出一流的刊物、一流的杂志社,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三个"大板块"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如何发现和捕捉好新闻,是记者的功力。它需要记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所共同追求的,但是否能发现并制作出"好新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是一名优秀记者需要必备的。要想"炼"成好新闻,不但要靠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强烈的工作热情,而且要有超前的策划、扎实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1.
王艳 《出版广角》2021,(1):32-35
出版业助力脱贫攻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时代命题.作为一种使命担当,整个出版业务必要在"科学扶贫"与"精准扶贫"上点题、破题、开题,务必要在出版活动中挖掘、锻造出符合文化生产规律的生产效能,务必要在数字出版技术日新月异的迭代升级中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攻坚.在以出版促进扶贫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出版人的高度投入、出版机构的高效管理是确保扶贫见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唐翊凡 《记者摇篮》2012,(11):31-32
要制作出一部好的专题片需要很多的条件,好的选题、精彩的拍摄、感人的细节、准确解说、优美配音、流畅的剪辑等等。但首先,捕捉到的形象的视觉素材,拍摄出的"精彩"画面,是完成一部优秀专题的第一步。一、尊重"真实"电视专题片要求"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真实性是它的本质特性。专题片的拍摄,是拍摄者根据事先确定  相似文献   

13.
郑勇 《新闻三昧》2007,(10):10-11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见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在某种意义上说,"画眼睛"就是"刻画心灵"。  相似文献   

14.
我在基层新闻单位干了20年采编工作,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记者在基层受欢迎的程度大不如从前.过去是基层干部群众"盼"记者们采访,现在是"怕"记者采访.过去"盼",是因为记者能够吃苦耐劳深入基层,反映实情伸张正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与群众没有距离;现在"怕",是因为一些记者要出专版拉广告,要钱要物,甚至敲诈勒索."一盼一怕",真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赋予党报的一项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当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舆论监督栏目记者要精心谋划,把"舆论监督"栏目办出"特色"以立足,提升"品质"增品位,打造"精品"树形象。最终提高舆论监督的战斗力,提升党报的品位和亲和力,塑造党报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快车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湖北省社科院紧紧围绕"两个服务"这一中心环节,坚持把"两争三出"(争全国学术地位、争省委省政府参谋地位,出思想、出精品、出人才)作为战略重点抓住不放,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五个一工程"奖近三年来连续榜上有名,<楚学文库>、<长江文化史>等一批高质量的学术精品获得国家图书奖,而且在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服务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近两年来通过<要文摘报》,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一些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建议,较好地发挥了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几年来的情况看,《要文摘报》在传递信息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项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文帝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戡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正月为元月,"夜"在古语中也叫"宵",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张灯、观灯的习俗。元宵节之夜为什么要张灯?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成群结队,四处伤害人畜,糟蹋庄稼。人们就组织起来去追打。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中,要想办出一张有特色的精品文摘报,为读者所欣赏和钟爱,选稿要精挑细选,编稿也必须精雕细琢。通过精准把握文摘报的性质、定位和读者的阅读需求等,对"二手新闻"进行精心的"二次采写和创作",形成契合本报特点的编辑风格,才能烹出精品大餐,铸就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有人称:标题是报纸的"广告"、"窗口"、"索引"。读者从标题中大体可以判断出新闻的价值及可读性。如何把标题制作得诱人传神,是编辑记者苦苦追求的目标,是关系到新闻能否影响读者或能否被读者愉快地接受的成败之笔。制作标题心里要装着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到作家社后,提出了"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向读者奉献最好的书"的理念,这是我对作家社的定位。文化不能完全像商人那样操作,文化要不断提供原创作品,培养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