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国31个地区132所本科院校35444名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受到学生的个人特性及其专业选择、家庭背景与高中(中职)经历、高校类型与专业自身等方面共16个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学生是否按志愿录取、他们选择专业时对自己兴趣的考虑程度以及专业本身是影响大学新生专业满意度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助班对新生入学的教育管理以及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14-17级在校生抽样调查显示:在校生对助班开展的各阶段工作总体上比较满意,大一、大二对助班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对助班在生活方面提供帮助的满意度高于学习与思想方面,学生对助班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的认同度高于学习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助班工作满意度,可延长助班的服务期限,提升助班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助班的奖励力度。  相似文献   

3.
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差异非常大,许多专业中只有少数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入学前选择专业的志愿是否达成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影响,反映出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无法确定所选专业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明成 《教育学术月刊》2011,(10):43-45,106
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新生及其中536名大二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高,相当部分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还会发生变化;大量专业满意度不高的学生期望转换自己的专业,他们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度普遍不高。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高等学校应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扩大专业选择的自由,在此基础上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专业选择机制,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选择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九月,是各大高校的开学季。大一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踏进学校的大门。然而,面对生活、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大部分的大一新生不能很好适应,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到其生活学习。本文就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如何应对做简单论述,目的在于引起社会各界及学校、家长的重视,帮助大一新生很好地度过大学适应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学习满意度研究的文献分析和访谈,初步编制了高职生学习满意度问卷,对331名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高职生学习满意度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学习满意度因素主要为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水平、自身学习和素质拓展5个因素;学习满意度整体上呈中等水平,最满意的是师资水平和素质拓展,不太满意的是教学条件与自身学习;男女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的学习满意度未见显著差异,但大一、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要高,参加过专业实践学生比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要高。建议地方高职院校应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并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应对二年级学生和男生给予特别关注,以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探讨学习风格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内5所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学习风格测试,进而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满意度各维度是否存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理论型的学生学习兴趣度最高,反省型的学生对课程内容满意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大一新生由于学习方法不适应等原因,面对数学问题时,常常产生焦虑,因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结合大一数学教学中的常量与变量转换、数学思维欠缺、创新意识匮乏、教学方法陈旧及生活环境变化等因素,探讨大一新生产生数学焦虑的原因,给出了缓解焦虑的五个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发了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利类专业大一新生入学后各种不适应情况的总结和分析,从学校、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法,以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民办高等学校的482名新生进行测量,探讨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弹性总表及个人能力与资源、与抚养者关系和对人文环境的认同与归属三个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新生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一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发展影响重大。为进一步加强新生教育,实现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清华大学自2008年9月开始进行了新生导引项目试点工作。按照学校倡导、院(系)自愿的原则,全校11个院(系)近1,200名新生参加了2008年项目试点工作。经过努力,截至2010年  相似文献   

12.
罗海燕 《知识文库》2023,(24):151-154
<正>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还没有好好适应大学的生活,容易出现无助、紧张等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在衔接的“关键期”给予正确的引导,将会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与他人交往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大一新生学业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大一新生学业成就的有效措施。学业情绪一直是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关于大一新生的学业情绪却还没有人关注,尤其是近几年,高考选择日语进入大学的考生的学业情绪问题几乎没有学者关注。本文将从大一新生,包括日语生的学业情绪出发,阐述他们学业情绪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每年的常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大一新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方面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大一新生正在遭遇或即将面临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采取长效举措,帮助大一新生构建对他们未来发展有益的心理动力机制。有研究表明,陌生的生活环境、多元的人际关系、崭新的学习体系、错位的自我认知和复杂的过往经历等诸多心理压力应激源是导致高等学校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举措,努力消除或降低以上压力来源对大一新生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中国著名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2009级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是从2009年11月16日开始,12月15日结束,收回独立口地址的2009级本科新生有效答卷4558份,2.009级高职(专科)新生有效答卷508份,调查结果表明本科2009级新生对学校“很不满意”的比例为38%;高职(专科)新生此项比例为3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波3所高职院新生专业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评价度不高,对专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专业满意度受专业兴趣、职业向往吻合度、专业认知等因素影响,并从思想教育的角度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的分析,旨在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教育者应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杨国栋 《教育》2012,(29):5
袜子脏了怎么办?丢垃圾桶;寝室没热水器?坐车回家洗澡……"新生撒娇"最近成了网上热门话题。对大一新生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对于生活自理问题,近六成学生表示,平时都是父母帮忙完成。新一代大学生会不会成为天之"娇"子呢?(9月20日《重庆商报》)其实,大一新生的有些抱怨并非没  相似文献   

18.
王文茹 《文教资料》2011,(17):223-224
本文分析和梳理了关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已有研究成果,论述了大学生活满意度一般状况,并就大学生生活满意的性别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新生对全新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心理上的挫折感和孤独感。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全新的环境,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方式上的转变,缺乏多种自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大一现象”,在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时,应注意使入学教育内容系统化、完善化,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环境和自我,关心新生生活,提高其自理能力,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为民办高校教育服务的对象,其满意程度直接反映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高低。民办高校开展学生满意度建设,不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发展理念的实践,也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办学活力。当前,影响民办高校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学生事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学习生活条件、校园文化等五个方面。为此,民办高校应围绕上述五个方面加强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民办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从而增进学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