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玉润对诗歌理论很有研究。其代表作《星烈日记汇要·文学·韵语》,是部日记体的诗话集,起于一八五五年,止于一八七六年,共三百二十一条。在这部集子里,方玉润以閒谈的形式,就二十余年阅历所及,或评点诗友的诗,或议论前代诗人的得失,或有感而发,结合具体事例,较为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批评论、创作论、风格论,是晚清时期一部有价值的诗歌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2.
方玉润是云南省晚清时期著名的著述家。他著述宏富,欲著书三十六种,统名为《鸿蒙室丛书》。(详目见《方玉润著述考》)其中《诗经原始》流传海内,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成为《诗经》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方玉润善诗,他的《鸿蒙室诗抄》二十卷,一千八百一十八首。同朝人赞云:“文词靡不寄托遥深,真美人香草之遗也。”(《星烈日记汇要》·韵语·七三。以下简称《韵语》)方玉润于诗歌理论很有识见,  相似文献   

3.
是我国灿烂辉煌的诗歌之流的源头,前几期我们介绍过一首《鹿鸣》,这次我们再介绍一首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蓼莪》。这首诗歌共有六章,我们这里节选的是第五章的一部分。清代研究《诗经》的专家方玉润对这首诗评价极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它问世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对它的传笺注疏、训诂名物绵延不绝,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在这些著作中,有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这就是云南清代作家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方玉润(1811—1883),字友石,号黝石,云南宝宁(现云南省,广南县)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卒于清德宗光绪九年。方玉润好致用之学。著作有《鸿蒙室文钞》、《鸿蒙室诗钞》、《风雨怀人集》、《月影鬟光录》、《评点聊斋志异》、《评点红楼梦传奇》、《诗经原始》等三十六种,名《鸿蒙室丛书》流传于世。《诗经原始》,成书于清穆  相似文献   

5.
薛吉辰 《考试》2003,(10):3-4
200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选用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律诗《过香积寺》,考查的侧重点是对“诗眼”的理解,实际上是对词语的鉴赏。在古诗鉴赏题中,词语的鉴赏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般包括动词(形容词)、数词、色彩词、象声词和叠字叠词等几方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在他一生的著述中,有许多涉及诗歌鉴赏的著作.王夫之的诗歌鉴赏具有以诗为引,宣扬思想;评说之中,阐述理论;上下联系,前后对比;主抓重点,概括评说;两面现照,说优谈劣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诗歌鉴赏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诗的感觉去把握诗的思维,从而进入诗歌本。诗歌本中以意象为基本单位构成诗的思维不同层次。对诗的思维不同层次的把握,使鉴赏对诗歌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但在诗歌鉴赏中还必须通过对诗歌的本体性特征“诗家语”的感悟去把握诗歌的独特性,在艺术再创造中充分发挥鉴赏的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原则去鉴赏诗歌和获得诗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清初诗经研究学者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风格独特,他主张"独立说诗",从《诗经》的本文中探求诗的意旨,不依傍遵从经典。崔述、方玉润在精神上继承了其疑古作风,姚氏说诗的内容与方法为方玉润借鉴甚至引用多次,尤其是"以文学说诗";姚氏《诗经通论》中的古史考辨对民国时期的顾颉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五代宋初僧保暹所撰之论诗著作《处囊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关于诗歌创作与诗歌鉴赏的论述,从而肯定其重视诗歌的审美功用、讲求艺术直觉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语言学家,同时也是诗歌鉴赏家。他的诗歌鉴赏是通过对《毛诗》笺注的方式来完成的。统观郑玄对《毛诗》的鉴赏,其具有阐发诗句之义,联系诗之背景,揭示诗之手法,体悟诗之情感四方面特点。郑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在给《毛诗》作笺注中,践行了对诗歌的鉴赏,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鉴赏特点,这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1.
孔敏 《学语文》2013,(5):42-43
诗歌鉴赏是阅读能力中要求最高的题目。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试题。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鉴赏呢?以下几种做法值得一试。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揭示诗歌的内容。读懂题目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内容体式,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12.
2023年高考的两套语文新课标卷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关联式命题的特点。关联式命题有三种方式:一是关联课内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二是关联课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三是关联诗论,以诗论解诗,以诗印证诗论。这种关联式命题趋势对诗歌教学和备考有三个启示:一要吃透课内经典诗歌,打牢诗歌鉴赏的底子;二要重视群诗整合学习,以微专题拓展宽度;三要适当让学生接触诗话、词话、曲话、诗论、诗评等诗歌鉴赏文章,挖掘诗歌鉴赏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它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充溢着醉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它展现给我们音乐美、结构美、绘画美,情操美。学会鉴赏诗歌,从浅层说能提高应试能力,从长远来看更助于吸取文化精华,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创造新文化。如何去鉴赏,才能品出诗独到的芳香,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呢?"磨刀不误砍柴工",鉴赏诗歌亦如此。找到正确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会事半功倍。下面,我谈一下诗歌鉴赏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  相似文献   

14.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15.
“诗以言志”,伟大的诗人总是把心中的爱与愁交付于诗的歌吟,优秀的诗歌从来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所以品味诗中真情,是鉴赏诗歌的主要任务。高中生鉴赏诗歌,自然是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然而学生诗歌鉴赏的得分率一向偏低,作为老师,也倍感委屈,课上讲了许多诗歌鉴赏的知识,分析了一首又一首诗歌,老师的讲解学生似乎都听瞳了,但当他们独自面对一首新的诗词时,又如读天书,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诗的感觉去把握诗的思维,从而进入诗歌文本。诗歌文本中以意象为基本单位构成诗的思维不同层次。对诗的思维不同层次的把握,使鉴赏者对诗歌文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但在诗歌鉴赏中还必须通过对诗歌的本体性特征“诗家语”的感悟去把握诗歌的独特性,在艺术再创造中充分发挥鉴赏者的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原则去鉴赏诗歌和获得诗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芣苢莒》在《诗经》中,因其独特的朴素美和韵律美而受到研究者的好评。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段鉴赏十分准确的道出了《芣苢》的意境美,深得此诗个中三味。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比重。但是一些同学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还未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下面,笔者试从诗歌的关键词句、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方面来谈谈突破诗歌鉴赏堡垒的方法。一、从诗歌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诗歌鉴赏我们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老师都会讲到理解这首诗要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入手,这一句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突破口。同样,在鉴赏别的诗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出这样的词句,有些诗歌的标题本身就为我们…  相似文献   

19.
正读懂诗意,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鉴赏时应该借助古代诗歌蕴藏的各种信息,找到小而精的切入点,才能准确理解全诗。一、看诗题,分清类别,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是诗歌的灵魂,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依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咏物诗、爱情诗、哲理诗、闺怨诗等。有不少诗  相似文献   

20.
刘启英 《考试周刊》2011,(66):10-1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语言往往精炼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要求.作者结合几个例子,试从诗歌语言鉴赏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加以阐述,以突破鉴赏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