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深入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形成独特的体验,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是个难点。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在单元文本、课外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开展多个对话深化了语文学习,达成了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借助课文插图优化小学生的文本对话,促进小学生的文本感知;拉近小学生的文本距离;促进小学生的文本理解。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4.
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十分重要的。导读问题是文本对话的"金钥匙",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导读问题,从而使文本对话更深、更广。  相似文献   

5.
所谓文本质疑,就是指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出的疑问。文本质疑是引发文本对话的金钥匙,通过引导小学生质疑才能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具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6.
张皓伟 《学子》2014,(1):34-34
【正】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文本互涉",又称"互文性"、"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指性",它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还比较低,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文本对话进行有效引导。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8.
所谓理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者学习反馈而进行的评价与二次引领。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堂"理答"过于低效,在理答的内容上缺乏引导性与针对性,在理答的方式上缺乏丰富性与生动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要正确认识理答的重要性,要学会借助"智慧理答"优化文本对话。一、借助激励"理答",激发文本对话的"热度"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文本对话,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理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学生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应该学会和作者对话,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与文本中的插图对话,与文本中的"空白"对话,张扬与文本对话中的个性,领悟与文本对话中的写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微课"的应用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很多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没有把握"微课"的本质功能,"微课"偏离目标与重点,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缺失指向性和针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微课"要能为小学生与文本对话服务,要通过"微课"拉近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推进文本对话、拓展文本对话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本的建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教学环节:明确任务、文本对话、协作会话、概念整合、评价反馈。"基于文本的建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围绕"对话任务"展开学习;强调"文本对话"是建构的基础;注重"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注重过程评价对意义建构的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2.
对比阅读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形式,是促进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的相关要素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就能有效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最能体现自主探究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所涵盖的资源,获取语感的积累。帮助学生将解疑与感悟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文章主要从三个层面谈谈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编者、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和老师、编者、文本的对话。要完成这些对话,老师就必须尊重文本、认真研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心思和编者的用意,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表明教者的立场,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  相似文献   

15.
魏星 《教学与管理》2005,(10):46-4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对话",这就意味着,"文本"是一个特殊的对话伙伴.也只有通过深入的对话,达到"物我合流的交响",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赋予教材文本以生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善于和这个对话者"打交道",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游离主题的对话"、"不具实质的对话"、"互不碰撞的对话"等问题,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流失、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很难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就像一个搭桥牵线的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本互涉理论,其适合性更高,实践价值更为丰富,教师将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文本互涉有机融合,为学生带来阅读思考启示。《荷花淀》属于小说文体,教师从主题互涉、内容互涉、理论互涉等角度推出学习任务群,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阅读核心,在专业研学中形成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文本细读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亲近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与文本进行亲密的对话。本文将从当前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文本细读"的内涵和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文本对话不能够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借助对比品读、深入品读、反复品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境、触摸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正>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指出:"核心问题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也是一堂课教学价值的依托。"导读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有效的导读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一、设计针对性导读问题——让文本对话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