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的基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其在物质生活欲求与精神生态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特征呈现了不断凸显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改善城市国民精神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写入报告中。生态与文学的结缘,既是生态现状作为文学关注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学的审美情趣、批判质疑、济世救人的精神在生态领域的基本态度。人文力量与科技力量互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把世界的绿色染遍每一个精神角落。值得称道的是,当今中国和世界上,已经召开过无数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力求把生态自然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为全面促进生态平衡和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价值应该由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天人合一的杰作,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载体,是生态文明精神的赞歌.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小说<马语者>不但描写"朝圣者"康复的过程,也刻画出了安妮母女精神的回归及其回归的原因.整部小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都市人群精神的思考,蕴含着强烈的生态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赖于自身平衡的精神生态.高校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要尊重大学生精神生态现状.建设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大学生构造自身全面和谐的价值现世界,实现自身精神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伦理与经济是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话题,二者的关系也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樊浩先生在其《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一书中指出了两者对立的一面,又论证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樊浩先生的"生态合理性"描绘了伦理与经济和谐相生、内在统一的价值图景。可谓匠心独运,不囿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7.
《天边外》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力作。本文运用精神生态理论,从剧中人物的精神危机,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和存在的疏离化四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发生冲突,并最终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而表达了对现代人的警示作用。凸显了剧作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葡萄园》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品钦的第四部作品,是他在确立了后现代文学大师地位后的进一步探索和实验。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后工业时代人们混乱、空虚、失衡的精神生态状态。小说里展现的是一个失去了确定意义的世界,人们成了无家可归的"游魂",开始对生存状态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在小说《白噪音》中向读者展现了在精神生态危机的美国后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迷茫、混乱、焦虑、恐慌、物化与异化以及精神之死与信仰之死,并且揭露出精神与信仰消亡的原因与结果。其精神生态意识下的死亡观赋予了该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远大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协同共生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独具特色,盱眙的自然生态、文化基础条件得天独厚.在自然遗址与文化遗产相互交融的生态中、在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基于精神旅行的文化消费形态,构成乡村生态与生态城市、自然生态与人的精神世界、城市文化与形象营销的耦合关联.盱眙要依托生态文化发展“五色循环互动机制”,建设乡村、户外、博物、科普旅游等新兴业态,从而提出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主题培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由于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我们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梵净山佛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众生平等、慈悲精神、利他施乐、净土理想。我们应该将其中积极的、能动的部分融入公民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之中,弥补缺陷,纠正弊端,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充实。  相似文献   

13.
安妮·宝贝长篇小说《春宴》堪称其转折性的作品。透过作者感性的文字叙述,对《春宴》中涉及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进行反思与研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拯救及重建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现代人关于精神家园的回归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先秦的经典书籍之一,也是"四书"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也涉及到了"生态理念",是研究孔子生态理念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生态理念有"仁"爱自然,敬畏天命鬼神,肯定自然,乐山乐水等。这些都与"十九大"精神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文学的价值观念存在一些误区,可从三方面进行新的建构:科学理性的生态伦理责任,人文精神与自然伦理的融合,和谐生态文明的精神旨求.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学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反思型文学,生态文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抒写伤感警世的文明哀歌、激发回归自然的生态情怀、歌颂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呼唤利乐众生的生命意识和展现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五个方面。生态文学的审美价值,使它超...  相似文献   

17.
在以生态精神来阐发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学术谱系中,叶维廉堪称华人学者中的第一人.叶氏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发掘、阐释的中国古典诗学"饮之太和"、"以物观物"的视境,既与现象学相对接,又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美学精神.揭示这一点,不仅更能使我们认清中国生态美学、生态文艺批评的学术历史脉动及其与其他学术领域的精神联接,也对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走向现代并参与当下文化建设具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的,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中国文化的三维弹性结构:儒家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道家与中国文化的"避世"结构;佛家与中国文化的"出世"元素。本文论述了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自给自足的结构对大学生构建完整的精神生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在认识上应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在思想上应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理论上应妥善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它建设的关系,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破坏的加剧,生态思想不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甚至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信仰,具有了宗教性质。本文意在指出,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危机致使生态思想具有这种性质,这种性质不仅表现在科学、哲学、伦理学中,也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