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概】:当谢梦阳忐忑不安地走进那座安静的散发着异国香气的约旦驻华大使馆办公楼时,她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阿拉伯男人。而签证官萨利姆对这个执拗的中国女人也感到迷惑不解。他认真地说:“要知道,你并不是要去参加一个盛大的世界舞会。”终于拿到等了一年之久的签证,谢梦阳来到了约旦南部4国交界的海滨小城亚喀巴,成了小城中唯一的中国女人。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自己寄予厚望的地方是一个“鸟都不来拉屎”的沙漠小城。谢梦阳满怀忧虑地展望着今后的漫长岁月,此时她开始恨马戎,那个即将离她而去的丈夫。陌生的一切和饭店经理古小林的…  相似文献   

2.
图索夫人,一位沉静、安详、个子不离的老太太,站在最高的一级台阶上。她有一个大鼻子,一双浅棕色的眼睛。她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衣着昂贵而高雅。她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那种你愿带回家去介绍给自己祖父母的老人。我在她面前站了大约五分钟,仔细地端详着她。她沉默寡言(她已死去一百三十多年了),所  相似文献   

3.
小城故事     
正小城到云龙宾馆已经是黄昏,我从并不拥挤的街道,一路闲散地走着。小城有的街道、建筑都有些老旧了,当然也有很多楼房正在小城新开发的地段日新月异地崛起。云龙宾馆建成已有些年头了,门口没有闪亮、夺人眼球的招牌,大厅的装修也很简单,除了正中的接待台大气些外,大厅的装饰、陈设都流露出岁月的印迹,进门的右手边摆着一组有些陈旧的皮具沙发,沙发前一套木制的茶几,有些皱痕的皮  相似文献   

4.
前面就是大海——多么平静,多么友善,多么诱人啊!当你顺着海滩走过去的时候,那轻声细语的波浪便喧哗起来;海水有节奏地拍打着沙滩,送过来欢迎的掌声。你听到了细浪的笑声,他们彼此追逐着,推探着,翻滚着;你看到了细浪的笑容,绽开在翻腾的浪花里。大海接待了你,热情地拥抱着你,抚去你身上闹市留下的困乏。她允许你和她的波浪孩子们嬉戏雀跃,甚至送他们过来和你一起玩耍。这些波浪将你轻轻地推出去,拉回  相似文献   

5.
铁栗 《大理文化》2013,(1):84-8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永平乡下"在着"的时候,常常会走进那座县城。其实我进城也没什么具体的事,就是想在那些老旧的街上走走,享受一些花的清香。后来我才知道,让整座小城清香起来的,不是我常见到的某种花,而是可以高达20米的缅桂树。自此我把缅桂归类于时光里的景物,每次看到它把花枝伸向天空,我便体会了时空的辽远。一座小城飘满了花香,她的人文必然厚重,她的街巷必然古雅。我知道这座小城还不是当初的博南,当初的博南距此还有20公里,那里至今还存活着元朝的古梅树。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康沃市市民对中国文化艺术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里,曾有3个中国艺术团来此参加艺术节。今年7月来加拿大参加第六届康沃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中国客人是甘肃省藏族歌舞团。他们一踏上康沃土地,就如旧友重逢,沉浸在真挚的友谊之中。康沃是个小城市,人口不过4600O人,但其民  相似文献   

7.
不幸故事中的温情埃尔瓦·罗宾逊夫人永远也不会忘记九月里一天早上她接到的那个电话:她那年仅22岁、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黛安妮不幸死于车祸。接下来的几周、甚至数月,埃尔瓦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她的亲友、教友以及邻居都不断地来安慰她和她的家人。然而,埃尔瓦感到最大的安慰是来自她中学时期的老朋友———厄玛·海逊。厄玛也经历了同样的不幸,一年前,她21岁的女儿———南茜也不幸:在车祸中丧生。厄玛和埃尔瓦常在一起,一边哭一边讲述她们各自女儿的故事。有时,她们还手捧鲜花一起去墓地。厄玛比其他任何人都能理解埃尔瓦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遇见她是在麦当劳,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她是一名穿着工作服的职员,戴着和她瘦小的脸庞相比起来显得太大也太沉重的近视眼镜,嘴里嘟嘟地念着客人要的食品名称,用白净的小手去按动售卖机上的格子键。她似乎很喜欢笑,也似乎因为对自己的状态非常满意而总是忍不住要奖励一个笑容给自己,她的年纪最多不会超过20岁。 我喜欢看她,所以,找了一个可以正面对她的位置,慢慢喝一杯咖啡。  相似文献   

9.
善举的回报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即便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剧院门外仍排起了等待购票的长龙。队伍的前面有一位身材瘦小而年迈的妇人,她一只手拿着三明治,另一只手撑着一把湿淋淋的黑伞。剧院的门终于打开了。恰恰在这个时候,那位疲惫瘦弱的老妇人昏倒了。开门人连忙上前将老人扶起,并把她抱进经理办公室。过了片刻,老妇人慢慢地睁开双眼。她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感觉到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透着善意。“我可以送您回家吗?”他问。老妇人一下子坐了起来,“天啊,我是来看电影的,现在可能连票都买不到了。”说话时,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头还在不停…  相似文献   

10.
岁月(四题)     
印象我刚上公交车坐下后,见一位老妇人走进车厢,仿佛觉得有点面熟,我立即抖开记忆的筛子,寻找记忆中的印象。这时,她微笑着,在我身边坐下。我久久地望着她,她也望着我,终于,我的记忆定格了:她年轻时是县医药公司的营业员,是小城的一枝花。啊,时光真快!40多年时间,"哧遛"一下就过去。  相似文献   

