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跨越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跨越的难度与路径分析,对技术跨越的模式选择与实施策略具有前提与基础作用。本文从技术跨越影响因素入手,对技术跨越的难度与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技术跨越系统的演化,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将交替成为主导因素:直接路径的技术跨越难度最大;沿着领先者走过的路径难度最小,但不能够实现跨越;而围绕技术跨越的目标主轴与主导因素,以具有一定夹角的螺旋路径实施跨越,则难度相对较小;技术跨越的顺利实施,还有赖于管理的协同。因此,技术跨越应采取技术———管理双螺旋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2.
跨越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范畴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跨越这个基本范畴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便为深入研究跨越式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借用运动学的原理,界定了跨越、跨越式发展、技术跨越、管理跨越、资本跨越等基本范畴,提出了“跨越”的根本属性是“加速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技术跨越概念与标志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智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4-367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技术跨越概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研究中的种差界定方法,对技术跨越进行了严格的概念界定,给出了包含技术跨越主体、目标、行为特征、结果标志的技术跨越定义。并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关键指标,建立了可以量化判定的技术跨越标志的指标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对技术跨越理论研究及标准判定、技术跨越战略制定与实施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淑云 《现代情报》2004,24(8):187-188
本文从数字鸿沟的定义、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跨越数字鸿沟的意义以及如何跨越数字鸿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跨越实现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乃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能力、市场能力二个关键因素构成的集成系统,其中技术能力跨越包括关键技术、产品平台、工艺水平跨越三个构成因子,市场能力跨越包括市场空间跨越、营销水平跨越二个构成因子;后发企业正是在技术能力跨越与市场能力跨越的耦合作用下不断实现及调整跨越目标。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与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企业并购的技术跨越机会研究,以及基于技术跨越并购的技术扩散效应分析和企业并购实现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发展等问题。我们认为,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的企业由于经营困境或者经营战略目标调整使得技术后进国家的企业获得许多机会和技术窗口,进入障碍较少时,可以通过并购直接进入并取得技术跨越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先进国家的企业由于上述原因而带来的技术跨越的机遇,讨论了为技术跨越而从事并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技术跨越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评论国内学者关于技术跨越概念的基础上,从哲学视角分析技术跨越的涵义与特质,界定技术跨越概念。主张技术跨越是技术后来者以非连续性飞跃式发展方式,赶超先行者并接近、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质变形态。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系统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研究是技术跨越研究的核心内容。技术跨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技术跨越过程及其系统特征,即非线性、突变性和振荡性。并在建立企业技术跨越过程整体观模型基础上,用具体实例对技术扫描、技术跨越的突破点选择、技术创新和积累后的临界点突破等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技术跨越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志坚  姚婕 《科学学研究》2004,22(2):144-149
首先研究了技术跨越组织模式的机理,基于资源观理论,技术跨越组织需要解决资源的五大效应问题。进一步地,按照资源-目标维度,提出了集中收敛型、集中发散型、分散收敛型和分散发散型等四种基本模式,研究了不同技术跨越类型与组织模式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三大应防范的陷阱,即组织陷阱一:中大单元技术跨越采用了分散发散型组织模式;组织陷阱二:越轨型技术跨越采取了集中收敛型或分散收敛型组织模式;组织陷阱三:认为小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技术跨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许多省区和行业都在提高技术跨越 ,有的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实践证明 ,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方式 ,无疑是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 ,深入研究技术跨越的内涵 ,确定技术跨越的优势领域 ,制定技术跨越的扶持政策 ,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技术跨越的基本涵义是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集成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 ,不重复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 ,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进而形成优势产业 ,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即技术跨越的实质是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仿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施基于模仿创新的技术跨越(简称模仿跨越)战略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模仿跨越的策略选择与组织学习问题,分析了模仿跨越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给出了“跨越”这些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技术跨越研究领域正面临着概念危机:各类研究中的技术跨越定义的模糊不清和互不相同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进行。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基础上,借助分析哲学中的"概念置换"方法,利用技术管理中的经典分析工具"技术S曲线",提出了一个严格的、可计量的技术跨越的定义。基于这个定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的研究,如技术跨越的条件、技术跨越的规划、技术跨越的评价等,都变得简易可行了。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空间理论,将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模式划分为三大类七小类,并对每一类集成跨越模式的主要特点和适用对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宇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40-1247
通过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技术路线特性的识别,将企业技术跨越划分为轨道内技术跨越和跨轨式技术跨越,并引入专利竞赛理论,通过将两种技术跨越方式与专利竞赛的先占模型和均衡竞争模型相结合,运用模型推导的方法模拟企业的两种技术跨越过程,定量地指出本土企业在处于落后地位时,实现技术跨越的成功条件和时间点。同时,根据国内企业技术跨越的现实情况对于原始竞赛模型进行了调整,将失败企业累积研发经验转化值与竞赛成本的对比作为判定企业参与技术跨越竞争的重要依据。研究结果有利于企业把握技术跨越过程的竞争态势,通过自身资源与技术跨越期望收益与成本的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的技术更新策略(技术引进、吸收或者自主研发),也为结果预期较低的企业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与研发策略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鸿沟的定义、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跨越数字鸿沟的意义以及如何跨越数字鸿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化进程来看,许多国家的经济赶超都是凭借技术跨越来实现的,如今正值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后进国又拥有了凭借技术跨越来实现经济赶超的机会。通过对技术跨越内涵和条件分析,发现山东省已经具备了实施技术跨越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山东省经济的腾飞,实现科技强省战略目标,必须尽快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初步探讨了山东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措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技术跨越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志坚 《科研管理》2003,24(6):125-131
本文首先总结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体系,之后,对技术跨越能力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跨越中技术能力的不同特征,技术跨越中各技术能力成分的协调性问题,以及技术跨越过程中技术能力积累模式的现状和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建鑫 《科技风》2012,(20):133
110kV金庭变线路220kV线路部分系国内内河(湖)跨越最大的工程,连续跨越段多、跨度大,地形复杂。施工难度表现在:导引绳的展放,高空紧线工具的选择,岩石锚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技术跨越战略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企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的战略核心是:集中优势,实施技术跨越,本文不但说明了中国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的可行性,而且根据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出了不同的跨越战略,一种是绝对跨越,即直接跨越到国际领先水平,另一种是相对跨越,即相对于目前的低水平,跨越到较高的水平,本文不但包括了中国的高技术企业,而且包括了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20.
将技术跨越理论与对高科技产业特征的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技术跨越战略的定义和中国高科技企业技术跨越战略实施过程框架,为中国部分已经具备一定资源和能力积累的高科技企业成功实施技术跨越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数字监控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对以上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