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认识灵感本质的第三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唯心、唯物的对立本性导致了“灵感”的唯心、唯物之争。西方思辩理论的替代性决定了“灵感”理论对立的永恒性。混淆不同思维阶段出现的性质不同的灵感是导致西方灵感理论矛盾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理论中精密的“原生灵感”、“再生灵感”原理深刻地揭示了灵感的奥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灵感的第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唯心、唯物的对立本性导致了“灵感”的唯心、唯物之争。西方思辩理论的替代性决定了“灵感”理论对立的永恒性。混淆不同思维阶段出现的性质不同的灵感是导致西方灵感理论矛盾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的学创作理论中精密的“原生灵感”、“再生灵感”原理深刻地揭示了灵感的奥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灵感的第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伪造历史,是王张江姚“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的卑鄙手段之一。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把我国自春秋战国到现代的历史,篡改、伪造成一部儒法斗爭史,并进而把我国的思想史、哲学史也纳入儒法斗爭的模式。叛徒江青一次讲到法家同儒家的区別时,振振有词地说:区別“是前进倒退,革新复古,唯物唯心”;“法家如无唯物思想,不能成为法家”,“历代法家都有朴素唯物论”。主子一声令下,奴才便闻风响应。“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在其连篇累牍地拋出的宣扬儒法斗爭的黑文中,便大谈特谈什么“儒家唯心,法家唯物”。按照“四人帮”的逻辑,凡是被他们册封为“法家”的,都无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于是,儒法斗爭一时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线,所谓“儒家唯心,法家唯物”的公式,便成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劝惩之作,《阅微草堂笔记》劝惩的方式可分为宿命论和因果观。宿命论是唯心的,而因果观则含有唯物的成分在内。  相似文献   

5.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4):F0003-F0003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文物论) 这是庄子的名言,后来的人因这两句话悟道的也很多。庄子归纳“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表达心物一元的观念。“心物一元”绝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可以说是纯粹的唯心(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唯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在以其新理学的哲学基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特色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以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取代以境界哲学为棱心的新理学,以两个“对子”——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中国哲学(史)的主题,显示出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境由心造     
最早接触“境由心造”一词是在十年前的师范哲学课上。老师在介绍与唯物分庭抗礼的唯心主义时,举例说“境由心造”这个词语最能体现唯心本质。作为唯物论者的后代,那时的我自然视唯心为洪水猛兽,而体现其精华的词语“境由心造”当然亦在排斥之列。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我...  相似文献   

8.
试论哲学派别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本哲学派别,唯物派与唯心派绝对对产;作为非基本哲学派别,不可知论,二元论折衷主义、自然社论泛神论一类中间派使唯物派与唯心派又相对统一。正是中间派凸现了基本派别斗争的绝对性、必要性,也因此使哲学史生动流转,硕果迭出。  相似文献   

9.
自然美问题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唯心主义只是“唯心”地看待自然美,认为自然美和自然没有关系;机械唯物主义则只是“唯物”地看待自然美;认为自然美和人没有关系。二者各执一端,都不能科学地解决自然美的本质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宋代文人在继承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既立足于儒家“天人合一”的观念,也立足于道家“道法自然”和禅宗“唯心任运”的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崇尚自然的理论主张,即把“天”解释为大家都能理解的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延伸到理学和禅学领域,理论精髓对宋代文人的自然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是把它看做是超越唯心和唯物的实践哲学,物质范畴都是不可回避的.对物质范畴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创生物质观.  相似文献   

12.
“唯生论”哲学思想是代表着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整合中国儒家哲学与西方科学思想阐发以“诚”求“生”的理念,期颐调和唯物与唯心二者,推出所谓“二元唯生论”来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研究其理论逻辑、特点与本质缺陷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通过对“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探索“天人合一”观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化论学观是学革命的理论基石。它既具有观念性的指导作用,又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对学革命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进化论学观作为一种学史观,唯心与唯物、机械与辩证并存,但其合理内涵主要由社会性、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历史的辩证因素和人的能动性等构成。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观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政策文化,其所展示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是“天人合一”观对现存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催生科学的“天人合一”现的文化因子;发展科学文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天人合一”观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观渊源较早 ,在颛顼以前的远古时代 ,中国先民就有明显的“神人交通”观念 ;“绝地天通”以后 ,神人交通观念便过渡为以神化王权为实质的“天王合一”观念 ;至春秋时期 ,天王合一观念在天人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又逐渐为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所取代 ,其间老子和孔子起了重大作用。老子从天道观的正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宇宙论基础 ,孔子从人道观的侧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人生论基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的实质和科学实践观理论意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因而也是错误的理解,实践超越论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唯心论和唯物论等理论上的对立在理论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和超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超越唯物唯心之上的实践哲学,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而是相反,生活、实践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一) 規律性問題上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根本對立客观世界(包括自然和社會)有沒有規律?可不可認識?這是唯物论與唯心論鬥爭的焦點之一。列寧深刻地揭露了規律性問題上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根本對立。指出它是‘划分哲學方向的真正重要的認識論問題’;指出‘承认自然界底必然性並且從其中導出思惟底必然性來,這是唯物論。從思惟中導出必然性、因果性,規律性等等來,这是唯心論’。列寧在與馬赫主義作尖銳鬥爭時曾把一切主觀唯心論的論點概括在康德主義的公式裹,而痛加駁斥。康德宣稱:‘悟性不是從自然界汲取自己的規律,而是為它制定規律’。康德的這个論斷被以後一切主觀唯心論奉为圭臬。他所說的‘悟性’,就是人類的一種認識能力,這就是說,自然界本來是雜亂無章、沒有秩序、沒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解析:①唯物主文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在"物质与意识"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运用,即唯物主文正确地认识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文刚错误地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腆定物质"。从这个角度上说,唯心主文是错误的,唯物主文是正确的。②正确与错误都只是相对的,相对于马克  相似文献   

20.
课堂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生态课堂观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天人合一”思想对建构生态课堂观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解读,分析概括出和谐教育观的基本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生态课堂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