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9月,郭申元的父亲访问爱子曾经工作、学习、战斗过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实验室。理查森院士对抚摸着郭申元生前穿过的工作服的郭父说:“郭申元出差在外,我们等他回来!”而郭当年使用的工作台4年来一直空着,以示大家对他的深深怀念。是的,我们等他回来。祖国母亲也一直等他回来。郭申元赴美学习,10年如一日,没有回国探过一次亲,没有外出游玩过一次,唯有刻苦读书、精心实验,孜孜以求。他没有领绿卡,没有赚美元,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早日攀上科技高峰,早日报效祖国。1998年,郭申元在给父母的回信中说道:“我会回来的。现在,我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还没有出来,一旦有了成就,我会带着成果回来的。”可惜,郭申元没有等到那一天,我们也没有等到那一天。其实,从他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天起,郭申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国效力。“学成归国”是他最大的抱负。在哈佛求学期间,郭申元最喜爱的就是图书馆旁的中国哈佛校友会1936年赠送母校的龙首龟身石碑,时常以“学成归国服务国家社会“的千余前辈为追随目标,激发自己。2000年3月,病重的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坚决要求回到祖国,回到上海,因为那才是生他养他的家。是的,我们等他回来。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在世界其它国家,还有着许许多多个“郭申元”在勤奋学习着,他们期待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也等着他们回来!  相似文献   

2.
当生命画上休止符的时候,郭申元已经在人类抗癌研究的征途上取得了卓然的成就“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英豪落尔身”——谈家桢院士的挽辞,以“英豪"许之,是毫不为过的。 29岁,对常人而言,事业往往才开了个头;对郭申元来说,却已经用他年轻的生命,推动了一项科学事业的前进。生命诚然匆促,郭申元却用匆促的一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追问生命     
这是一本人物传记,传记的主人公是年仅29岁便告别入世的郭申元博士。郭博士自幼品学兼优,中学时即以一篇研究蟑螂习性的论文引起谈家桢院士的称赏;17岁,就被《世界科学》杂志聘为特约翻译;20岁赴美留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生物化学界,他的理论被称为“郭氏理论”,他本人被  相似文献   

4.
回国,回国!是的,是的!十年的游子梦是该圆了!十年来,郭申元哪天不在念叨着祖国?他所以十年未归,不就是想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赢得更多的荣誉,为人类做贡献吗?现在,自己的生命已到了最后的时刻,他怎么不想最后再看祖国一眼呢!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怀念     
2002年4月5日,清明。南洋模范中学会议室。这是一次气氛凝重的座谈会。谈话中,英年早逝的科学家、南模中学校友郭申元的父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郭志坤,几次哽咽难言、欲哭无泪。是啊,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但如果他看到以下这组文章,也许会感到稍许安慰,因为今天的学子们已从他儿子的身上汲取了前进的动力。正如一位学生所言:“生命的旋律在休止符之后,仍在继续……”这些文章,是对本刊“1、2月合刊”所刊登的《生命的呼吸》一文的回应,是座谈会的回应,更是对已逝的年轻生命的怀念。怀念,为了未来。  相似文献   

6.
我行·我秀     
雪花缓缓落下,此时的你在回忆着过去。空虚的回忆是无法把握的痛楚,也许这痛楚在某一时刻是甜蜜的,但极端的认知使得这甜蜜成了永远无法再次追寻的永恒。不永恒的失落,永恒的回忆,是失落还是回忆,是永恒的失落回忆,还是失  相似文献   

7.
18岁月,就是一列从已知的昨天开往未知明天的班车,回忆,就是从今天的窗口向着昨天回望,回望那一段匆匆驶过的路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搭载这列班车的乘客,可能因上车的小站不同,时间不同,沿途欣赏到的风光不同,所以,回忆起来也难免千差万别。车辙是车轮的回忆;年轮是树木的回忆;涟漪是湖面的回忆;花朵是果实的回忆。一只陀螺是童年的回忆;一团篝火是青年的回忆;一家老小是中年的回忆;一根拐杖是老年的回忆。人生之所以美丽富足,不光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现实中,也不光是因为我们能对未来作出多少如歌似梦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8.
任何写作、书写,都是一种回忆,都是逆流回溯到昨天、过去、童年、幼年。无论是鲜花还是荆棘,回忆中的荆棘也是光荣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回忆中的失败也是闪光的;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回忆中的泪水也是甜蜜的。无论是平坦还是崎岖,回忆中的崎岖也是迷人的。在回忆中回忆,在距离中距离,在审美中审美,陈粮终将酿出香醇的关酒,去年的槐花必定酿出清亮的佳蜜。  相似文献   

