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从延 《大理文化》2015,(3):104-11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封锁了沿海的运输线,切断了滇越铁路,全部断绝了中国接受外援的途径,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云南省政府动员沿线20余万民众投入筑路工程,仅用了9个月时间,中国境内959.4公里的路段以奇迹般的速度通车。从1938年9月至1942年4月,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滇缅公路独自支撑着国家的外援运输。  相似文献   

2.
风雨大白桥     
澜沧 《大理文化》2010,(11):90-91
在抗战时的滇缅公路上,怒江惠通桥、澜沧江功果桥、备胜江上的备胜桥和漾濞江上的漾濞桥,雄踞生命线的咽喉地带,可谓"毁一桥而足以断一线",皆为世界熟知。但是,在祥云清华洞西的溪沟河上,还有一座石拱桥,其作用同样可列入滇缅公路英雄桥的行列。这就是大白桥。  相似文献   

3.
陈心 《大理文化》2011,(4):70-71
在抗日战争中,云南驿机场留下了永不消失的历史痕迹,留下了人民的血泪,英雄的传奇。云南驿机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村的南方,距村不到一公里。那是一片开阔的、平坦的红土地,周围群山环绕,占地约1000多亩。1929年,国民政府在云南  相似文献   

4.
一苇 《大理文化》2010,(6):97-99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热血男儿,英雄勇士,他们的名字代代传扬。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认知和宣传的原因,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浓墨重彩地书写。近年来,对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5.
1942年2月,为寻求中印合作以及调解英、印分歧,蒋介石夫妇出访印度。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并参与国际事务。蒋请求印方对于途经印度的盟国援华物资全力帮助;与印度总督和英军司令讨论了中印军事合作问题;会晤了圣雄甘地。蒋指望通过自己影响国大党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愿望终未达成。宋美龄向印度妇女介绍了中国妇女抗战的情况。对这次蒋宋的印度之行,美国深切关注,英国反应强烈,英国政府表示绝不会接受蒋介石所建议的调停,蒋介石调停英、印关系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6.
走进云南驿古道,两边小而低矮的木屋,错落有致地向远处排列,小镇里年逾千秋的青石板路也斜斜地向深处探去.这是一条贯穿整座村庄的街道.那种在镇外滇缅公路上车水马龙,吆喝不绝于耳的现代气息在这里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滇缅路记忆     
滇缅公路辉煌之页已经翻过去了?已经被历史尘埃掩盖了?已经被时代前进的大潮淹没了?现在我们沿原滇缅公路遗迹找到的,只是唱着时代高歌的、从上海到中缅国界瑞丽市的"沪瑞高速公路",或是从昆明到瑞丽姐告大桥的"昆瑞高速公路"。虽然,高速公路的大部分路段,还是沿着原来滇缅公路的走向或路基修筑的,但已今非昔比,似是而非,历史依稀,旧痕渐去渐远了……  相似文献   

8.
"滇西有家园,毗连南诏国.云之从龙,咏意古雅,虽不备‘晒经'典故,勿闻‘南现彩云',却也山色秀朴,地候宜人.幼时矢志塑育桑梓,游学青少年."这是云南白族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农学家、滇缅公路创始人、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先生简介自家身世的一席诗般话语.董泽字雨苍,1888年出生于滇西云龙县.自幼天禀聪颖好学,少年即就读云南甲种农业学校.  相似文献   