11.
她的信件     
她锁上房门,吩咐任何人别来打扰她。 屋内静极了。沉闷的天空仍不停地落着细雨,没有一丝光、一隙缝、一点点指望。壁炉里的木炭烧得正旺,炉火照亮了奢侈的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 女人从自己书桌最隐秘的一个角落里拿出厚厚一摞用粗糙、结实的细绳紧紧扎住的信札,摆在屋子中央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12.
时光书简     
正歌楼下院子里常常有歌声。有一段时间,在早上八点半到十点左右,楼下院子里通常会有一趟歌声路过。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进小区的三轮车上带的音乐。有些三轮车师傅等客的时候寂寞,便在车上安个音箱,有时候放放歌,特别是年轻人。那歌声真的是路过,几分钟,半首歌的时间,便又走远了,这时间,恰好够一辆三轮车在楼下停住,等客人下车,然后调头离开。只是后来,我发现不是。有一天早上,音乐又在楼下路过时,我起身到窗前去看,发现那歌声来自一个正在慢慢走着的人,确切地说,是来自那个人身上挂着的一个小录音机。这个人是小城的犀利哥,他正慢慢从楼下走过,耸着肩,缩着脖子,像  相似文献   

13.
慈爱     
王致诚 《世界文化》2005,(12):20-21
她的样子寒酸,古板,不打扮,手里提着工作袋和旧雨伞,走向山头的医院.别人多以为她是个收藏瓷杯子的老小姐.只有一点使她在这个美国小城里显得与众不同:她是英国人.大家想不通:她怎么会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4.
1960年,玛丽莲·梦露已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传奇式人物。她已与阿瑟·米勒结了婚,在演员排演场的讲习班里受到鼓励,她梦寐以求的成就似乎是近在咫尺。很难得,她给法国记者乔治·贝尔蒙特一次会面的机会。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接待来访者。两年后,在她36岁时,她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15.
正此前已有人说过,忆苏的散文是她内心的生活,是她对生命、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这种说法无人反对,因为凡是读过忆苏散文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极少涉及外域,作为一个成熟作家,她自愿放弃了对彼岸的瞭望,那肯定是因为她对此岸爱得深沉。忆苏生活着的那座古城是南诏的发祥地,虽然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尽,小城的样态却仍像旧时的梦境。有很多时间,忆苏披一身唐宋的阳光,独自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之下,将一座小城爱到无心。让人疑惑的是,爱几乎是人人都具有的品性,仅凭这种品性又怎能将一座小城爱到无心?"无心"  相似文献   

16.
“茶几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玻璃烟缸,它雪白透亮,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淡淡的辉光”,“我每每走到那儿,都要看上它一眼,或者拿起来擦拭一下,不让它沾上一点灰尘。如有客人带小孩到家里玩时,也特别加以关照……”。兰帆先生的新著《走马观花看世界》中这段精致典雅的文字,将作者从斯洛伐克所带回的那只水晶烟缸,晶莹剔透地、如诗如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爱意顿生,几欲亲手把玩摩挲一番。作者在喻物移情之际,也把自己那一腔浓得化解不开的眷念之意渲染得极富感染力,让人感到,作者恰似在人类的友情中优雅地穿行。翻读这部采撷于全…  相似文献   

17.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天夜晚,小住巍山古城,到四方街一个小茶楼上喝茶,茶楼里播放着萨克斯演奏的<小城故事>轻音乐,乐声轻柔悠扬,非常动听.……  相似文献   

18.
文婷 《世界文化》2003,(5):29-30
6月21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新书———《哈利·波特》第5集《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正式上市。就在新书正式上市的前一天,罗琳接受了《泰晤士报》记者安妮·特纳曼的采访,袒露隔了3年《哈利·波特》第5集终于上市的喜悦,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带给她的幸福感觉。关于成名:“我不为名声和金钱写作”这些天,罗琳完完全全是个快乐的女人,这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她在自己家里接受了采访,抱着她的小儿子———大卫,那是一个圆滚滚的小家伙。在书架上,放着罗琳另外一些“宝贝”﹄———《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针对第5集,罗琳说:“那真是个‘…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2014,(5):1-1
<正>她为我而来,甚至在我到达人世之前,她就已经准备好了,爱我,就是她生命的主题。"她是新生儿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了。"我的爸爸把白褐相间的小毛球捧在手心里,任小猎狗在他的掌心里扭动着柔软的身躯。爸爸的动作是那样轻,就像捧着一个珍贵的水晶花瓶。他们俩互相感知着对方的体温。很快小狗就跟爸爸熟悉起来,安心地趴在他的掌心里不再动弹。从那一刻起,爸爸。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下午,理发师大卫·瓦格纳收到了一封信。这些年,除了账单,大卫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信。他疑惑地拆开那封信,里面讲述了一个英雄故事,而那个故事的男主角,竟然就是他这个平凡的手艺人。信是一个女人写来的,她是大卫的熟客。三天前她来得很匆忙,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前预约,也没穿精致的套装。刚巧那天客人比较少,大卫看她一脸疲惫的样子,心头一热,决定加送给她一个头部按摩。信里,她告诉他自己原本想要自杀,只求能在葬礼上看起来体面一些,想让大卫最后一次帮自己做头发。但是大卫温柔的心之举让她看到了这个世界温馨的一面,她突然觉得生命值得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