9.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方式重现了往日时光,但在回忆的形式上,作者由刻意的回忆过度到"无意识回忆",由此确认了"无意识回忆"是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这一确认的过程也是作者认识艺术真实的过程,"无意识回忆"正是以其突如其来的具体印象作为艺术真实性的保证。文章"无意识回忆"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延伸,最终得以在时间中升华为永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淡淡的回忆是什么?回忆是奶奶舍不得吃的红枣,是妈妈灯下缝衣的纤纤银针,是爸爸恨铁不成钢的巴掌,是友人鼓励的肩膀。回忆是老师赞许的眼神,回忆是陌生人劝勉的话语,回忆是心海里难忘的歌谣。回忆是一首忧伤的歌曲,是一枚青涩的苹果,是泛黄的照片,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回忆是悲伤,是欢乐;是酸,是甜。回忆是那百味瓶,但尝到尽来,舌尖还绕有清甜。  相似文献   

11.
发现     
——回忆回忆是有毒的。昨天的事无论离现在多近,它也只能是昨天的事,只能仅仅存在于回忆这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回忆中,那他就会永远失去现在和将来,而只能生活在“过去”中。  相似文献   

12.
记忆和回忆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记忆和回忆的机制理解不够。一是以机械记忆的活动代替了培养记忆策略的活动,二是将记忆当作回忆,认为记住了就能回忆起来,结果回忆知识的策略被忽视了;三是将回忆当作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都是感情升华的结果。美好感情需要回忆,人们在回忆中才能发现潜在价值。潜能的开发,常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回忆既是人理性的自然倾向,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回忆使人建构与历史的联系,这是一个阅读自我与阅读他者的批判性过程,在批判性回忆中不断质疑并挖掘答案,寻找人生真谛。无论幸福回忆还是痛苦回忆都彰显着生命体验的真实性,通过反省认知人的社会本质,特别是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情境中要学会与他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_的第十七课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为此文的题目与内容互相矛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回忆”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回想,想(以前的事)。这篇课文写于1943年,根据课文的题目和写作时间,课文内容应是“1927年回忆的发生在1927年以前的事”。可是课文是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作,回忆了父亲在1927年4月是怎样被捕、遇难的。很明显,课文的题目与内容是互相矛盾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16.
往事     
往事即是不可重来的回忆。我不是一个爱回忆的女孩,因为在回忆里,我有太多不该:不该迟到,不该和同学争吵,不该几次忘了给小猫喂食,饿得它直叫唤……太多不美好的回忆让我总是后悔连连。当然,也不是所有回忆都是这样,比如,那只冰糖炖梨。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回忆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回忆训练三法简述于下。 (一)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学生讨论”这一环节,可为学生进行有意回忆起到较为巧妙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回忆可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有意回忆。有意回忆是有预定目的、以任务为方向的一种定向联想。例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73页例3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然后出示尝试题,即某人造滑冰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63米,比宽多21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按照尝试题题意的要  相似文献   

18.
系列位置效应又称首因——近因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每个项目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在自由回忆(自由回忆是指学习时通常给被试呈现  相似文献   

19.
出售回忆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正坐在一间温馨的记忆小屋里。屋里摆着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玻璃瓶,瓶子里装的是各种各样的回忆。我是一个记忆专家,专门出售回忆。回忆是美好的,它能令人回到美好的过去,看见以前纯真可爱的自己。一位老人走了进来,他要买蓝色的回忆。我将一个蓝色的瓶子递给了他。蓝色的瓶子里装的是中年时代的回忆,它温馨美好,看了令人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20.
唐伟 《中文自学指导》2011,(4):83-86,98
对作为文学思想家的鲁迅而言,回忆对其首先是一种永恒能动的运思指向,其次才是作为个人历史存在物的具象实体。本文细读《风筝》,指出《风筝》里的风筝不仅是某一次具体回忆的对象物件,更像是回忆本身的象喻。因此,置于《野草》总体象征框架之内的《风筝》也只能做象征性地解读:作为寻找另一个世界回忆的标志,文本中的风筝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一个悖论性文学象喻。鲁迅思想深度的形成,有赖于他对另一个世界回忆的不断寻找,在回忆的生成中,其思想也是不断发展深化。从精神分析角度而言,鲁迅的写作其实正是此世回忆的心理需要,即他内心的痛苦通过回忆装置以象征性的写作方式得以减轻,其全部的写作又构成他寻找另外一个世界回忆的符号象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