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多年来,习作一直是广大师生头痛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用了大量心血指导习作,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习作,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每写一篇习作,无不按照书本的范围、考试的要求、教师的指导完成,而且必须结构完整,内容具体,生动感人。习作内容的单调、格式的刻板、要求的成人化,使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产生厌烦。习作中看不到学生个性的发  相似文献   

2.
作文考试与评价,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新课程语文评价改革较为棘手的难题。为此,探究新课程下习作考试攻略,改进习作考试及其评价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革故鼎新,走出习作考试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3.
作文考试与评价,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新课程语文评价改革较为棘手的难题。为此,探究新课程下习作考试攻略,改进习作考试及其评价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革故鼎新,走出习作考试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习作评改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用教师改代替学生改。有些学校在习作评改中,将"精批细改"作为批阅作文的硬性规定,认为教师只有"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改出精美的、烙有教师思维痕迹、语言特色、立意高远的佳作,才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套用,  相似文献   

5.
1.明确习作目的,为实现"交流"而习作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我国的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习作的消极心理比较突出,他们对习作存在偏面认识,认为习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为了考试得好成绩。他们主观上没有表达愿望,完全是在被动习作、代人立言,根本无法享受表情达意、与人交流的快乐。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的习作教学普遍忽略小学生习作动机的诱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考前让学生背诵范文,考试时将背好的范文改头换尾,以期能达到考试要求。试想这样,学生怎能学会习作,更别说提高习作水平了?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习作,教师应从习作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去写作,进而爱上习作?下面笔者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作文考试命题形式不断创新。命题者倡导“快乐习作”,语文教师与学生向往“快乐习作”,但目前的作文考试命题仍不容乐观,有的能引导学生乐写,有的却给师生带来一些困惑。困惑什么?有些习作试题要求过死,  相似文献   

8.
正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挑剔、指责的多而鼓励少的,以考试的需要和自己的好恶为标准的评价,使学生习作本上"满目皆红"、"遍体鳞伤",使原本存在畏惧心理的学生"雪上加霜"。如果教师变换评价的方式,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不仅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习作要求,增强写作自信,保持对习作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提高习作水平。一、让学生在习作评定中感受成功的欢乐儿童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长期以来,在习作训练中,大多数教师即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习作,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现在教习作须注入习作是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思想,不再是像以前学生读书时的应试型习作,而应从生活需要出发。尤其是小学生,更要教会他们从实际生活中获得习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习作评改,量大任务重,令许多教师都很头疼。殊不知,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在相互评改中让学生吸收别人的习作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身的习作状态,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这里的活动化习作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开展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在学生具备了真实活动体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进行专项习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建立“现场活动、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现场交流、及时习作”这一活动化习作的模式平台,利用学生爱玩的年龄特点,在高高兴兴玩的过程中解决习作动机和习作素材问题,在具体观察交流过程中解决习作表达和习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习作评改,量大任务重,令许多教师都很头疼。殊不知,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在相互评改中让学生吸收别人的习作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身的习作状态,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师。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根据有关调查,有50%左右的小学生都不太喜欢写作文,只有20%左右喜欢写作文,应付作文、害怕讨厌作文的竟占到30%左右;广大教师普遍认为作文教学太活,难以掌握,费力不小,收效甚微;在考试中习作分数占的比重相  相似文献   

14.
习作能力测试是衡量、评价学生实际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科学地检测学生的习作能力,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和改进习作教学。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习作的反馈信息,使其进一步确定下一阶段的习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在习作能力测试的诸环节中,命题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命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成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语文考试评价方式的不断变革,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畏惧的,觉得作文难,即便是平时习作或考试都是被逼之作。长此以往,写作就成了学生和教师的一块心病:习作都是技巧的运用而非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写出属于自我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二次习作是指学生在自己原有习作的基础上,通过参照教师的批改和讲评,进行第二次习作,纠正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的过程。二次习作弥补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短板。在二次习作的指导过程中,实施模仿策略、欣赏策略、评价策略,坚持简约化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解放了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减少学生习作畏惧感,培养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创作方面,许多专家、学者、教师都做了不懈的努力,而且成绩斐然。基于我校习作状况,努力提高教师习作指导能力和习作课堂效率,我校开展了“自悟自构式”习作研究。并且在丰富的课堂实践基础上,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甚至高效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尝试对于2016年出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中与“自然”相关的习作单元,在自然教育理念下,为其留足习作教学时间,留出习作教学空间,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实践研究。自然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中段习作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分值最多的部分是习作。于是在考试前,猜题、押题、背题等现象屡见不鲜,但考试时,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偏题、跑题时有发生:有的审题不准,重点不突出,偏题;有的匆匆下笔,结果因不符合要求而跑题,脚踩西瓜皮……笔者以为出现种种乱象的原因除学生的心理紧张,有点怯场外,主要还是学生对习作的流程不清楚,平时习作没有按步骤进行。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呢?笔者以习作教学“四部曲”展开。  相似文献   

20.
习作作为一个大项被列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当中,可见习作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却总会出现无处下笔、无事可写。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上没做到位。而习作指导中,教师设计的习作要求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习作指导的风向标,是学生习作成文的铺路石。习作要求是习作课的灵魂,习作要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习作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习作要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