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顶帽子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加强,在税法教学中尤具独特价值。论文首先阐释了六顶帽子教学法的设计原理,然后分析了其在税法教学中的特殊价值,接下来介绍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在税法案例课中对六顶帽子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体会,最后提出如何在税法案例教学中进一步推动六顶帽子教学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考试周刊》2019,(33):134-135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对学习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获得深刻感受并达成知识、技能、情感教育的综合目标。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小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们人格、性格以及优良品格的建立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这样一门关乎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教师必须对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关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从纯理论的学习中走出,获得深层次的感受,彰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将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存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进行思维的训练却是让教师头疼的难题。文章以“六顶思考帽”这一训练方式为基础,探究了该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不成熟,思维素质正处在发育和培养的阶段,所以小学品德课程和社会教学是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品德教学只有坚持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内容本地化、教学方式体验化、教学评价生本化,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经验和真切感受,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是建立在儿童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科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认知形成的基础阶段。随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也将关注点由知识教学转变到思维模式的培养上,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围绕思维可视化的具体应用,探究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简述了ASP教学的现状以及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介绍了六顶思考帽的存在价值,以及其应用在教学中的意义所在,从思维管理角度出发,为目前ASP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则可以说是花中的牡丹。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整理变成理想、行动、实现创造性成果的意识活动。它伴随着人的生命的全过程。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评价是组织品德教学的有效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在生活中加强体验,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本文从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学生的参与等几方面,谈了一些激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山东教育》2007,(4):47-47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主动性差,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就应做到“兴趣先导,教学跟上,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3.
构建思维型课堂、实现思维进阶是当前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六学六思”思维型教学的内涵进行解读,并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品德教学来自生活,生活不能没有品德,在我们周边处处蕴藏着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品德题材,发现与品德教学相吻合的学生生活切入点,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傅瑞珏 《福建教育》2005,(8A):50-5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学活动要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可见,“活动”应该成为品德教学中的灵动音符,“弹奏”好这个“音符”必将使品德教育更富实效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张礼宏 《生活教育》2014,(23):89-90
品德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唤起、体验、实践,笔者用自己的教学来阐释"生活"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根本目标的,它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来启迪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转变。思维可视化技术能使品德与社会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提升他们的辨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德育和心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但在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方法等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19.
“土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针对性作用,将这个原理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其寓意同样令人深思。《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张擎宇 《天津教育》2021,(2):130-131
教育思想在新时期下呈现出快速更新的趋势,思维导图这一先进的授课模式凸显出其优势,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与各授课环节进行融入,这样不仅能极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还能对其以往禁锢的思维进行切实有效的发散,使之寻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契合的学习方法。巧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精准化的串联,突破授课中的多个难点,强化学生独立意识并使学生形成归类习惯,从而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