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运用了碱性染料龙胆紫,很多资料也对碱性染料做了描述,但各不相同。笔者看到很多文章和习题.都认为“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多余的解离液,因为解离液中含有HCI.而染色的染料呈碱性。”然而.碱性染料到底是什么佯的,一定呈碱性吗?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碱性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生物学教学》2011,36(5):64-65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操作的核心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压片。在实验中,染色通常都选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核内的细丝状物质可被染上较深的颜色,称为染色质。有不少学生认为:既然是碱性染料染色,而解离时用的又是盐酸,漂洗当然就是要洗去盐酸,防止酸碱中和从而影响染色。但事实上以上碱性染料本身的pH值并不呈碱性。  相似文献   

3.
对有丝分裂制片技术中漂洗和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成功率一般不高。有关杂志刊登了许多改进的方法,但大都限于改变取材时间、解离液和龙胆紫溶液的浓度、压片的方法等,对漂洗和染色的具体操作未加改进。漂洗和染色的时间仍较长,为了在保证制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制片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观察装片,现对漂洗和染色的具体操作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活动是有节律性的,受生物钟的制约。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常用的实验材料是洋葱根尖。在不同的时间剪下的洋葱根尖,实验的效果不一样。用不同浓度的龙胆紫染色液染色装片。实验的效果也不相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除受生物钟制约外,与环境温度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实验。要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注意剪取根尖的时间(一般在上午8∶00~10∶00将剪下的根尖放入固定液中固定),以及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之外,本人认为以下一些技巧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a.解离后取出根尖的技巧。用镊子取出解离后的根尖时,一定要挑取,千万不可夹取,否则,易将酥软的根尖弄碎。使具有分裂相的细胞粘附在镊子上,影响观察效果。b.漂洗的技巧。漂洗时,应用手抓住培养皿的一端,上下晃动,这样,可将根尖冲洗得更干净。切不可用镊子扒拉…  相似文献   

6.
朱雷 《生物学教学》2006,31(4):40-40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在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是一个经典性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样阐述的: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在这个知识点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经常出现一些模糊的认识:一是对“浓度”的含义分辨不清;二是对“浓度差”分辨不清。因此,在做题时发生错误。我认为要改正这些错误,应做好如下分析、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器皿和方法进行如下改进:实验材料由洋葱改为大蒜;实验器皿改为白色点滴板;实验试剂以1%的碱性品红溶液取代;实验步骤改为"取根尖—解离—漂洗—染色—洗去浮色—制作临时装片"。  相似文献   

8.
以洋葱和大蒜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典型分裂相,发现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4℃)大蒜在各期的典型分裂相较多,便于学生在镜下观察和绘图。同时,改进染色方法(用0.2%龙胆紫染色)易于染色体的辨认。作者认为以大蒜作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用0.2%龙胆紫染色,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有丝分裂实验成败关键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充分发挥实验原理的指导性和调控性才能取得理想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正确选择材料;科学培养、处理根尖;适时取材;合理纵剖;准确把握固定、解离、染色时间;充分漂洗、染色.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实验修订本高中《生物》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的染色剂为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均为碱性染料。  相似文献   

11.
<正>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其实验原理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1.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流程为(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相似文献   

12.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直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实验中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观察等几个步骤中,只要其中一步没有做到位,实验的按时开设和观察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笔者在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针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实验做了一些改进,经实践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王永辉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4-55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在用醋酸洋红对洋葱根尖进行染色后,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这样可使细胞质破坏,增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但不宜过于加热,如将染料煮沸则使细胞干缩毁坏,染料沉淀而不能观察。如用石炭酸-品红代替醋酸洋红染色效果更好,石炭酸-品红把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染不上颜色,故背景清晰,观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个经典实验。根据活动建议,实验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实验方法高度简化。如果照此操作,实验效果就会不好,很难观察到分裂相。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材料的选择、取材时间段、解离、染色和压片这些方面,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在植物  相似文献   

15.
细胞有丝分裂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之一 ,按照现有教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方法进行操作 ,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成功率较低。经过有针对性地反复研究和多次实验 ,笔者摸索出一套适用性强、成功率高的方法 ,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实效。a 原实验的不足。①实验近期在市场上购买洋葱 ,培养后有时会长不出根来 ,即使长出根来数量也很少 ,难以满足学生实验所用。②解离时间太长。按教材要求经 10~15min解离 ,这样会使洋葱根尖太软 ,容易被夹碎。再加上漂洗 10min、染色 3~ 5min ,学生难以在一课时内完成该实验。③…  相似文献   

16.
刘怡 《中学生物学》2012,28(7):42-44
对三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对取材的时间、材料的处理、解离液的配制与解离时间、染色剂的选择与染色时间等问题展开了探讨,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方案,有效提高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7):159-160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一课的教学,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初步认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并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在练习和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相似文献   

18.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新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们在做洋葱 (大蒜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实验时 ,在取材方面采用新办法 ,具体操作是 :左手用镊子挟住根尖 (解离、冲洗 ) ,右手用解剖针或刀片在根尖乳白色部分 0 .3厘米处剔除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然后放在载玻片中央 (载玻片上不需滴水 ) ,然后把所取的材料充分捣烂。进行染色压片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前、中、后、末 )各时期染色体都十分清晰。这样做有三点好处 :①易染色 用解剖针或刀片剔除部分根尖 ,充分捣烂后 ,细胞完全分散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液染色 ,又缩短了染色时间 (约一分钟左…  相似文献   

19.
艾银东 《生物学教学》2002,27(11):26-26
水是生命之源 ,生物离不开水。生物需要水 ,归根到底是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需要水。植物细胞能够吸水 ,也能够失水 ,这个现象大家都知道 ,可谁又能看到这种现象 ?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 ,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吸水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失水。植物细胞果真能吸水 ,也能失水吗 ?学生常常半信半疑。为了彻底消除学生的疑惑 ,我应用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连通器的原理等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 ,该实验现象明显 ,液面下降快 ((8mm/分钟 )让…  相似文献   

20.
知识梳理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断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原理: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方法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成装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