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每次读《论语》时,总会沉醉于那些言简赅却又深蕴哲理的语句中,思之,愈觉它们穿越历史照亮漫漫长夜的一盏盏明灯,熠生辉;品之,犹如千年的老酒,愈发散出沁心脾的馨香,绵绵悠长,甘甜醇美。这些语字字珠玑,俯拾即是。不少语句经历代沿,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名言警句,给人以迪,以思考,催人向上,教人向善。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子曰:“不患人之…  相似文献   

2.
呜呼!三千年来,以一古老神话而演绎成哀艳悱恻之文化意象,进而印记湖湘,流传华夏者,其惟二妃故事乎?夫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寻赴,捐乎秋水之波,泪洒斑竹,瑟鼓湘灵.<尚书>、<山海经>等典籍言之凿凿,宜乎千秋怅望矣.  相似文献   

3.
写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己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明代王安道在《华山图序》中写道:"由是存乎静室,存乎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饮食,存乎外物,存乎听音,存乎应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王安道画华山,是把华山景物放到整个精神生活里面去,经过不断揣摩、反复洗练,执笔时"但知法在华山,竞不知平日之所谓家数者何在".他用全部身心去完成有名的华山写生作品《华山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晋候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相似文献   

5.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睐,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相似文献   

6.
《侍坐》一、翻译(关注加线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二、一词多义1.以: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为国以礼以俟君子2.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何伤乎?异乎三者之撰摄乎大国之间3.如:如或知尔如其礼乐宗庙之事,如会同沛公起如厕4.方:且知方也方正之不容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方欲行方兴未艾5.与:唯求则非邦也与吾与点也往…  相似文献   

7.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  相似文献   

9.
宋代苏辙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魏文帝曹丕也说,"文以气为主".那么好文章究竟应有哪些"气"呢?怎样为之充"气"呢?  相似文献   

10.
名实之间     
对于名实关系之处理,一向令人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成人教育部门于此也未能免俗. 前些年是争管理机构之名。有的地方设「办」,有的地方在教育厅局下设「处」,北京终于争得了「局」级,外地同志便羡慕得很.而后又争职大、职校之名,县团级乎?科级乎?又有争教育科室之名,保留乎?合并乎?撤消乎?  相似文献   

11.
青春(节选)     
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如其有尽,纵有彭、聃之寿,甚且与宇宙齐,亦奚能许我以常享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而宇宙之果否为无尽,当问宇宙之有无初终。宇宙果有初乎?曰:初乎无也。果有终乎?曰:终乎无也。初乎无者,等于无初;终乎无者,等于无终。无初无终,是于空间为无限,于时间为无  相似文献   

12.
解数学题是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历练.通过一道解析几何填空题的教学,从"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三个方面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心境的形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李林兵 《师道》2003,(8):18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如此重视诚信,让今人不得不为之汗颜.莫论如今社会诚信近乎沦丧,就连曾经纯净的校园也染上了造假之风.诚信教育,教师先得恶补诚信课.  相似文献   

14.
兼词"诸"用于句中时,兼有"之"的声母和"於"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介词"於"的意义;用于句末时,兼有"之"的声母和"乎"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语气助词"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是《逍遥游》。它以洸洋恣肆的笔调、扑朔迷离的寓言,描述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一种境界,亦即是逍遥游。以后诸篇在论述各种问题时,都要揭示这样一种境界,作为他的哲学的归宿,或日“游乎四海之外”、“游乎尘垢之  相似文献   

16.
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提出为文必须宗经的主张.他在该书的《序志》篇里,声明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里说的文之枢纽,指为文必须掌握的关键.在这个枢纽的五个部件中,“本乎道”是核心,要贯彻“本乎道”,就要通过“师乎圣”,而圣人以文明道,圣人之文即是经书.因此,贯彻“本乎道”必须由“体乎经”来落实.所谓“体乎经”,就是根据经典.他在该书设《宗经》篇专门论证了为文必须尊崇和学习儒家经典一五经的主张.宗经思想贯串整部《文心》,全书论  相似文献   

17.
先看以下例句: 1.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2003年4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15页韩愈《祭十二郎文》) 2.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同上书第116页) 3.其然乎?其不然乎? (同上)  相似文献   

18.
主编寄语     
赵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3):F0002-F0002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前圣警策之语,寓意深邃无比.  相似文献   

19.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1],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2],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3],周旦显而制礼[4],不以隐约[5]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6].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7],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8],斯志士之大痛也!……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的标准和从师的原则时,曾这样写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贼,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最令人费解的是“吾师道也”的“师”字。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上说,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何乐士等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