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康拉德的短篇小说<无政府主义者>表现出康拉德对无政府主义自相矛盾的双重性:由于自身经历的原因,康对激进革命表现出憎恶和讨厌,显示出其保守的一面;但同时还表现了对激进革命者的同情和理解.这又显示出其激进的一面.文章试图从<无政府主义>这一短篇小说来看康拉德政治立场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
刘钝文先生在《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所发表的《鲁迅笔下的看客及其他》这篇文章中,针对小说《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鲁迅先生并未‘反思、质疑'于‘启蒙者夏瑜们自身的弱点',而是通过夏瑜们的悲剧命运,通过他们的寂寞和悲哀,来深切地表现出‘那时革命有怎样的艰难'.”这和以往常见的教学资料中的看法迥异.我们常见的看法是:“《药》揭示了辛亥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而在新近推出的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阐述此文题意时也仍有类似这样的提法:“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3.
对于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主题,向来众说纷纭,歧义颇著。论者有的认为《药》批判了群众的愚昧自私,有的认为批判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脱离群众,有的认为通过对群众愚昧的批判揭示了革命者的脱离人民。总之,《药》所表现的主题无非是悲哀和批判。笔者在这里没有对上述既成的定论表示否定的意思,只是想表  相似文献   

4.
《日瓦戈医生》中的死亡象征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说<日瓦戈医生>中,作者帕斯捷尔纳克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写作手法.由此,各种象征主题也相应出现.本文将对小说中出现的,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象征主题--死亡象征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说明该象征主题在小说主题意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药》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其主题是: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揭示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引起疗救的注意”。分析这一主题的方法很多.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时,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次规格不高的课堂比武活动,我却设计得异常花哨. 我的教学内容是鲁迅的小说<药>中"茶馆谈药"一节.为了体现新课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使课堂上不死气沉沉,我下了不小的工夫.  相似文献   

7.
我区百里路小学吴老师执教的<我的选择>一课,是一节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习作指导课,课中学生表现出的高涨的热情和飞扬的激情获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8.
这节品德课是浙教版<亲情树下我成长>的第一课<家庭万花筒>.在"小讨论"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利弊,明确自己在家中应该如何做后,我充满激情地说:"一家人为着共同的目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 <借贷记账法>是高教版中等职教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熟练运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借贷记账法>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为了上好本节课,在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参,我对本节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使本节课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要求更具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之路上,我做过单元整合、主题丛书整合、文本与拓展资料整合等不同的尝试,下面我就《杨氏之子》一课来谈谈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收获。一、提炼主题确定方法《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对杨氏之子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聪慧。因此,这节课的主题确定为"感悟人物语言的智慧"。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孩子们难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听了中心校五年级的一节语文研讨课《范仲淹的故事》,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时。课后,与会老师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主要交流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了解了陈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意图,另一方面总结了各位老师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陈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以"范仲淹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他做了什么?"的问题细读品悟课文。这样直接而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语文教学光盘已由江苏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光盘共10碟,一盒装,其中有五碟阅读课(二年级的<草>,三年级的<翠鸟>、<小稻秧脱险记>,四年级的<全神贯注>和五年级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10节),有五碟口语交际和习作课(三年级的<纪实与想像作文>,四年级的<大红花>,五年级的<看图作文--四毛的故事>,六年级的<观察·写人>、<爱鸟>,共10节).  相似文献   

13.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练习1>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为了这一环节的顺利开展,我要求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搜集的工作.学生也表现得饶有兴致.以下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诗歌鉴赏课上,当讲到诗歌中的形象问题时.我举了一首自己挺喜欢的诗歌作例子--唐代崔铉的<咏架上鹰>:"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并请学生概括这首诗歌所写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陈昌珍 《贵州教育》2008,(15):26-28
此课时教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一课<我棒你也棒>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了不起的我".……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娇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一直很浓.本论文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试图比较透彻地探讨<娇女>的情感主题以及该主题与历史性叙事和抒情性表现的关系.本论文提出,小说既探索了小说人物个人的历史,也通过讽喻的方式探讨了种族、群体的历史;小说的书写和阅读还揭示了与过去的创伤性经历达致妥协的过程.本论文还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来讨论小说的创伤主题(内容)与"诗-画文本"(形式);论文进一步提出,作者正是借助诗画文本来充分地书写/抒写小说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创伤性经历和情感.在进行这样的分析的过程中,本论文比较谨慎地借鉴了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以求从理论上较好地透视一种独特的情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的一部优秀的边疆小说.它突出反映了"拓荒时代"边疆移民那种艰苦但朝气蓬勃的生活.女性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小说中出现了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亚历山大德拉和玛丽,她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边疆妇女.在这部小说中凯瑟--运用动物、花卉树木、色彩等作象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烘托了两位女性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9.
近观汪老师,气质如山谷幽兰,恬静端庄;再品她的古诗教学.灵秀大气,别有一番韵味,叫人沉醉. 开课之前,我揣度汪老师的<别董大>会是一节时下流行的"送别主题"古诗组合课.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一节初二历史课上的情景.这节课的内容是赏析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 师: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作品主题已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女子,据说是意大利一位富商的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