9.
自1940年滇缅公路被迫关闭后,为获得外援,国民政府积极筹划修筑东起四川省、西康省,途经西藏地方政府控制的察隅,西至印度萨地亚的中印公路,但英国为确保其在西藏地方的利益"独占"及在南亚的殖民利益而干预、阻扰公路的修建,最终导致原筑路计划流产。该事件由此酿成中英以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危机,同时也为美国涉足西藏事务创造了合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8、19日晚,在北京参加了印度文化节之后,印度桑甘姆爵士乐团来到春城昆明访问,在云南艺术剧院作了两场精彩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晚会上,印度艺术家们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路易班克斯先生专为这次文化节创作的《中国丝绸》以及《和平》、《重逢》、《成功》、《珍珠》和著名作曲家拉玛·马尼夫人作曲的《印度传统歌曲》、《黎明》、《光》等作品。爵士乐曲《中国丝绸》用钢琴、萨克管、电贝斯和木鼓、罐鼓、电子鼓模拟中国传统乐器小京锣、碰铃、洞萧、琵琶,令人不禁联想起中国汉代从成都经昆明通往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生活于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人民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如喜马拉雅周边的巫术、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印度婆罗门教、古波斯文化……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野,把学术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四川云南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其历史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如何把古代滇蜀文化与当代滇蜀文化相联结,把南方丝绸之路与当代东南亚及印度文化相联结,探寻出一条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发展途径,是南丝路旅游未来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四川与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方向之一。新南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国-东南亚-印度公路与铁路网建设,实现古老南丝路沿线现代旅游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东南亚诸国进行宗教渗透,其目的是恶化我国宗教在东南亚诸国的影响,企图切断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联系。太虚法师率领中国国际佛教访问团及时出访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越南,与各国政治界、宗教界加强联络,消除日本对华谣言之影响,对争取东南亚诸国对我国抗战事业的继续支持产生了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此.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作品展》于初秋时节隆重开幕该展由一个主展《世纪强音——纪念反法西斯般争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作品展》和5个副展《时代刃镣——中国美术馆藏八年抗战木刻作品特展》、《英雄颂歌——抗战主题作品回顾特展》、《东赢灾难——日本丸术夫妇《原爆图》特展》、  相似文献   

15.
搭车 沿着滇缅公路、盘旋于滇西大山间的公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来回了.眼下想起的这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那时,我还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岁出头的大小伙子,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嘉年华. 我要去的这个云岭大山怀抱中的云龙县城,只有一条刚修好的毛路可通,还上不了汽车.不过还好,小县县城距昆(明)畹(町)公路(“滇缅公路”中国境内的路段)边一个叫做大栗树的站口只有六十来华里,如果能找得到去保山的车子,顺搭到大栗树,下车后再顺着正在修的毛路徒步走一天,就可以进到云龙县城了.  相似文献   

16.
再走滇缅路     
刘傅森 《大理文化》2013,(10):86-95
续梦滇缅路1942年,我随家人从缅甸仰光逃难回国后,上了几年学。1947年年末,命运使然,为了谋生,我在一家汽车营运商行谋到了一份"副驾驶"的工作,我跟随的这辆汽车恰好是跑滇缅公路的,就这样,我又一次走上了滇缅公路。"副驾驶"就是在正驾驶缺勤时补岗驾驶汽车。实际上就是跟在车上的一个打杂的勤杂工,行话叫"跟车的",好听点叫"司机助手"。  相似文献   

17.
素馨之香 落地巴厘岛,在机场出口就看到了印度素馨,枝干被地灯的光柱勾勒出来,抬头仰见顶端的几片叶子,灰绿的叶子背面镀着一层夕阳色的灯光。馨香缕缕随印度洋旱季伊始的暖风送来,让你知道那枝叶的顶上当是绽满了花儿。  相似文献   

18.
云南驿,位于云南省祥云县东南方向,与320国道擦边而过,离祥云县城二十余公里.云南驿是云南县(祥云县)最早的县城驻地,明以后由于县城移至今祥云县城后在此设立驿站才取名为云南驿.云南驿在西汉前是否叫云南驿无可考.但云南驿是古代茶马古道(又称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古代西南通往身毒(印度)缅甸等地的交通要塞.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跨越缅甸,通往印度、中亚和西亚,直至欧洲的一条陆上商道。这条古商道原本是一条民间的通商道路,始见于汉代的《史记》。汉武帝时曾派人至滇探访这条通往印度、大夏的道路,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迄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王朝置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后,乃得以打通这条道路,使之成为一条官道,并一直延续到了现代,而日益发挥出中外交通干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缅怀抗日战争中曾参加过抢运军需物资的父亲,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我沿着他的足迹走上了滇缅公路.老路已被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取代,高架在悬岩上的新路穿越西洱河大峡谷,到了漾濞县城东边,汽车驶过漾江大桥就上了盘山路.自从高速公路从平坡镇绕道顺濞南行后.这段从漾濞城至太平的三十多公里的老滇缅公路就像文物一样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老路盘旋曲折,七拐八弯呈之字形向高山延伸.汽车吃力地爬行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拐了一道弯又一道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