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在学习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三种理解偏差倾向:概念的完全曲解、概念混淆、概念窄化或概念泛化。其影响因素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先前知识储备、学习材料、组织方式及教学情境等有关,但最核心影响因素是日常概念与教学情境。概念卡通依据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典型变式以直观、生...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前,已经形成了不少关于自然或科学问题的观念,由于儿童持有的这类观念与科学概念的含义并不一致,通常被称为"前概念"。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思维非常的直观,非常的有趣,比如,光是什么?光就是光,每天都见到的,到处都有的,光还有什么"概念"?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小学生往往还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前概念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清楚其特征,注意其影响,把前概念作为产生和孕育科学概念的"必然生长点",通过对其逐步的修正以完成对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7):19-20
"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有效认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前概念思维可视化、学生思维可视化、板书设计可视化、学习效果可视化等方法,能够找准科学探究的开端,把握科学课堂的节奏,了解科学探究的效果,促进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修正学生的错误,构建全面完善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4.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既是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小学阶段“水的液气相变”概念为依托,探寻小学一至六年级儿童科学前概念的内容、类型和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有空壳、条件缺失、不完整、异质性、正确五种类型,同时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具有情境依赖性、概念间相互矛盾、概念呈结构化体系等特征。改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宜设立“儿童科学前概念内容库”和“科学前概念测试量表”;根据儿童概念认知水平和概念认知路径设计课程;甄别儿童科学前概念类型,针对儿童科学前概念类型使用相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怡红 《考试周刊》2011,(3):220-221
概念是知识的基本组成单位,儿童在学习科学概念时往往会受到已存在的科学前概念的影响。本文以光学知识中儿童存在的科学前概念为例。简要分析了儿童前概念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形成总是要以儿童的前概念为基础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地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如何从调查的结果出发组织运用学生的前概念并使之逐渐转化?科学概念又如何与儿童的前概念有效地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生受日常生活、直觉经验和先前信息影响可能会产生前科学概念,这会对科学概念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论述了从探知前科学概念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科学思维、利用直观手段等教学策略转变前科学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教学已定性为“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科学”概念,是根据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解释——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科学教育”概念区别于“传授知识”,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保护。儿童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是由前概念到初级概念再到新概念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能在获得新概念后,在科学探究中进一步化解和运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因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而是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往往存在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技能等逐渐暴露出来,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转变概念、界定概念、获得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探究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5E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吴永发 《教师》2014,(22):48-49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教学起点,使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密切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的认识冲突及创设差异性事件,修正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先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按照自己的习惯、经验、思维方式而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即所谓的前科学概念。“前概念又称为日常概念、模糊概念、迷思概念、相异构想等,是指未经过专门教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对建构科学的物理概念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常见的物理前概念形成的特点,总结出四种容易导致错误前概念的思维方式:简单枚举、不当类比、数学思维化、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3.
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新的信息和词汇点滴积累的过程,而是在教学的影响下,儿童的前概念不断转变与发展成为科学概念的过程。根据概念转变的不同心理机制,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即建立在认知冲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建立在类比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和建立在科学史认知分析基础上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之前,头脑里早已有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学生在学前由于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有别于其日后将要接受的正规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前概念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个体从出生就开始了探索环境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了特定的认知模式,前概念就是认知模式的具体反映。但学生的认知模式往往是非本质的,他们的前概念大多是肤浅甚至与科学概念相悖的,对形成科学概念构成了障碍。因此,研究与学生前概念相关的教学问题,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之前对事物和现象的已有认识与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有的与科学概念相悖甚至是错误的。要跨越前概念这道坎,了解是前提,分析是基础,实践是保障,研究是核心,转化是关键。模糊的前概念易形成思维障碍,解决策略是在情境中正确构建;有缺陷的前概念易以偏概全,解决策略是在暴露后修正;抽象的前概念易干扰思维方法,解决策略是在类比中建模;类似的前概念易造成负向迁移,解决策略是在对比中辨析;错误的前概念易阻碍认知顺应,解决策略是在澄清后转化。教师应减少前概念的负迁移,促使学生实现概念的顺应或转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60):1-2
科学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重点在于执教者对学生相关前概念的理解上不到位,转化上不妥当。让"前概念"这座无形的思维冰山遮住了看清科学真相的双眸,挡住了通往科学真理的康庄大道。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系统性地提出了"挖掘""爆破""重组""完善"等四大策略,并详细阐明了从"挖掘前概念"到"达成科学概念"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会因为以往的日常生活或实践经验,而在头脑中形成诸多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看法。我们把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称之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当“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含义一致(即朴素概念)时,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而当学生已形成的“前概念”偏离科学概念(即相异构想)时,则可能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和某小学共90名4~8岁儿童的溶解概念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对溶解现象的认识和儿童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科学概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思维发展阶段的儿童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释溶解概念时经常混淆"溶化"与"融化"这两个概念;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倾向于强调外力因素作用在溶解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维果茨基的经典著作《思维与语言》,深入梳理其关于科学概念的论述,逐一讨论科学概念的本质、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规律,探讨维果茨基对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为教学带来的启示。维果茨基对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作出区分,开创性地指出二者是同一概念形成过程的两个方面。他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科学概念的发展方式,指出儿童智力发展与学校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教学先于发展。教师教授科学概念时,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尚未成熟,而是在互动教学中通过与所学概念不断建立内在联系而逐渐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主动性、教师的积极性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共同构建了概念的发展,而这些教学概念和方法同时也为科学概念在儿童内部心理机能中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不断深化人们对掌握概念和学科知识规律的认识。维果茨基对儿童科学概念的研究为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开拓了新的角度,推动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构建科学概念已成为教改方向。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发展水平.把握新概念的生长点,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