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陆续出台各项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历史条件和阶段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很鲜明的作用,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意图完善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基层就业行为的政策建构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大学生稳步就业是缓解全国就业形势、增强基层服务人员文化素养、提升基层发展速度、促进城乡人才结构均衡、保证区域发展协调、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自身设计缺陷、扶持力度不足、保障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只有形成合理的政策建构,从政策的出台、实施、监督、评估等四个方面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完善政策出台激励机制,提升政策实施能力,强化执行监督,探索社会第三方质量评估机制,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完整政策建构。  相似文献   

3.
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等院校、社会、毕业生自身以及教育因素、观念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导致目前音乐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目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就业观念、就业方式等都面临着挑战。高校毕业生国家基层项目的就业价值取向,主要受到个人就业取向、职业胜任力、家庭背景、社会就业形式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基层项目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应通过继续加大对国家基层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毕业生服务基层工作质量,提升高校毕业生自我认知的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基层项目的实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蒋承  李笑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2):47-56,188,189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0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基层就业政策的文本分析以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中央基层就业政策经历了由茏统到细化、由零散到系统的演变过程;在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比例大幅增加,但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和异质性;地方基层就业政策与中央基层就业政策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地方特色有待加强;基层就业优惠举措的明晰度和力度会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侧重长期职业发展的激励举措作用相对明显.据此,本文进一步提出:政府应进一步细化明确基层就业政策,减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促进基层就业政策的着眼点由“毕业生求职时”前置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基层地区培养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对基层就业政策科学系统的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确保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既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弥补基层就业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收益差距,认可基层就业大学生所作奉献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奉献报偿理论为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提供理论依据,而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开创了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11年全国8个省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我国政府通过大量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出于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只有少数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且体现出明显向东部流动的倾向;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求职岗位情况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大多在这些方面处于较弱势地位;他们在基层工作的职业地位、学用匹配度、起薪和工作满意度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本文结合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对国家公共政策如何更好地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就业市场中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现行就业政策与传统就业制度不协调、高等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需求不适应、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一环境一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观点和论述颇多。其中,相当比例认为基层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并据此鼓励大学生去上述地区。本文认为,作为大学生这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其初次就业都是基层就业,其就业的基层主要分布在民营经济部门中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指出中国整体就业问题的走向决定性地取决于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才是对大学生就业真正具有宏观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基层。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基层岗位自身的公益性,还是我国当前社会职业趋高级化过程中凸显到基层就业的公益特征,都折射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具有阶段性公益意义的举措.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时,要重视这个阶段性公益特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基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就业市场要规范市场行为;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不仅包括社会体制、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变化与调整的社会因素,还包括个体的知识素质、自我评价、心理冲突等个体因素,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随着国外大学制度的介入,高等院校逐渐兴起并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开始系统的大学生活,每年大学毕业生总数都在稳定增长,人民受教育水平正在逐年递增,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形势良好,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高素质人群的就业难问题,主要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就业岗位与日益增长的高素质人群总数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观是指有关安全问题的理论,它决定着国家安全政策和战略的有效性。影响国家安全观的因素有利益因素、化因素、地理因素、心理和认知因素以及国际形势等。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国家安全观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季"。政府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政策手段是最为普遍且有效的。本文梳理了自职业指导产生以来我国职业指导和就业政策的历史变革,并进行了反思,从而为当下和今后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待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下,虽然国家和各地高校相继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障碍因素,不但能有效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平衡就业结构,还能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海洋大学分校区寸金学院和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的两百二十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相关同学进行的谈话交流,从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心理的表现和准备、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以及大学生自身情况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在校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而为在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