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陶渊明的《闲情赋》历来引起众多学者的争论,本文从诗、史、赋三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来论述该赋,从陶渊明这位真性情诗人平凡而伟大的创作一生来透视他那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而摇旗呐喊、苦闷彷徨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诗词的阅读,最大障碍就是诗意,有时候明明每一句话说什么都是知道的,但就是不明白诗人在讲什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即便是这样一首耳熟能详的诗,真正要说读懂了诗意其实也未必。原因是诗歌内在的思路较之一般的文章来说,  相似文献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中的名词译音,原意是装配构成。电影艺术从建筑学的门庭内借用了这一术语,引申为剪辑和组合,成为电影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艺术,艺术是提炼了的生活,生活是任何艺术的源泉,诗歌艺术也不例外。赵师秀的《约客》就在日常最为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诗意的典范,也是日常生活中创造审美世界的代表。诗歌艺术创作的元素非常广阔,不只是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和人文古迹。日常生活才是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元素。《约客》以雨夜朋友失约的生活小事为题材,创作出了这首意蕴深厚、审美情趣高远的传世佳作,这给后世诗歌创作审美追求、创作元素多元化开辟了途径。诗歌创作需要诗人热爱生活、拥抱现实,有一颗敏感恬淡的内心世界,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创造出诗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来研究成果的梳理和陶渊明作此赋的背景来看,历来饱受争议的《闲情赋》一赋,是陶渊明为追悼亡妻所作。这与陶渊明诗文总体上呈现的理想化倾向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黄梅时节家家雨,有约不来过夜半,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南宋中叶以后的诗坛上曾产生过一个所谓“四灵”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的字或号中均有一个“灵”字,因此得名。他们反对以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主张,而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学研究更复杂困难,必须克服人云亦云,浮躁情绪,务要保持反复,冷静的严肃态度,尤其必须首重学德,解决公私关系,本以顾易生研究李清照《词论》及袁行霈研究陶渊明《闲情赋》为典型例证予以说明:名的学史家们是我们仰望的学术天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11.
阮籍受儒道两家思想的支配,他以儒家思想为本,渴求人生理想的实现,受阻也不能彻底放弃;追求道家精神境界的自由,却无法使自己真正解脱,两种思想纠缠于诗人心中,发为诗歌,郁结为深沉的忧思。  相似文献   

12.
自汉乐府《江南》伊始,以采莲为主题的诗词从未间断。到了唐宋时代,采莲诗词伴随着唐诗宋词的繁荣,其成就达到了至高点。文章以唐宋采莲诗为范本,浅述江南采莲特有的习俗,以及采莲诗中反映出来的采莲情结和江南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国色天香,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古代歌咏牡丹的作品数量众多,美不胜收。文章从唐宋牡丹诗词的内容入手,结合唐宋的时尚及习俗,从文学和民俗的角度探讨了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4.
《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旨在研究有清一代包括近代近三百年唐宋诗之争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描述清诗历史,阐释清诗得以自具面目的重要原因。本书研究不局限于宗唐宗宋的理论之争,还要把诗歌创作所反映的唐宋之争的具体形态也纳入研究视野。本书避免就诗论诗,尽量摸索清楚唐宋之争的背景与原由,揭示出其与政治动荡的关系,与汉学、宋学之争的关系,与文学其他体裁的关系,与诗人遭际及学力、个性的关系,等等,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考察唐宋之争的本质。本书把清诗分为顺康雍(上编)、乾嘉道(中编)、同光宣(下编)三个发展时期,重点探讨每一时期唐宋之争的各自内涵,以及前后时期的异同和发展、变化,描述出其动态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这因此展衍了宋元诗学唐宋之争的批评成果,为清代诗学唐宋之争内涵的深化累积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养料。  相似文献   

16.
桑乾河发源于山西雁北,经河北西北部,穿越北京,汇入海河,注入渤海。历史上,在桑乾河流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这条河流进入诗人们的视眼,要远远晚于这里发生的征战。始于北齐,至有唐两宋时期,以桑乾河为主题的诗作才蔚为大观。这些诗歌,大多以战争为题材,也有羁旅行役之作,或朋友间的问候与思念,或讴歌和平。风格多慷慨激昂。从唐朝至有宋,流淌在桑乾河中的诗歌里,其嬗变之迹明显。  相似文献   

17.
唐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于敬老尊亲、孝敬父母尤为重视。唐人的孝亲观主要体现为善事父母的养亲观、居丧致哀的祭亲观和忠重于孝的忠君观, 这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此外, 唐人的孝亲观念和孝亲行为对士人的出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思想灵魂以其《逍遥游》游于古今中外,文学家说他是最真实的诗人,哲学家说他抱着道的生活态度以安顿现实的生活,美学家说他有最高的艺术精神,诸说不一,角度不同罢了,但其本质都是意在体现一种至高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理想人生的状态。从艺术的角度讲,逍遥游不仅包含了艺术的精神,而且同艺术创作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试分析这种联系,同时求证逍遥游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篆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造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离别相思,身世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是宋代咏梦词的主要内容,时空的心理化,境界的虚幻化和手法的多样化,是宋代咏梦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