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明桃 《教师》2012,(13):41-41
语文课文的背诵,是许多农村高中学生深感困难的问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三要在半学期内上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有十多篇。尽管运用激励机制,张榜公布背诵的情况,但是,对于学习很困难的学生来说,能背的课文仍寥寥无几,背诵进度大大落后于课文教学的进度。为此,笔者曾多次思考提高学生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有计划地扩大背诵量,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1.课堂拓展 语文教材编有古诗.在教学时不妨引进一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能扩大古诗文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5.
童厚 《教育文汇》2004,(6):35-36
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记忆的方法很多,如理解记忆、发散记忆等。我认为,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当然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甚至是“硬背”,也是语文学习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7.
8.
说长道短话“背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说来 ,本文只是为“背诵”说长 ,并不道短。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背诵”这一古老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只是“隐约可见”其踪影 ,甚而至于“声息全无” ,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 :(1)高考中背诵只占几分 (近两年甚至根本未考 ) ,为这区区分数 ,在平时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是得不偿失 ,太不值得 ;(2 )背诵不就是死记硬背吗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抓背诵显然不合时代要求 ,是一种无效劳动。现在 ,虽说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已作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学生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但认为背诵已…  相似文献   

9.
背诵六法     
1.背诵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背诵文章若能先抓住开头,把开头记熟了,后面的内容可“顺”下来,背诵似乎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是记忆力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 ,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各种记忆的方法 ,促进他们的记忆力的发展。背诵是学生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 ,背诵对于巩固词句 ,加深理解课文 ,积累知识 ,提高读写能力 ,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这里 ,我就简单地谈谈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低段语文教学中 ,怎样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 ,利用插图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记是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识记的目的性较差 ,对有趣的、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记得快…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多背些好文章,可以丰富语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受益终身。因此,在指导背诵之前,老师首先要讲清背诵的重要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真正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之后,由“要我背”转化为“我要背”的自觉行动。有了自觉行动,老师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就会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活记易背”,背得轻松,记得牢固。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1、重章叠句的诗歌采用更换词语法《伐檀》这一课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过去的阅读教学,由于偏重“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性”,语学科中的阅读教学基本上变成了字词句篇的条分缕析,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流程只是把教参上别人感悟的现成结论硬塞给学生,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感情丰富的体验,学生获得的认识绝大部分不是自己感悟得来的。作为语老师,教学一篇课,应该让学生感悟什么,笔认为:尽管选入中学阶段的语教材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但我们在教学中选取的感悟点总是有其共性的:它就是每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美点。抓住上述四点进行感悟,我们就可以打破过去多年形成的阅读教学程式化的模式,而从不同的侧面真正的理解作品,激活思维,进而张扬阅读主体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17.
众所周知,背诵对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要学习一门语言,就离不开背诵.对于背诵的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就非常重视背诵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虽说现代教育已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大量地死记硬背,但是,适量的背诵还是必需的,尤其对语文这门功课而言.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背诵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比喻听和说,孩子从"咿呀"学语到独立运用语言,就是一个从"听话"到"背话"再到说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背话"是其中的桥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更少不了背诵.背诵有助于培养语感,人们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的作品,许多语句烂熟于心后,对语言才会有着极度的敏感.如果离开了背诵,空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往往在背诵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领悟,随着阅历的增加,也会加深对原先背诵过的诗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朱国忠 《师道》2005,(9):16-17
中国众多现代名人的背功都很“精深”。谢冰莹四岁识字,两个月后居然背出了随园全部女弟子诗。刘半农11岁能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还听说茅盾先生能倒背《红楼梦》。这些名人都有坚实的学底蕴。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也认为作“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