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虽同属亚洲文化圈,但两国的文化在很多方面相差甚多。两国人民在对颜色的喜好上,有很大的分歧。从白色的不同含义、在词汇上的不同体现以及在民俗中的不同表现三个方面,论证白色在中日两国文化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日企中表现出的中日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文化差异会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处理不好会使人们产生不愉快、苦闷和失落的感觉,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交流,甚至导致文化摩擦的产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日企中表现出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进行分析,总结出中日文化的差异,从而对跨文化交际和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一切事物都在周而复始的变幻,究其原因,很多都是文化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造成的。中日两国地处亚洲,一衣带水,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有着漫长的文化交流也有着至今说不清的争端。两国之所以一直有着纷争很大原因在于在文化上我们就存在着差异。对于中日两国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关于两国人民国民性的比较;其次,就是两国人民的心理特征差异;最后,是中日传统文化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有文化而衍生的民族精神有哪些不同和相似之处,在对于"和"的理解上他们又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日两国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及实现过程的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在体育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及运用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日本足球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该国职业联赛的成功举办,足球文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日本联赛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J联盟的成立为日本联赛的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超强的学习能力为日本联赛吸收世界足球精华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保障。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足球文化方面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建议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应明晰中国职业联赛所有权,保护俱乐部权益;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俱乐部发展;坚持依法治球与以德治球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中日贸易规模不断壮大,摩擦也愈演愈烈,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在两国政治关系的起伏对两国贸易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应把握两国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投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建立行业协会等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关锁国政策是19世纪初期发生在东方国家的一种共同的政治现象。其中以中、日两国尤为突出。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两国长期的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这下促使两国政府在政治上闭目塞聪,盲目自大,而且在经济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两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为西方列强国家打开两国大门提供了便利,对两国从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0—2010年中日学生的体质差异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大量的检索和查询,收集了2000年和2010年中日中小学生的体质水平、运动状况和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具体纵向分析了2000年到2010年中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变化特点,同时与同期日本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找到了中国中小学生与日本中小学生在体质、运动、生活和营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造成中日中小学生体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的地域性关系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在日语中仍被保留和使用,并且在日语中,片假名是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出来的,平假名则是根据汉字中的草书创造的,在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吴音的保留与体现。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外,中国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渗入。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专家调查法、分析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中日两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是:一般基础教育得到加强;课程设置呈现出数量多、门类广、内容综合化特点,以迎合教育模式向“通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服饰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旗袍、奥黛、女筒裙分别是中国、越南、泰国三国的传统服装,它们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分析这三种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1)ASurveyofConbetiveAnalysisConbetiveAnalysis(CA),whichisalsocalleddribohveLhaJisticsorthebehveStUdies,is"thesystem-aticcomParisonofspeificlingUisticchaxacteristiesoftWoorrnorelangUages"(Elsetal.,l983:38).Itisasyn-cdrinicstudyofthelangUageandednlyepesthedifferencesarenglanguagsystem.ItSobectivesaretopro-vide(a)insightSintosbolarihesanddifferencesbetweenlangUages,(b)explanationandpredictionofproblemsinforeignlangUageleaming,and(c)developmentofcoursematerialsforlangUagete…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产生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属于不同的体育体系,研究双方的差异,对全面了解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及探讨二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交流和融合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制农业社会,使中国形成了内容丰富、层次较高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却烙有农业社会的印记.奥林匹克体育则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后的产物,与中国农业型体育文化相比,在价值观念、理论认识、运动方法、管理方式和物质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也正是这些差异,孕育着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体育融合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4.
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成语、谚语、俚语等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各自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研究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指出了两者的差别,进而阐述了传统体育在差异中走向世界的契机,认为二者最终将会共同构成世界体育文化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希腊雕塑和酒神文化等,渲染着一种与东方文化、中国文明完全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西方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具有西方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观。而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中国青年的审美观便带上了特有的东方色彩,与西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姓名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体现个性差异和身份特征的重要标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交往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们对姓名的重视的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流的领域正在进一步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学习或者旅游,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我国学习,工作甚至或生活。因此了解中西方姓名之间的差异及其文化渊源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姓名结构,姓氏来源及取名方式的对比。旨在了解这其中算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人们对中西方姓名文化差异的了解,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加深相互间的友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颜色词看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变迁、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颜色词语表现着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又反过来反映文化.汉文化较英语文化含蓄,因而汉语言也较英语模糊.汉英文化这种模糊与清晰的特性导致了汉英词汇的模糊与清晰,本文从词义的覆盖面对汉英词义的模糊性与清晰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英汉文化差异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审美心理差异、风俗习惯差异、宗教信仰差异、价值观念差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具体影响。旨在能够充分体现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为广大翻译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