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改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做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五种尝试。一、课堂自由讨论。每上一篇课文,我总是把要掌握的知识、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为了节约时间,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我一般不采取举手发言和点名发言,问题交给学生,学生考虑成熟后起立回答,答完就坐下,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也不必举手,只须起立说出,这就形成了学生互问互答,有时还引起争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既避免了老师点名回答的局限性,又消除了个别同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爱学并主动去学并非易事。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交往活动,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老师一直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往往不由自主地把课堂变成了“没有学生的教学”。体会到这一点,我就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备课时在备学生方面多动心思,在课堂上,我就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互动时,老师不能和学生去争彩……  相似文献   

3.
于玲 《教师》2011,(9):89-89
第一次执教二年级的孩子,总感觉课堂闹哄哄的。如: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并大声嚷道:“错了,错了,老师,让我来,让我来……”再如:举手发言的学生众多时,老师只能请一位学生发言,其余的就唉声叹气,根本顾不上听讲。  相似文献   

4.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就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形成课堂学习认真,发言踊跃;课间讨论积极,敢于交流;课后自觉预习,敢于提出问题。就如何打造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氛围的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吴亚珠 《成才之路》2009,(25):77-7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读到这段话时,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更有茅塞顿开的豁然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再想想曾听到过一些优秀老师上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课,其成功之处不正是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得淋漓尽致吗?虽然我无法达到那种登峰造极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愿学、要学、乐学。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即强调“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由、自主、创新地学习。语文阅读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战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因此,老师必须认真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彩欢 《成才之路》2010,(26):95-95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很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然而令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自主学习就是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就是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我校自2011年初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  相似文献   

11.
曹小红 《教师》2012,(4):94-94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的学习,对于后进生,老师更应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解决问题能力。后进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要我学”,而非内在的“我要学”。怎样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呢?本人的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孩子在众人面前显得腼腆、拘束,好像大方不起来,学习时表现在课堂上不善于积极举手发言,上课常会出现“冷场”现象,致使好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思考不积极,发言不主动…….但我觉得问题的结症在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如下工作.学生完全可以积极举手发言,使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  相似文献   

13.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梁文勇  徐翔 《山东教育》2002,(16):28-29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言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但我们调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提问题越来越少,越来越羞于发言。学生为什么不敢或不愿提问问题呢?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哪儿去了?老师应该怎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呢?笔者现就此问题略述一二,以就教于大家。一、学生课堂懒于提问发言原因分析。学生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发言提问,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害羞感”越来越强。有的学生人前发表见解,怕说错了让同学老师笑话。久而久之,就会滋生惰性。一旦惰性生成,创造力也就无从…  相似文献   

15.
“你学习是给谁学的?给爸爸、妈妈学的,还是给老师学的?”我们常常这样反问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每个老师都知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产生错觉:我学习是给老师学的。老师说一点我做一点,老师不说我就不做。其实这本不该怨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因为长期以来老师们把该学生做的事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肯放、不愿放或许是不敢放。  相似文献   

16.
观摩了不少新课程标准的研讨课,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关注过自己身边的课堂,与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相比,现在的课堂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显然多了。很多时候,充塞语文课堂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七嘴八舌的讨论声,热情四射的演讲声,间或还可以看到学生下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谈论。一句话,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有诗意起来。很多专家、学者为此齐声叫好。但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阅读教学里的问题,我以为,活泼的课堂里缺少了一种叫宁静的美丽,一种叫沉思的美丽。一、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一份沉思。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反观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学生自主读书,还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这种现象在研讨课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即使是面对一个挺有难度挺有深度的问题,学生难得用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往往是稍加思考后就急匆匆地进入下一轮活动——讨论与交流。很多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学生发言踊跃了,发言的次数多了,也敢于质疑问难了,但仔细倾听,这些发言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往往是在一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得十分卖力,但结果往往不理想。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合作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在语文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其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吕炜丽 《广西教育》2011,(26):28-29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许多公开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们急不可耐地举手发言,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热闹。在这样活跃的课堂上,我们也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顾着发表个人看法,却很少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细心思考别人发言的学生更少,因而对问题的探讨就显得不够深入。教师也只是忙着让大部分学生发言,忽视了自己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所以,在这种你问我答的热闹课堂氛围下,学生缺乏交流欲望,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相似文献   

20.
李红燕 《广西教育》2016,(5):109+127
“举手发言”是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最直观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师生交流形成开放的对话式教学过程。孩子有了举手发言的主动性,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收获欢乐,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以调动学生积极发言为出发点。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