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宋玉辞赋的女性美及其创作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极大的精力大胆全面描写女性并取得很大成功的文人。他创作的动机主要是借此对楚王进行讽誎。他把女性写得美好多情,是他政治上不得志而带来的人格扭曲和内心女性化的反映,透露出那个时代文士社会地位已经降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宋玉的<风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讽谏之作,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是"帮闲文学",二者都以<风赋>文本立论,各取所需,似乎都有所据,一时是非难辩.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战国一代谋臣策士的"无婴人主之逆鳞"的进谏策略,影响了宋玉赋体讽谏文学的创作,从而认为宋玉的<风赋>是一篇曲折委婉的讽谏之作,作品运用了借谀而讽、由谀入讽的写作手法,其讽谏之义艺术地蕴含在"雄风"与"雌风"的对比描写之中,寄寓于发人深省的文字之外.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部旷世奇书里,依据人物的精神境界的不同,创造了宗教境界、审美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四种生命境界1。《红楼梦》中描写的四种生命境界,来源于人物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但对此,作者的态度又是十分明朗的,他并不全部赞同,而是有褒有贬。那么作者的倾向何在呢?我以为宗教境界作者是赞同的,审美境界作者是欣赏的,对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作者是同情和谴责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倾向呢?那就要从《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心态来分析。我认为《红楼梦》的主题就是表现了一种生命情绪和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终极思索。《红…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镜花缘>中某些看似荒谬、矫枉过正的情节入手,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理想追求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矫枉过正行为的心态.认为在社会转型的某个特定时期,矫枉过正是一种必然现象,小说作者的思想、行为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梁祝》的创作背景及乐曲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钢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此曲于1959年完成并且在上海首次演出,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地展现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相似文献   

6.
首先,宋玉辞赋创作深受楚文化的熏染:神话传说使宋玉辞赋具有无穷的想象力、浪漫气息和神异特色,楚文化中的感伤特色使宋玉辞赋具有凄婉的艺术气质,轻灵脱俗的审美情趣使宋玉作品在艳丽中透着灵气。其次,在继承屈原楚辞体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春秋战国谐隐艺术、荀子谜语般的小赋特点,汲取诸子文学和史传文学的铺叙手法,从而实现了骚辞向赋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困惑着他们,苦闷、激愤的心态常出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杂剧<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作者在剧中创造了富含蕴意的人物和意象,剧中人物汉元帝和王昭君是作者人生中现实与理想两个层面的化身,他们从相知相爱到生死别离象征着作者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由矛盾冲突到理想最终破灭的痛苦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华彦钧及《二泉映月》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说《水月》是一部蕴含东方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舞剧,是台湾著名编导大师林怀民的经典作品,在现当代舞蹈界也颇负盛名。本文从作品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入手,分别分析了创作的艺术构思和作品的表现形式。其中涵盖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来源,运用沉稳连贯的气韵,营造出宁静飘然的意境。本文解析了《水月》中以太极导引的舞蹈语言,流畅和谐的舞蹈构图和镜花水月的舞美设计。并通过整体分析,思考作品对传统审美复原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对作品创作的艺术价值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名人心态对他创作的正面效应持久而宽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成名前的争强好胜 ,或者说为了出名而焕发的巨大的创作动力 ;二是成名后的永不满足 ,亦即为了固名而导致的在创作领域的大胆试验和开拓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吟诵白居易的诗句时,所感受到的不只是字字玑珠的诗句,更有浸透纸背的人生。千种幽怨,万般哀伤,"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命相连,千百年来让人叹惋。这正是艺术的不朽,更是诗人的伟大。  相似文献   

12.
邵康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4):116-119
《阳关三叠》这只传统古曲,自唐开始直到今天,始终活跃在中国的历史乐坛上,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是文学与音乐的紧密融合,在于它具有令人信服的感染力。文章就它的来龙去脉和各个历史阶段的流行情况,作一个初步地探析,从感性认识提高到审美体验,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3.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4.
孙敏 《文教资料》2013,(29):20-22
《庄子·渔夫》以其抱朴归真的隐逸思想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渔夫形象亦成为历代文人描写的对象。至元代,隐逸之风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心理内涵,有关渔夫题材的创作亦大量涌现,不仅表现在对诗、词等文学创作的影响中,更扩及至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本文就渔夫这一形象及庄子隐逸恩想对有元一代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试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采取典型,拟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315首,除记叙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及赠答外,还叙述了自己的家世、经历、学术活动及交游,涉及到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极为广阔的领域。这一大型组诗的篇幅之巨,内容之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诗人在  相似文献   

16.
一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继承中国笔记小说传统的文言小说中,自是短篇小说之佼佼者。那奇妙的文学描绘和灿烂的文采所喷发出来的艺术芬芳,是同类小说中所找不到的。因此,关于作者蒲松龄写作此书的态度问题,在《聊斋志异》的研究中颇为引人注目。而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历来众说纷纭,在日本也不例外。分析各家之说即可发现,虽然言人人殊,但在以下这一点却都没有异议:作者是在某种动机的指导下从事本书写作的。而且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其目的乃在劝善惩恶。桔朴氏在其所著《聊斋志异之研究》(载《道教和神话传说》一书)中认为,促使蒲松龄把笔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因对“百姓仅盼最起码的安居乐业,却因当时政治、社会的腐败而无法达到”这一点极为愤慨,另一方面,他又对“百姓愚昧,只知追求眼前的肉体官能的满足,却没有意识到应改变现状,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和平幸福”这一点很感慨。这种看法是有代表性的。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与其说是来自《聊斋志异》的各篇故事,莫如说建立在各篇末尾所附“异史氏曰”中作者本身的议论以及《聊斋自志》之上,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不知不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创作的钢琴音乐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首先对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歌唱性的旋律主题、旋律与节奏的结合、副部主题导入的创新性三方面分析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最后从旋律性与协调性的艺术处理、复调和主调融合的艺术处理、流畅性的艺术处理、交响性与歌剧性的艺术处理四方面探讨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8.
论欧阳修《戏答元珍》的创作心态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欧阳修被贬夷陵后思想较为复杂,但其间的创作心态总体上是自信、向上的。他与丁元珍赠答中的代表作《戏答元珍》主题有更深层的含义,全诗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乐观的情怀,希望能被朝廷早日重用。  相似文献   

19.
郑丽芬 《文教资料》2007,(34):69-70
魏际瑞词十之七八为艳情之作,十之一二带有明显模仿重组的痕迹,且大部分词创作时间背景隐晦,难以理解;其余感情写意之作,仍可见作者本心。本文结合魏际瑞游历生涯,展现经世者思归不得归、理想与现实、俗与真之间矛盾而无奈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文学处于新变的时期。面对文学斑斓错综的变化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提出“因时顺机、动不失正”的创作主张,就是要求文学创作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变化,而这种新变又不能脱离正确轨道。《定势》篇中讲“执正以驭奇”,也是强调要把握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驾驭文学发展中新变的趋势。刘勰这一创作思想,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今天文学创作的万千变化,如何开拓文学创作的新天地,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它至少在三个方面给了我们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