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解法,从而给解题研究带来广阔的空间和无穷的乐趣.因此,解题研究永远在路上,研究结果也没有最佳只有更佳.文章通过转换视角,对一道求线段长问题的部分解法进行重新解读,生成了一些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挖掘出通性通法.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难点是审题。本文依据新课标的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从因果、整分、合分及数学特征四个角度("3+1"模式)说明如何进行审题,才能快速准确地切入到解决物理问题中。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解题中,若能根据题目特征,巧妙地利用“1”作代换,常能出奇制胜,取得较好的解题效果,今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不管什么样的应用题,都有一个解题的“切入点”,找准了这个“切入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介绍结合线段图,从“剩余等量”切入,巧设单位“1”,转化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青云 《考试周刊》2009,(38):78-78
结构的"窗口"性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结构分析,捕捉到一些有效信息,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教师若能深入到理论的层面对数学问题的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从外表到内层,从微观到宏观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抓住其本质特征,就能收到较好的解题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解题教学往往侧重于方法与技巧的传授,一节课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致力于某一方法的讲解,但学生在自己解题时却出现“动作走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解题教学往往被忽视的是深入到解题系统内部,尝试去洞察解题活动的每个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步骤的活动规律,一旦让学生从操作规律上把握解题特征,那么解题教学已不仅仅是方法与技巧层面上的教学了,而是折射出数学内在魅力和理性特征.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解题活动中具有相同的演绎过程、相同的思维程式、相同的属性特征等,若能抓住这些“相同”因素进行一致操作,那么解题活动将会变得更加理性与和谐.本文试借助范例谈谈解题活动应遵循“一致操作”的原则,浅薄之见,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有些量并不是非求不可,我们称之谓“非必求”成分,解题时,若能从整体角度思考绕过“非必求”成分,从而对问题作出整体解答,则可使问题的解题过程简捷明快,现举几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特征信息”的捕捉与解题的最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保荣在文 [1 ]中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通过捕捉题设 (或结论 )中的“特征信息” ,优化解题思路 .罗增儒教授在他的许多文章中也有精辟的论述 ,尤其是在解题分析中 ,非常重视解题速度、解题的最优化问题 .[2 ] [3]文 [1 ]的例 1、例 2的“特征信息” ,其实都可以联系到一个重要不等式 :定理 若a ,b∈R ,则 (a b) 2 ≥ 4ab .文[1 ]的例 1尽管给出了三种解题思路 ,但是却有美中不足 :尚未揭示出其最优解题思路 ;例 2虽巧妙地构造出二次方程 ,但仍然缺乏最优化思考 .本文旨在展示平凡的定理 (a b) 2 ≥ 4ab在“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在解题中,有时遇到的函数并不是奇函数,但若仔细观察函数结构特征,会发现与奇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切入,思路豁然开朗,常能简化运算,使问题巧妙获解.  相似文献   

10.
添加辅助线是初中阶段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也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许多数学问题,常与圆密切相关,解题时若能恰当地作圆,且巧妙地运用圆的有关特征,常能收到删繁就简的效果.一、根据边特点作圆例1在四边形ABCD中,AB=AC=  相似文献   

11.
解题时应时刻明确解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能否运用各种手段直接达到目的?要尽量避免盲目推演而造成无益的繁冗运算,“设而不求”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1.设而不求,整体入手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有些步骤和环节并不是非有不可的,这些可称为“非必求成份”,解题时若能眼观全局,明确最终目的,从整体入手,直奔终点,巧妙地避开“非必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学复习中,利用例题让学生学习运用模型解题法解题。该法的步骤包括:知识定位-模型调用-提取信息-信息切入-模型分析,让学生从已知模型的应用到新模型的构建,逐步掌握模型解题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学习中,若能应用“特殊值”解题,可避免繁琐的计算及复杂的推理,使问题直观、简单.下面介绍用“特殊值”解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些应用题,用一般思考方法解,比较繁琐.若从“工程问题”的解题角度去思考,则显得思路清晰,算理简明.现举二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整体思想”,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将解题当作一个“整体”,充分协调题目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服从解题这一整体的要求。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在一些数学的计算、求值或论证中,有些题目用常规的解法来解不仅使解题过程繁琐,影响解题速度,有时甚至无法把问题解决;相反,若先从问题的整体着手,利用整体效应,反而使问题清晰明了,这样既简化了运算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又能使有些看似无法处理的问题“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6.
数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思维的转化过程,在解题时,要不断改变解题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寻求最佳的方法.在转化过程中,应遵循如下3个原则:(1)熟悉化原则,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2)简单化原则,即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3)直观化原则,即将抽象问题具体化.1 化抽象为具体高度的抽象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有些数学问题较抽象,不易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但如果能结合具体数学情境,联系已学知识,建立模型,便可以启迪解题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1 已知 x∈R,a 为常数,且 f(x a)=(1 f(x))/(1-f(x)),问 f(x)是不是周期函数,若是,求出周期,若不是,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讨论能量相关问题时有时直接利用公式来求解较为复杂,若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内能等)随高度变化的线性关系图像即“E-h”图像解题,能使解题变得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8.
解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及时构造1,巧妙地借助1,将问题进行转化,则可使求解过程化繁为简,曲径通幽,这种解题方法不妨称为“化1术”.本文从应用的视角介绍此法.  相似文献   

19.
“新”公式     
对于某些乘法公式,若能适当变形和进行某种运算往往可使一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解题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之一.在处理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时,常关系到根,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多姿多态,所以它的根也随之千变万化,其中不乏“特殊”之根.若能适当地使用特殊根所呈现的特征,则往往可以轻松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