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经典被解构并边缘化已很普遍,历史人物被戏说也自然而然,我们不难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中心已经消解,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们在观察思考的同时也在固执地寻求一个答案: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在强调"颠覆"的同时是否也应关注"重建"问题,否则我们将往何处去?本文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的边界问题背后潜伏着文学经典问题,并在当下语境中表征为"经典的焦虑",突出表明了当前对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诸多误解。经典的价值和特性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文学、文艺学存在的合法性根据,并凸显出当前知识分子话语所应担负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3.
媒介介入诗歌已是事实。在大众传媒语境下,媒介的发达使得诗人及其创作处于泛媒介场域的范围内。传统意义上的诗人身份随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颠覆,成为一种传播学视野中的诗坛现象。大众媒介的介入不仅模糊了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界限,也使诗歌创作者进入写作空间的自由而精神不自由的尴尬境地,而且诗歌创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变得更复杂。另外,诗人精神领袖的地位也被无形的消解,等等。对此,诗人又将何为呢?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史中攀援经典的手法是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话语建构现象,是在对传统推源溯流法的继承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小说观念生成路径。即通过对史书、经书、佛道、诗文的攀援取法,形成了明清小说关于叙事、义旨、笔法以及文采的认识。同样,也形成了真与实、通俗与教诲、补史与稗官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范围,接受美学思想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正是应时代而生的一个必然趋势。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能动作用,是对传统翻译观下“中心”论的一次冲击,更是对翻译活动本质的一次理性思考以及对被颠覆的某些译论的一次重建。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沃克不仅关注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而且致力于父权文化下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的解构与重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紫色》中的性别形象、性别冲突及性别等级,发现该作品不仅解构了父权文化意识中的男女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改写了女人迫害女人的性别冲突关系定位,而且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等级制,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上,赛珍珠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但中国人并不认同她;她的美国血统决定了她的美国身份,而美国却没完全接纳她。她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拥有单一而又确定的文化身份,因而内心里总有种无“家”可归的焦虑。她终生都在寻觅和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一个中西文化的融合者、沟通者。这正是她从事写作和中西文化交流工作的强大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沈从文创作最旺盛的年代,他的头脑中始终有着“经典重造”的焦虑,这种焦虑从他要求作家应具有的创作态度,他对写作技巧的重视,他对作品产生的社会作用的期待,以及他用时间来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要求文学作品像传统经典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方面表现出来。产生这种“经典重造”焦虑的原因,首先是沈从文认为传统经典在新时期里已失去了意义,其次是他相信文学作品能产生重造社会的作用,第三是他对国家、民族及社会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语境对90后新生代价值体系构建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将鲁迅经典作为精神资源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重新阐释,有助于加强新生代的爱国主义理想、历史使命感以及个人生涯的规划与实现。从而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的早期信件记录了其在创作早期经历的种种生活和创作焦虑。她的疾病,发疯和自杀与这些焦虑相伴相生,不时中断其创作,从而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焦虑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其早期小说中,为其主体性创作提供了具体的材料,决定了她对作品主题、结构和语言的取舍。伍尔夫的创新写作也证明了焦虑对创作的积极影响,并成为她创作的促发力。  相似文献   

11.
由性理转向经史:明清之际学术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17世纪,中国大多数学仍然恪守理学道德心性的思辨体系,但有少数学却转而根据实证标准从事经史典籍中的事实性考辨。在顾炎武之前,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以及陈第、方以智的学术取向,都与明代的性理之学迥异。这表明,在乾嘉学派形成以前,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学在从事经学、天、小学、地理以及数学方面的实证性研究,由他们那里发轫出来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恰是清儒考据学重要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13.
乡试是科举选拔考试中的第一层级,明清小说作者参加过乡试的比较多,他们对乡试也最为熟悉。科举文献记载的乡试史料并未包括全部的规制细节,明清小说却对此有所表现,其中有关乡试考篮、进场前的仪式和封号之前的具体事宜等项,小说资料都起到了补充科举史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作者绝大多数都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汇了诸种八股文要素,他们在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谈八股文写作技巧,对八股文破题、文风以及各种写作方法都有涉及,使小说俨然成为一部八股文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改编一直受人瞩目。就目前而言,改编的方式主要有名著文本改编和影视摄制两种。在将古典小说名著改编成影视剧的艺术实践方面,声势虽大、数量虽多,但能为公众所接受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且有每况愈下之势。文章以古典小说名著业已摄制完成的影视作品为例,从古典小说名著改编的经典性、叙事性、普适性出发,指出当下的古典小说名著改编,存在缺少对古典小说名著应有的认识和尊重、割裂古典小说名著固有的叙事文脉、曲解古典小说名著的普适性且功利性明显等问题,并由此引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17.
文言梦幻小说是明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心理学补偿学说的角度而言,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创作是创作主体受缺乏性动机的驱动以补偿缺失性体验的满足。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缺乏性体验补偿主要包括科举补偿、婚恋补偿、济世补偿,其审美功能体现在完成缺失性情感的补偿、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达到身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历史由来已久。进入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发展也推动了日本近世文坛上雅俗折中文体的出现。中国小说经过日本文人的翻译、介绍、效仿逐步掀起了具备趣味性、大众化的日本近世读本热潮。本文试从作品的产生时间、在文坛上的定位、创作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明清小说在日本近世读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孵化、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章提出了明清小说作家在选择创作题材上与其所生活地区之交通状况有密切之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描述的说明,从而认为:处于交通条件较好地区的作多写商业社会生活小说,处于交通落后地区的作则往往写志异题材小说,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于古代小说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