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看了一部美国纪录片电影--,里面描述的事让我大吃一惊.这部电影的名字翻译成中文的话叫做<超大码的我>,导演是摩尔根·斯浦洛克.电影记录了关于饮食与健康的一个实验,导演本人亲自做"被实验者",可说是"以身试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15,(1):31-35
2014年岁末,美国导演诺兰带着新作《星际穿越》来到中国,这部被称为"烧脑大片"的电影,在中国公映短短一周内就收获了3.2亿票房.电影情节讲述的是一个濒临毁灭的地球,绝望中的人类派出最后一批宇航员,试图通过穿越时空中的隧道(虫洞),找到一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新家园.但在观看过程中,一系列专业名词却让很多现影者直呼"不好好学习以后连电影都看不懂了".这些"傻傻分不清"的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小编就与大家跟随电影来一次富有诗意的"科幻"之旅,一同破解那些充满科学意味的神秘专业吧!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生产现状可以用"三性统一"这一官方表述的命题来加以概括和分析,其中,"思想性"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艺术性"是经典美学时期的标准,而在中国电影面临重大挑战的今天,对"观赏性"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真正解决中国电影行业问题的关键,"思想性"和"艺术性"应当被整合在主流电影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海外英语》2012,(10):213-215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通常被认为是对原作的背叛。甚至一些电影艺术家也认为电影是一种由"照相术"发展而来的较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文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意象美是难以用直观的影象来表达的。《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含义深远的意象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作品的意象,探讨抽象的文学意象是如何被移植到电影中的,从而突出改编的价值,解构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5.
电影《功夫》里,随着"小龙女"的一声"狮子吼",地板被掀起,桌椅被撕裂,人也被吹到很远的地方."狮子吼"可真是威力无穷.抛开艺术的夸张成分,人们自然会问:声音真的有能量吗?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被称为电影的"第二语言"。在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个性化的释放。在"大片"、"大制作"电影强势争夺观众的背景下,《我的父亲母亲》与《山楂树之恋》作为小成本电影以另一种风格、另一种方式感染和感动着观众。其音乐创作注重"中国元素"特别是中国民间元素、民族元素、原生态元素的创造性运用,传统而不老套,朴素之中又透出清新,成为电影整体结构中鲜活而独特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7.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与音乐的一种结合,又被称之为"背景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门重要的象征语言,具有审美关联性,画面指向性,情感渲染性和视觉延展性特征,本文通过对电影音乐审美定位及其特征的分析,试图推进对电影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理解。  相似文献   

8.
吴颖  余斌 《现代语文》2015,(2):93-94
"无厘头"是周星驰电影的标志,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代名词,而周星驰电影也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无厘头"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语言世界的偏离,常见的偏离主要有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及语法偏离。  相似文献   

9.
"蔓萝花"是一个流传在黔东南苗族民间的古老传说,它在20世纪50年代被收集整理为民间故事并被改编为京剧、舞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从民间的口头的"说唱"成为红遍大江南北,千家喻晓的"银幕故事",由"边缘"走向"主流"。从"蔓萝花"的电影改编,可探析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形成。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构建,一是对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开掘;二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与新型电影媒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50年代初的影片<腐蚀>为考察对象,从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及影片内容的叙事引导三方面对影片进行解析,发现1950年代初电影叙事多重探索的可能性.影片的最终被批判说明主流叙事在这一时期的规范与引导,由此女性边缘人物在电影内外走向了一条看似"新生"的"末路".  相似文献   

11.
"五一"放假期间,我们一家来到了长春电影世纪城。在那里,我度过了快乐而刺激的一天。长春电影世纪城又被人们称为"东方好莱坞",那里有许多别的地方没有的好东西:球幕电影、3D巨幕电影、立体水幕电影、激光悬浮电影和4D特效电影……样样都新奇。  相似文献   

12.
音乐电影是通过艺术和电影故事共同表达的手法,又称"音乐片",升华电影故事内涵,是一种以音乐为素材的电影艺术形式,是一种新型艺术表现方式,备受广大影视观众所喜爱.为此,本文将从现代音乐电影入手,分析音乐电影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凝绮 《文教资料》2008,(31):42-45
片名是电影内容的眼睛,是电影广告的灵魂.文章对比分析了大陆、香港对引进电影片名的翻译.香港版译名大多脱离了原名,被视为"不信"、"乱译",受到传统译论的严厉批评,然而这些译名却常为观众所接受.本文用纽马克(Newmark)的文本范畴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的目的论,以及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西尔多·塞弗瑞(TheodoreSavory)的读者分析法理论解读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校于2001年参加<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同年被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电影课实验学校",从而拉开了我校开设电影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电影被人们所喜欢内容和导演是非常主要的,但如果没有美术指导,电影的欣赏性就会大打折扣.一部好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的美术指导来助导,那么电影只有精神而没有表现精神的载体.可以这么说,一部电影的好坏美术指导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本文从美术和电影相结合角度阐述了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例具体分析了电影中的美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的历史中.各种电影技巧与手段可谓是推陈出新.色调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被引入电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色调可以彰显电影的主题,还可以使电影的情节更加的精影,另外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典型化和个性化.张艺谋电影对色调的重视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蔓萝花"是一个流传在苗族民间的古老传说,它在20世纪50年代中被收集、整理、改编为民间故事、京剧、舞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从民间的口头的"说唱"成为红遍大江南北,千家喻晓的"银幕故事".本文主要探讨"蔓萝花"由民间传说到电影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当媒体用中国电影吹响"集结号"来形容2007年中国电影带来的喜悦时,儿童电影也在本年度迎来新一轮创作热潮.儿童电影产量再创新高、佳作涌现赢得口碑、儿童电影营销策略的突围等利好表现,凝聚成一股合力提升我们对中国儿童电影未来发展的信心.对中国儿童电影来说,2007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头.  相似文献   

19.
<正>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制片国家/地区:意大利上映时间:1998年这部电影是托纳托雷的电影三部曲,又称"时空三部曲"或"寻找三部曲"中的一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是钢琴师1900精湛的钢琴技艺,他常常沉默着,但他手中的琴却是灵动的、俏皮的。看这部电影更像是在听音乐会,观众和角色之间被音乐连接,你听懂了几分,就明白了几分,  相似文献   

20.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