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预习指导课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预习,辅以教师和大组长指导的一种预习形式。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严重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听课更高效。  相似文献   

2.
<正>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探索活动。合理地选择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指导预习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一般以某一种学习方法为主,辅以其他。这样的预习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一、通读内容,圈画要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它不是对教材走马观花、草草走过场而已,而是要求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研读。遇到概  相似文献   

3.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带着问题听课能提高听课效率。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预习进行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灵活安排预习内容;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预习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趣味化地设计预习内容。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但在教学中往往又会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其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不断提高师生对预习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重要章节课初给学生时间补充预习,并常态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难控的课前预习与易控的课初预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环节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预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空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前,一种独立的感受和学习过程。特别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有时由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疏忽,效果将不尽人意,甚至有时的“预习”等同于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新编教材将“预习”编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中,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好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又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并且达到一定的优化程度,这就要学生必须在足够量的预习活动实践中经教师指导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包括四个方面:预习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复习方法的指导、应用方法的指导。一、预习的方法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充分地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加强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体验,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  相似文献   

9.
"复习型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新课标教材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学生为本,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有效引导学生预习,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用于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与普通导学案不同的是,复习型导学案作为复习的资料,可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复习阶段要做的就是导学、助学,帮助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从教十几年以来,从未停止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索。怎样使学生轻松、愉快,情绪高涨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能够自然地、不留痕迹地激发起学生应有的情感,如:爱学习,爱生活,爱祖国等,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能力。这是我工作的一个方向,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道路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师生角色即时转换,实现语文课堂的轻松化、趣味化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充分的课前预习。怎样预习,预习什么。我想,课前的学生预习就相当于教师备课。教师备课都需要教师用书来帮助,更何况学生呢?学生预习除了有从课外书上、网络上收集材料这些方法外,我认为像《小学语文教材全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预习方式自己去学习知识,并且完成预习性作业,检验自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先批改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从教师教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过程。现今,每位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不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以及预习效果的检测,预习流于形式。课前预习的误区越来越大,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教师在预习指导上不够重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将从预习的重要地位出发,通过详细阐述预习中出现的缺陷,正确认识现今的预习现状,特别是课前预习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自主预习的策略。教师还需通过个别抽查、课堂检查等方法,保证预习效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俊裕 《甘肃教育》2010,(14):51-51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预习的要求不够具体,并缺乏有效的指导,使预习往往流于形式。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搞好课堂学习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搞好预习就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和预习的过程;指导学生预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避免增加学生的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7.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纲要,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精心准备,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列出教学目标,将知识问题化,注意体现探究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预习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彩红 《教书育人》2013,(13):52-5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  相似文献   

1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预习导学化 预习任务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图形进行预习和理解.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