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教育》2014,(9):29-33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进程中,以地域区划为派别来标示,四川几乎没有遗漏,以三星堆文化隐喻的古蜀文明位列华夏文明的基座,以“资阳人”为代表的古蜀先民的生活轨迹呼应着“北京人”的山洞穴居.各类文化也不乏四川的席位,譬如戏剧,与京剧、越剧、粤剧、黄梅戏等并列的川剧;譬如菜系,名列粤菜、杭帮菜等前茅的川菜.至于历代文学中,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就是关注教育教学本身,教育教学问题和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在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存在诸如:教育领导、教师、家长等群体对"好"教育的界定和过于"分数化"的认识,人们在对孩子考取高分的狂躁追逐中忽视了隐藏于其后的教育道德问题,"名校"、"名师"、"名校长"有待"正名"等问题。本文对这些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反思,以其得到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沈俊 《华章》2010,(36)
笔者通过分析新感觉派特征,探讨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在这段时期作品中所反映出两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2007年苏州市第三期名师名校长培训班推行了以教育理论导师与教育实践导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制。通过导师的选聘、明确导师职责、学员自我反思诊断、个性化培训及弹性的评价监督机制等工作环节,开创了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双导师制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特色。本文就双导师制产生背景、实施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6.
张鲁宁 《英语广场》2020,(26):16-19
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一股重要力量,重农派文学运动发生于美国南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遭遇极大破坏的特殊历史时期。本文从重农派文学运动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重农派运动在文学创作中对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做出的回应,并反思重农派文学中蕴含的环境诉求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地理学中的“自然气候”范式,强调了自然气候在文学风格形塑中的核心作用。斯达尔夫人之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者对自然气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鲜有关注。在当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中,以自然气候为视野考察国内文学地理现象仍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的语言风格彰显,正是自然气候深刻影响文学风格的典型。从语言风格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地域化身份界定,本质上是通过“空间隐喻”方式所达成。“空间隐喻”是指这一作家群体将四川多雾气候的地理特性,以“空间隐喻”的方式“映射”到其作品语言中,形成一种语言风格的地理学暗指。正是这种地理暗指,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才具有一个能被界定的同一身份。  相似文献   

8.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更应倡导“教育家办学”,名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对其独特的办学经历个性化、概括性总结,具有很高研究价值。通过思想画布工具对名校长办学思想进行内容、领域、样态、轨迹和底色的全面分析,经过内容采集、画像分析、调适认可的规范操作流程,有利于促进校长思维的显性化,同时可以为校长办学思想的凝练和完善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派教育思想和现代派教育思想各有利弊。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用现代派教育思想代替传统派教育思想,也不能将现代派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混为一谈。应让传统派教育思想与现代派教育思想并存于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园地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根据校情、生情和自身的特点与需要在这两类教育思想之间自由选择,并给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思想的空间,从而更科学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苏州市第三期名师名校长培训班推行了以教育理论导师与教育实践导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制"。通过导师的选聘、明确导师职责、学员自我反思诊断、个性化培训及弹性的评价监督机制等工作环节,开创了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双导师制"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特色。本文就"双导师制"产生背景、实施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曾多次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12.
"美好教育"的提出合乎政治逻辑不言而喻,但我们还需追寻它的历史根源。近代浙江经亨颐主持的"人格教育派"触及教育的本质,旨在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追求的就是"美好教育"。"人格教育派"的核心人物是经亨颐,主要成员有夏丏尊、丰子恺、杨贤江、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熏宇、刘叔琴等,其思想体系由"纯正教育""人格教育""爱的教育"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教育生态理念的提出,使我们猛然感觉基础教育出现方向性问题是由于教育理念上存在缺失。新基础教育正是在教育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从根本上诠释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校长治校,关键是要有好的理念,要用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理念去领悟六个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问题:(1)学校的本质;(2)学校教育的价值;(3)学校文化建设;(4)学校教学最佳境界;(5)学校教师与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6)学校规模和设施的经营。  相似文献   

14.
应彩云 《现代教学》2007,(12):14-14
本学期,我班的研究活动在尊重每个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员们努力直面自己的教育现状,剖析自己的教育内涵,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的研究文化,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直面”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面对面”的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衡派的教育思想可作这样的概括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 ,这一根本的教育理念出发 ,强调学校教育应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并进而提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改革现有的学校课程结构 ,注重文理渗透 ,开拓学生的视野 ,优化知识结构等主张。这与我们今天教育界正在大力倡导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概念 ,无疑是相通的。至于他们具体的教学实践及其关于中国教育结构的宏观改革主张 ,在今天看来 ,也多不乏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岛桦川路小学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以川品课程体系为主线,以适性作业和创客教育为羽翼,多维度、多层面促进师生心性和谐发展,致力于办一所有品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前往深藏山区的高滩小学,去拜访老校长雷鸣。个中艰辛,虽已有心理准备,但真的踏上路途。这段山道的绵长和崎岖,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黄静梅  何娟  张丹 《四川教育》2023,(24):34-37
为了培养“四有”好老师,成都市针对名师名校长队伍所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以“培养高素质名师,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愿景,以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为抓手,搭建起了名师培养递进阶梯,形成了“选、培、管、用”四位一体的名师名校长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崇高教育使命感、深厚专业功底、卓越教育教学成就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教育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9.
周培植 《教育研究》2012,(3):146-150
"好的教育"实质上是教育发展的共性追求,是教育生态理论的内在价值依归,也是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必然。"好的教育"的实现路径包括区域教育发展的理论塑形、区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区域教育发展的品牌塑造、区域教育发展的课堂建设、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监测、区域教育发展的开放办学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