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瑶族的起源,应区分清楚"源"和"流"的问题。根据考古、狗图腾、语言等材料,可以认为瑶族真正最早的"源"在山西南部。  相似文献   

2.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秘藏的经典,尊称盘护为始祖盘王,号龙犬,所生六男六女评王赐予十二姓,异姓婚姻。因非正史承载,历代史官未予采信。范晔《后汉书·南蛮传》讹传瑶祖日盘瓠,是狗种、犬类,所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皆无姓氏。历代步其后者云集,成为封建上层的主流意识影响至今。文章从查证源头入手,分辨史料真伪,旨为盘护正名,以正社会视听。  相似文献   

3.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秘藏的经典,尊称盘护为始祖盘王,号龙犬,所生六男六女评王赐予十二姓,异姓婚姻。因非正史承载,历代史官未予采信。范晔《后汉书·南蛮传》讹传瑶祖曰盘瓠,是狗种、犬类,所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皆无姓氏。历代步其后者云集,成为封建上层的主流意识影响至今。文章从查证源头入手,分辨史料真伪,旨为盘护正名,以正社会视听。  相似文献   

4.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流传和珍藏的一种汉字文书,是弥足珍贵的瑶族古文献资料,一般为手抄或拓印纸本和绢本。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瑶族《评皇券牒》木刻印版,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的《评皇券牒》木刻印版,对推进瑶族历史文化和源流研究特别是瑶学三大问题之一《评皇券牒》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尽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体角色的形成机制,但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不无启发意义.本文以特纳的角色理论为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角色认同与角色互动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认同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是跨界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稳定联系起来,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然而,人们研究方法受"多元文化意识"的影响,没有抓住认同意识的根本属性,以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为地把两个不同属性和不同层次的认同对立起来,引起混乱。本文以跨界民族认同作为讨论的核心,强调中国跨界民族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特殊性,意在反思当前认同问题研究存在的一些误区,厘清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和研究的思路,把问题的实质引向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8.
国货广告与市民消费中的民族认同——《申报》广告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在报刊杂志上大量出现。以这期间影响巨大,在登载国货广告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申报》来说,这些国货广告通过话语言说把生产、销售以及消费国货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为国民提供了广泛的爱国途径,使国民在日常消费的过程中寻找到爱国的高尚情感,从而获得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货广告的爱国主义言说消解了爱国主义本身具有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得爱国主义成为许多追求享受的人的消遣品。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民族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内容,是民族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传递以及互融互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到来,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发展背景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各个民族的交际语言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交流合作时,难免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麻烦与失误。本文基于民族认同与语言运用的和谐发展关系,具体研究了民族认同视角下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以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语言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教育券,是一种具有全新治理理念的工具类型,其实质是在教育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通过强化其选择权而巧妙植入市场竞争机制.迄今为止,人们提出和探讨了多种教育券工具模型,其应用凝结着决策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改革构想,折射出丰富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意涵.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6-109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传承的精神脊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因其内容与时代精神脱节、教育模式单调枯燥无法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难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内化,因此文化认同成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拓展实践教育平台、加强自我管理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模糊,加强两个认同教育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培育两个认同意识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具有鉴往知今、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构建两个认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诉诸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4.
以公民意识为视角进行文化认同培育是处理新疆跨界民族多重而又复杂的各种认同关系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加强对新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以构建国家精神疆域,挖掘中华主流文化和新疆跨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正确处理新疆跨界民族伊斯兰教信仰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这就存在着与单一民族国家不同的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的异质性,也导致了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总是一致,甚至还会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试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认为利益和认同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即基于利益可以产生和深化认同,又由认同来兑现利益。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认同在认同研究领域的地位日渐提升,学者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以族群整体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他们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点出发,分析在新疆特殊的多元文化以及该群体特殊性的影响下,他们所表现出的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叙事身份认同是人类通过叙事中介作用获得的一种身份认同.基于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提出的叙事认同修辞,依次从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模糊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方式深刻分析小说《A&P》的叙述者萨米采用的叙事策略,并揭示萨米在成长道路上遭遇的曲折身份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精神认同培育问题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文明新形态在民族意义上的呈现,在文化层面表现为以民族精神认同为内在凝聚力的文化自信。从唯物史观维度理解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度把握民族精神认同在民族复兴中的价值坐标,以大历史观和文化视野的双重向度拓展中国青年民族精神认同的培育路径,对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强化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二者关系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理论发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完成二者的统一是关系到国家安定、民族和谐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