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沈阳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和学生由于心理异常等原因致死或致伤他人的严重事件。这些事件在带给我们深刻教训的同时,显现出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人生。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几个误区1.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只是象征性地设置心理咨询室,却少有人在岗。由于咨询教师多为德育处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不具备心理咨询素质,不能真正…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报纸和电台先后报道了教师打学生耳光,用刀片刮学生脸,发动学生给有过失的同学用墨水刺字等体罚学生事件,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另一方面又损坏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部分教师是师德差以外,多数事件是教师情绪烦躁,不能自控所致,是心理不健康结出的苦果。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屡禁不止,除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外,说明了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客观存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人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据日本《世界日报》网站2013年6月3日报道,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自日本大阪市立樱宫高中因教师体罚导致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文部省迅速在全日本中小学开展了体罚行为紧急调查。据统计,2012年度,有体罚现象的中小学校达3000所,对学生实施体罚的教师逾5000人,受害学生人数超过1万名。  相似文献   

4.
近来“道歉门事件”发生后,当我们在为两位教师的遭遇表示痛惜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是谁把体罚学生的教师逼得精神失常,甚至服毒自杀?也许有人认为是学生家长,也有人认为是校长。但在笔者看来,当前功利化的教育体制才是教师发疯自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5.
教师打骂学生通常被认定为师德问题,例行的解决办法是警告、扣奖金直至开除,然后以此为鉴,对其他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然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近年来仍屡见于报端,并且见诸报端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常用的师德教育的“药方”对症吗?   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学校总跟学生发火的教师在家里也经常发火,爱跟学生动手的教师也爱跟爱人及子女动手。   将家里家外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师德问题,而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方…  相似文献   

6.
吕少伟 《成才之路》2012,(16):11-11
正由于课业负担太重或者遭到教师体罚,近期各地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自杀事件,大家众说纷纭,认为家长应负主要责任的有之,认为学校没有尽到责任、教师缺乏师德的有之,认为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太差的有之。如果不能真正搞清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类似的悲剧还会接二连三地  相似文献   

7.
陈德福 《考试周刊》2013,(53):160-160
针对报道的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失范行为导致学生伤害的事件,舆论无一例外地指向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丧失人伦,无不诛之而后快,呼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作者认为,教师的失范行为固然可恨,必须坚决杜绝,然而不帮助教师形成"爱学生的能力",仅靠师德师风教育,绝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诟病。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不幸事件(如出走、 自杀、犯罪等)接二连三地见诸媒体,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仅要  相似文献   

9.
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面对学生辍学、出走及至自杀的隐患,广大教师可谓是“谈罚色变”。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并非不能体罚学生。 我认为,教师让学生站几分钟和站几小时的性质是不同的。前者属不违法的体罚,后者属违法的体罚。体罚的程度决定了体罚的性质和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罚。 1.体罚和教育是统一的。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是以体罚为保障的,这正如社会的安定是以国家机器来保障的一样。但是必须明确的是:体罚只能是针对个别学生的、保障正常有效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手段,是不得…  相似文献   

10.
黄英 《教育导刊》2004,(14):23-25
我们把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发生的任何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损害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当前,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心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与体罚相比,对幼儿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1.
关于蚌埠市宋滩小学吴之英同学自杀事件,‘皖北文教’曾有报导,现再把蚌市文教科的检讨发表,以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重视。对于废止体罚的稿件,我们曾收到不少,唯都限于一般情况的报导,尚未能深入思想分析批判。为了彻底废止体罚与变相体罚,我们要求教师同志们继续给我们写稿,希望能联系教育思想、教学态度进行分析批判;以及关于培养学生自觉纪律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2.
眼下.学生自杀事件似乎有增加的趋势.实在令人担忧。学生自杀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少数学生存在“以身惩师”的不良心态。因为学生一旦出走、服毒、跳楼……家长一找.记一报道,有关部门就要查原因。不少原因便和老师有关.如报分数、排名次、批评、训斥、辱骂、体罚与变相体罚、搜身、查书包……查实后,  相似文献   

13.
吕赟 《教书育人》2007,(10):15-16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北京某职业学校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辱师事件。这起辱师事件引起了笔者对教育惩戒这一话题的思考。近年来,老师体罚学生的极端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断有学校和教师因为“惩罚”学生而被学生及其家长告上法庭,媒体也不时报导一些“恶师”事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至于学校谈“惩”色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束手束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4.
近期,沈阳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和学生由于心理异常等原因致死或致伤他人的严重事件。这些事件反映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显现出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工作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人格水平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相对于解决已发生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一博导跳楼自杀!”这是发生在今年6月28日的宗老师跳楼自杀的事件,整个的事件原因还在调查当中.但从学校师生的反馈看来,自杀当事人的心理感受是外人无法理解的!过去我们常听说许多学生自杀的事件.而很少发生老师自杀事件,相信这一事件对现职教师的冲击不小,也让现在的老师心有戚戚焉!在第22个教师节来到之际.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探讨他们心理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否则这样的悲剧还会在校园蔓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9.
体罚作为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已被我国法律所禁止。但实际情况是,体罚学生的事件不因法律的禁止而不发生。从对我国体罚制度的分析及与国外一些国家体罚制度的比较中可见,要杜绝体罚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对惩戒作为教育手段的正确认识,且在法律上对教师的惩戒权加以明确,并使之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以来,武汉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南通市中小学生也发生了三例自杀事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现网络与报纸。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花季少年生命为何如此脆弱?他们自杀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学生自杀问题凸现了当前教育的缺位。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学生的所谓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