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浒》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贴近当时百姓生活的文学作品,书中的许多英雄好汉,为世代传颂。但千百年来,在水泊梁山中有一个人争议最大,此人便是宋江。宋江并非智者,亦非能人。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论计谋,他比不过军师吴用,论武艺,他不及80万禁军教头林冲,但他却号令了梁山的众多英雄好汉。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称宋公  相似文献   

2.
苏修先生们煞有介事地吹捧起《水浒》里的宋江来了,给他戴上“英雄”的桂冠,胡说他是“反对皇帝的统治和暴力的”。真是化粪土为神奇,《水浒》简直可以再续上一回,叫做《黑宋江神聚莫斯科,新沙皇梦游梁山泊》了。历史岂容颠倒,伪装应当剥去。一部《水浒》,叙述了宋江篡权投降的全过程,是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宋江,是一个地主阶级分子,“自幼学儒,长而通吏”,混进梁山水泊,不过是“暂时避难”,“身居水泊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当起义军领袖晁盖中箭牺牲以后,宋江乘机篡夺了领导权。晁盖的尸骨未寒,宋江就迫不及待地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一字之差,便“修正”了“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晁盖的革命路线。他招降纳叛,结党营私,压制、打击起义队伍里的革命派,利用这支农民起义队伍,作为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真我集》等三部诗作意蕴丰富,其整体可以勾勒为一座“红与黑”的诗歌殿堂,这是诗人与其诗歌的精神轮廓。诗人的心灵历史及心理特征在诗中显现了美育为上的救世情怀,其诗作具有“纯形”的诗美特征和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竭力歌颂和美化宋江的投降主义,把一个混进农民革命队伍的投降派头子捧上了天。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实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可是,解放以后,有些人却歌颂《水浒》所肯定的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甚至把这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盆的投降主义路线,说成是“农民的局限性”,并把这种观点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宋江的投降主义是“农民的局限性”吗?这种歌颂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吗?不,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就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穿了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宋江这类投降派的真面目。但是,在过去研究古典文学的许多有关论著中,有不少人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地推崇《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颂扬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非常杰出的领袖”。今天,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剖析宋江这个丑恶形象,还投降派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水浒》英雄形象中,宋江是思想性格极为复杂的一个。作为全书的核心人物,作者虽然对他着墨甚多,全力摹划,但书中的宋江形象仍然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以至通过《水浒传》看宋江,总像是雾里看花,不甚分明。作为宋江反上梁山的重要关目之一的“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也正如同其它关于宋江的描写一样,被裹上了团团迷雾,留下了不少疑点。 一 宋江吟“反诗”是在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判配江州之后。这天,宋江因访戴宗等不  相似文献   

7.
北宋末年的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是《水浒传》的原型,对后世影响很大。宋江受招安导致起义失败,李若水写于在元城县尉任上的一首纪实诗《捕盗偶成》对此有所披露。经考证,宋江等人宣和三年末在大名府活动,宣和四年二月在大名府接受招安,不久率部开进大名府城,接受招安后,即率部随宋军参加伐辽。在宋江受招安这个情节上,《水浒传》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只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将宋江率部开进的大名府城指为东京开封府城。  相似文献   

8.
前言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的要害是投降。一部《水浒》,反复宣扬皇帝好,招安好,投降好这个反动的主题。这部书极力美化的主人公宋江,篡夺农民起义军领导权,全面修正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推行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路线,做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帮凶。鲁迅先生评得好:“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水浒》是一部在中国影响很大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关于《水浒》的评论,几乎都违背了鲁迅的论述。有些人把《水浒》吹捧为“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把宋江这个投降派说成是革命派,把歌颂宋江的修正主义说成是“历史唯物主义”,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同坚持农民起义的路线混为一谈,这样一些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水浒》这部书中,作者为了美化宋江,有意把他写成“风流儒雅”式的人物。每逢全书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就让他出场来胡凑几句歪诗邪词,借以表达他的心志夙愿。从浔阳楼误题“反诗”,到打方腊时“哭刘唐”,宋江的黑诗词几乎贯穿了《水浒》一书的首尾。作者显然是有他反革命的“匠心”所在。但是,在革命人民看来,宋江的黑诗词,恰恰是他投降主义路线的形象注解:它绝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使我们明确了评论《水浒》的重大政治意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开展对《水浒》的评论,这是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又一次重大斗争,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重要指示的组成部分。毛主席还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里的地主阶级分子;揭露了宋江所推行的修正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和特点;揭露了宋江为了推行他的政治路线必然要搞的一系列阴谋诡计;揭露了宋江从农民起义的投降派到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三年以来,各地陆续出版、发表了一些评论和讨论《水浒》的著作和文章,但数量不多。对小说中的宋江形象,多数文章给予否定,而对于整个《水浒》,明确地持否定态度的,只有个别文章。评论和讨论大致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水浒》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第一种观点认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丑化李逵,否定以李逵为代表的路线,全面肯定宋江,宣扬招安投降的道路。因此,它不是一部好书,应当批判。第二种观点认为《水浒》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我看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正看得入神,突然电视上的人物来个“移形魔法”。不过,这个魔法可真陉,居然将电视上的魔仙小蓝变到了我的身旁。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是一部倍受争议的古典小说,承受了复杂的文化阐释语境,文章围绕几个相关的问题,诸如造反、皇 权、忠义、宋江等人进行了富于人性和启发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顿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永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永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6.
元末明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成书有一个过程。北宋末年,山东河北一带曾发生过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关于起义的结局,史料记载不一,大多数说是投降了宋朝(其中有的说投降后还去打方腊),但也有说是被镇压下去的。起义失败以后,社会上就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宋元两代的说话和杂剧中都有不少关于水浒的故事。这些故事由于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少  相似文献   

17.
金蔷薇与金玫瑰都是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刺,都能开很美的花朵。不过这里我要讲的是一部书。它先后被翻译到中国时,却有着两个均被读者乐意接受的中文书名:《金蔷薇》与《金玫瑰》。这一现象的出现,恐怕在外国名著的翻译与出版史上也并不多见。我最早阅读到的《金蔷薇》,是上海丈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内部发行”版本。我更没有想到,《金蔷薇》作为一部谈创作感想、创作经验和创作活动的书,竟被我当作一本“小说”来反复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竟有了想尝试写作的强烈念头。很显然,《金蔷薇》向我打开了一扇窗口。透过它,我开始明白,真…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一部纪传体正史 ,《史记》除具有史学价值外 ,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颇值得称道的是 ,编撰者司马迁在这部巨著中所展现给人们的审美观 ,就在很多侧面极大地张扬了其文学性。本文仅就《史记》审美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丑观而加以讨论 ,旨在加深对《史记》及司马迁的了解。一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 :“美只有一种 ,即宣示真实的美。”当“真”的具体存在形式被人的能动创造活动所掌握时 ,它便具有了美的意义。《史记》以“真”为基本审美框架 ,其美的意蕴集中地体现在其“实录”精神上。班固在评论《史记》时将“实录”定义为 :“善…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是一部倍受争议的古典小说,承受了复杂的文化阐释语境,文章围绕几个相关的问题,诸如造反、皇权、忠义、宋江等人进行了富于人性和启发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