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嘉 《新闻记者》2002,(3):19-20
我 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着对开4版的格局 ,直到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为8版 ,一石激起千层浪 ,着实给了新闻界人士不小的震惊。十多个春秋已过 ,《广州日报》现在每日以40版~48版应市 ;南京报业市场的《周末》在报头位置赫然打出了“江苏固定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城市周报 ,1元52版”的醒目字眼 ;京城报界的《北京青年报》则以72版创下新高 ;1999年12月10日 ,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城市早报》推出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 ,在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王星 《青年记者》2006,(4):46-46
办报纸如同做饭,“口味”好不好很重要,个中原因不用多说,一句话:“饭”不合读者“胃口”,报纸生存就有危机。都市类报纸有做“农家饭”的,但都不是“主业”。我今天说的做“农家饭”,主要是针对那些农字类报纸。现在虽然是信息爆炸时代,但在广大农村,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4.
虚假小广告搭乘合法报纸发行渠道的“便车”行骗,眼下正在安徽的一些地方流行。在这过程中,媒体或蒙在鼓里毫不知情,或睁只眼闭只眼任其所为,以至于成为实际上的“同谋”。  相似文献   

5.
高恕 《当代传播》2002,(4):31-31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大都会先通观全画,然后视线停留在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与此相仿,报纸编辑欲营造版面视觉冲击力,需有“三度强势”(强势信息、强势体裁、强势版式)意识。  相似文献   

6.
周斌 《青年记者》2007,(20):66-66
网络议题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2007年来,网络事件层出不穷。重庆的"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河南周口的"考研零分女生"事件,四川游客"如此让人恶心的三亚"事件,加上江西的"史上最毒后妈"事件……这些源自网络的议题无一不吸引了众多传统媒体的跟进,成为一时间占据报纸、电视、广播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7.
茅震宇 《新闻记者》2004,(11):62-62
在许多地方,报纸(报社)在新闻报道内容、管理方式、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机关化倾向。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还是报纸的征订发行,包括广告经营等,都明显地“从机关里来,到机关里去”。但“机关化”现象的出现,其实并非报纸自身的意愿。“机关报,报机关”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8.
彭东 《青年记者》2007,(6):22-22
由于自己是地方都市类报纸的记,拿到的只是代表驻地工作证,活动的范围就被局限在了山东代表团驻地。刚开始时,这种“差异”曾让我烦恼不已,但很快这种烦恼就没有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享受到了一次“总理待遇”,这次特殊的采访成了我在北京采访时一段“甜蜜”的经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甘耐特媒体集团的“信息中心”2006年11月2日,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耐特(Gannette)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雷格·杜波(Craig Dubow)在一份备忘录中宣布,集团旗下的所有报纸都将设立崭新的“信息中心”,全面取代已有的新闻编辑室(newsroom),让原先的报纸读者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任何他们喜欢的平台,接收新闻和信息”。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5月“第四媒体”的概念由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了以来,这一建立在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崭新媒体引发了新闻传播业革命性变化,世界许多非新闻机构通过互联网加入到新闻竞争的行列,传统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上网。到1998年底,全球上网报纸已达4925家。到1999年底,我国至少有400家报纸上网。 这次变革中,各种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纸墨形式的报纸首当其冲,特别是我国的地方报纸受到的震撼将更为强烈,人们不禁要问,地方报纸应如何生存于网络时代? 一、地方报纸的生存危机 同样,地方…  相似文献   

11.
关注“热点”是每一家媒体所孜孜以求的。换言之,正是对“热点”的大力关注,一张报纸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受众所注目。比如《华商报》,这张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报纸,由于接连刊发了“夫妻在家看黄碟”、“麻旦旦处女嫖娼案”等颇具影响的稿件,并引发了有关公权与私权等热点话题的讨论,一时间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12.
陈二峰 《兰台世界》2017,(10):108-111
清初河南巡抚统领豫省地方司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河南巡抚亲自提审案件指引地方司法活动,是地方司法文化的风向标。在文牍行移过程中,河南巡抚担负着监督职责,约束着司法案件形成过程,促进文牍行移产生重要的结点。河南巡抚的司法职能带动地方司法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司法景象,对豫省地方司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沈定 《新闻记者》2006,(9):20-23
2006年5月下旬,《河南商报》发表报道《潼关咋就变成了“鬼门关”》,一时间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高层重视,以纠风办等单位组成的陕西省调查组和督办此案的国务院调查组立即奔赴潼关。就在中央和省两级调查组尚未正式发出任何声音的情况下,陕西、河南两省的传媒却对事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直至公开指责对方。发生了截然对立的口水战。  相似文献   

14.
郝君 《今传媒》2022,30(2):43-46
依托河南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品牌化地方综艺节目,是河南文旅发展与综艺品牌研发的大胆融合,通过共建综艺节目品牌研发的绿色生态圈,以河南文旅资源为节目内容"给养池",借助扩资源、融平台的优化合作与联动,树立多维度打造地方综艺节目品牌矩阵的创新思路,将是探索河南地方综艺节目品牌化研发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促进河南文旅发展,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构建河南新形象的共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胜  刘刚 《青年记者》2004,(7):42-43
读者对一份地市党报的印象,就像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一样。一个好人变坏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改变得比较慢;一个坏人变好了,人们对他印象的改变也往往比较慢。除非有非常特别的事件发生,令人骤然改变印象。印象的改变相比实际情况而言总存在一定的滞后,这就是“印象定势”在作祟。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虽然大多创办时间不长,但随着体制改革中地方自主权的扩大,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市,如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市,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宁波、温州等地,当地报纸一年的收入都在亿元上下。省报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制约,倒面临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赚有钱人的钱,办赚钱人想看的报纸,这是这两年财经报纸纷纷面世一个最直接的动因。原来以为办这种报纸的人也一定很有钱,不过走进经济观察报办公的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这个原化工部所属化工公司的职工宿舍楼,才感觉到赫然成长的经济观察报的办公条件相当简陋,这家用山东三联集团投钱打造的报社处处流露出草创的痕迹,与市面上卖相不错的桔黄色现代大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李清飞,河南济源市人,1971年生,先当兵,1996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南方周末工作过,后进入爱多,任爱多公司市场部经理,现为经济观察报副总经理,分管发行。  相似文献   

18.
"号外"报纵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号外”报的概念、价值、简史及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厚重河南》是《大河报》的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版,创刊于2002年12月2日,其前身是该年11月4日创刊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是《郑州解读》在全省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里谈《厚重河南》亦包括了前期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从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  相似文献   

20.
刘莲珍 《新闻前哨》2005,(10):32-32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它说明了报纸副刊的作用和地位。作为地方报纸的副刊要想留住稳定的读者群,就要彰显地方特色,凸现时代精神,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