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考命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在悄悄地“变脸”。考试的内容、形式和结构都不同层次地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知识型立意向能力型立意变化,体现语文的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能够充分体现中考改革趋势,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现以安徽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为例,谈谈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一、试卷整体结构形式和题型有新的突破。200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卷,一改过去试卷的模式,试卷分“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考试内容由原先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大块改为阅读和写作两块,并以第1卷、第2卷形式出现,使试卷结构简约。考试题…  相似文献   

2.
遵照教育部关于语文中考命题改革“重点考察阅读、写作能力”和“试卷结构力求简约”的要求,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作文考试在“读写结合”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测试中的某一则材料作为学生作文的原始依托材料,学生在理解、掌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寻找共鸣点(亦即写作点),根据命题要求作文。下面是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阅读材料和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试题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记叙文阅读部分试题,我们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之所以出现这种命题格局,完全没有理由否认是新课改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那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记叙文阅读部分试题呈现出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近三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绝大多数都设置了“积累与运用”或相当于“积累与运用”的板块。这一板块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一项必考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这四个部分组成。在这四个部分中作文的分值占全卷分值的比例一般最大。以我省为例,作文占全卷满分120分中的50分。作文这一块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重、最大的一个板块,是学生中考成败决战的一个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6.
从近三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绝大多数都设置了“积累与运用”或相当于“积累与运用”的板块。这一板块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一、2004年国家课改实验区中考的基本特点2004年17个国家课改实验区中多数实验区的语文试卷按照“积累与运用”、“阅读(含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写作”三个板块组卷,也有的地区将“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单独设立为测试板块。1.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重视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贾龙弟 《教学月刊》2015,(Z1):92-9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以考定教”,随意缩压课程;“以练定教”,使学生深陷题海战术。语文教学成了模块化的“死应试”!我们的现代文阅读评价到底是基于阅读素养的考查,还是基于答题技术能力的考查?值得深思,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要不要教真语文的问题。作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核心——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9.
韩艳 《现代语文》2013,(9):152-154
现在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说明文又是各地语文中考试卷中必考的一个大题。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选择题分逐年减少,笔答题分逐年增加,在历次考试中,答题不规范是多数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能让学生熟悉考查要点,了解解题技巧,掌握答题模板,从内容到形式上做到规范答题,必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有利于中考语文分数的提高,也能适应现阶段“用分数说话”的教育现实。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试题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知道,议论文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都特别重视考查考生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命题格局,完全没有理由否认是新课改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那么近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议论文阅读部分试题呈现出哪些特点呢?本文想结合2004、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谈一谈试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13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沿用了近几年的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试题力图科学地体现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考查.  相似文献   

12.
仔细分析天津市1999年语文中考试卷,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整个试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现代之以“语言积累和运用”,阅读题的题量也增大了。很显然,这份中考试卷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在近年来不断进行中考语文命题自身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渗透新课程理念,贴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一、“积累与运用”部分稳中有变,突出了对学生的文学积累与古诗文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从试卷第一部分的整体情况看,分值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但在试题的设置上稳中有变,最为突出的是在第2题中增加了课外阅读情况的考查。此项内容因为是首次在我省中考命题中出现,所以命题人员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  相似文献   

14.
王兆斌 《成才之路》2023,(11):81-84
语文学科在中考中占很大比例,中考语文复习既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语文教师要认真反思常用的复习策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中考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减负增效”作用的复习策略,引导学生直达中考目标。对此,教师要“管”“放”适度,分层分组复习,同时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积极优化阅读、古诗文、写作的复习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吴红 《湖南教育》2022,(2):66-67
<正>小说阅读是一种偏叙事性的文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钟爱的语文风格。教师要借助小说阅读文本的这种优势,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学习。在株洲中考语文中,小说阅读常考的一个考点是“情节梳理”,通常出现在阅读的第一道大题。从历届中考试卷中,笔者梳理出关于“情节梳理题”的类型大致有三种:“流程图题型”“表格图题型”“‘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题型”。下面从这三种题型入手,结合教材和部分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渗透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出现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好试题。从一些中考试卷板块的设置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前几年的试卷,大部分以“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为主。今年湖北黄石市试卷中把“语文实践”单列为一个板块,河南省试卷中把“综合性学习”单列为一个板块,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命题者对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视。一、得过去的语文考试的弊端突出表现在过于关注孤立…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中考试卷中所占分数比重较大的科目。在大语文时代下,语文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文阅读作为语文试卷中难啃的“硬骨头”,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素质教育和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容易丢分的部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向学生传授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特针对现在初中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探讨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三分天下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作文的分值增加。2003年近一半省、市的作文赋分占到整个试卷总分的1/2,甚至超过1/2,成为语文测试的半壁江山,个别地区的语文试卷甚至就是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中考联合体语文试卷共分三个部分,满分为150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包括文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主要题型为选择、填空和简答题,满分为30分。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主要题型为选择和简答题,满分为60分。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为60分。  相似文献   

20.
附:当前本市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从199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成绩说起孙荻芬分析1995年本市中考语文试卷,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不甚扎实。这里的“基础”是指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