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江晚报》2019年12月26日第五版刊登了一则题为《老婆在老公朋友圈发了一张结婚照后,哇,居然炸出老公9个女朋友》的新闻:小雨不经意间看到老公手机微信中有女朋友发来的暧昧问候,为了"宣誓主权",她在老公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结婚照。这段话里的"宣誓主权",应为"宣示主权"之误。众所周知,"宣示主权"原本是用国家的力量和手段、法律、国际间的政治及一切可以证明主权象征的历史来表明主权的归属性。  相似文献   

2.
布丹的主权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布丹(J.Bodin)希望建立一种绝对的权力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为此,他根据历史理性的方法系统地阐释了国家的起源以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问题,第一次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提出和使用主权概念来标示国家的性质,为近代西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主权的社会基础,从哲学角度确立了主权作为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基于主权的本质确立分析框架,认为主权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主权观念的生态化决定主权观念的产生和流变。分析了主权观念的生态变化,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类意识”概念,并论述了类意识在主权的产生、流变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权理论产生于 1 6世纪 ,早期资产阶级曾经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 ,资产阶级又践踏了这一理论 ,在侵犯弱小民族和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建立了殖民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殖民体系瓦解 ,第三世界成为主权理论的实践主体。在新科技革命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主权依然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础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开始了自主调试和自我限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Imperium这一罗马公法的重要概念深植于罗马的共和传统,尽管它在罗马帝国时期成为对最高权力的指称,在这一方面与16世纪出现的主权概念有共同因素,但两者在诸多重要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不同。因此,在对待这两个概念时,应当返回到各自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并加以仔细区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始终对澳门拥有主权。从 1 554年到 1 849年的近三百年中 ,中国对居澳葡人实行全面统治 ,1 849年后被迫放弃行使治权 ,但仍拥有主权  相似文献   

7.
主权通常被视为国家内部权威的产物,但这种观点存在着显见的矛盾和不足。从体系来看,主权是国家为摆脱多元体系的不安全感,相互给予彼此最基本安全保障的产物,主权的产生非但不在于建立内外部的最高权力,而恰恰在于不能在体系内建立绝对的、最高的权力。主权就是国家受到外部同等权力制约的权力。主权者不能建立起体系的最高权威,不能将自己的权力肆意加于其他国家权力之上,其权力是有限的、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权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是国内的最高政治权力。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洛克最早系统地论证了议会主权说,是议会主权论者。洛克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表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主权理论自形成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全球化条件下,主权理论需要更新和发展。邓小平主权思想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理论,对研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权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主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主权.当前,面对日益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以邓小平主权理论、观点为指导,把主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采取恰当的对策,自觉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1.
中英鸦片战争后的20余年间,整个中国及其教育对西方发达的近代工业文明呈现出一种麻木状态.但在沉寂的表面之下,以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等人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乃至太平天国政权,一直在对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开展近代工业技术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从正反两面给后来的洋务派以启示,从而成为洋务派工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欧洲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同一性和欧盟历史发展的关系。探讨欧洲文化认同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历史渊源和前景发展。欧洲民族理论构建的历史根源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发展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国家主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法上国家主权原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日边界争端就是海洋边界争端,也就是对中国东海海域的定界问题,其实质是对中国东海海域的油气资源的争夺,而钓鱼岛在争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中日在东海海域的边界争端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钓鱼岛列屿的主权归属,二是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从国际法的角度,钓鱼岛列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主张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划界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与大陆架的划界无关。  相似文献   

15.
历史必然性的存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本体论的问题。讨论自然科学定律的形式是否适用于历史,都不能直接证实或否证历史必然性的存在。批评历史哲学从历史过程的思想性和重复性出发否定了历史必然性的存在;思辨历史哲学则从"人的活动的结果同目的的背离"出发,提出并论述了历史过程存在某种必然性和规律性。唯物史观认为,千百万人的全部生存活动、实践活动是对历史规律存在的最重要的本体论证明,就规律的存在而言,历史过程和自然过程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法治观是专制主义法制观,与现代法治观有本质不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分析,传统法治观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社会生产方式是其主要成因。法制与法治不同,法治强调良法之治,它是一种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马克思认为东方专制主义的成因在于其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其中的君主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其重要特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解构亚细亚生产方式,高扬现代法治精神,是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国家文化的独立性,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文化主权与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个国家在国际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软实力"就越强,获得的"文化安全"系数也越高。要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法律体系,依法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实现国家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反思和历史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基本历史走向。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核心内涵和根本特征在于其功能的多样化。这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表现为,(1)通过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类型的增加;(2)通过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强度的增强。多样化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合法化存在和发展,但是,它也有其效用限度,即多样化无法解决高等教育功能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问题。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坚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政府的宏观统筹、集中调控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1922年12月10日,鲁案善后督办王正廷、山东省省长兼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代表中国政府从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比光卫手中正式接管青岛的管辖权,标志着经历过德、日两代殖民主义统治25年的这座工商港口城市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正确估量了道德的社会效用,告诫全党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这是从源头上防止政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同时,提醒人们防止出现“道德政治化”,“道德经济化、倾向,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