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汉代“以悲为美”的风尚;现实政治生活遭际带来的巨大痛苦,是造成汉帝王后妃楚歌悲剧色彩的主要原因。楚词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是造成汉帝王后妃楚歌歌、舞、乐三位一体混融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元杂剧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中国古代其他悲剧作品相比较,尽管元杂剧的戏剧手法比较幼稚,但无疑,元杂剧的悲剧精神却是非常突出的。因为无论从元杂剧作家的悲剧意识、元杂剧的悲剧冲突和悲剧情节、元杂剧的悲剧形象以及悲剧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来看,都是具有悲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中篇小说《爱的沙漠》是法国当代现实主义心理小说大师莫里亚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它典型地体现出作家擅长从心理视角大胆、敏锐地揭示西方当代社会爱之匮乏、精神孤独隔绝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的创作特征。本文拟通过对小说《爱的沙漠》的深入解读,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楚歌是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之一。虽然楚歌的创作和成果不及汉代的其他文学形式,但其独特的历 史和文学性决定了楚歌的成功。《史记》作为司马迁的绝唱,受到楚歌的影响,其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 神与楚歌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神完全一致,共同构建了汉初文学。  相似文献   

6.
先秦楚辞、楚歌的定义应该根据地域特色,而不应该以"兮"字入句为限。屈原大部分作品援"兮"入句,后世作家模仿屈原,"兮"字入句俨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世"兮"字入句的韵文自可视作诗歌之一体,但在概念上不宜与先秦楚歌、楚辞相混淆。楚辞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楚声、楚语、楚地、楚物等方面,楚歌则因入乐还表现在楚地的音乐特点上。战国时期楚国各地的歌曲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域风格,我们在研究楚歌时,应该注意到楚歌音乐风格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郭沫若的历史悲剧中探求其历史悲剧的矛盾冲突的特点和手法,以便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代中的悲剧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  相似文献   

9.
方方站在生存哲学的高度,演绎了一位当代智性女性的悲剧;透视了作家对现世生存的幽深洞见和本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克莱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通过分析克莱特短暂人生的悲剧性变化,总结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揭示出克莱特的悲剧根源就是美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散文中,乡土散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有共同的内在品格,也有不断生成变化的不同的因素。首先,在写作乡村题材的作品时,他们都已离开乡村,出走造成了压力和精神张力。现代乡土散文作家是在承认“乡下人”立场的前提下时时进行精神回望的:其次,就作家笔下的乡村图景而言,现代作家的描写是丰富而复杂的,但都抱有一种悲剧情怀,当代乡村散文经历了从诗意赞美到多种情调共存的过程;再次,现当代都有一些作家有意在乡村描写中寄寓自己的生命理想,表现了具有形上意义的家园之感。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从当代杂作家的嬗变中,重新审视杂“现实主义”和“韧”的战斗精神这两个特点,号召当代杂作家从人格的嬗变中挣脱出来,重读鲁迅。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性抒情散《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伤疤情结”,表现出对少男少女的质朴的关爱和牵挂,可谓其青春系列散中的又一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5.
2002年第3期《当代》刊载的长篇小说《泥鳅》,主人公国瑞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他质朴、纯真、有理想、讲信义,但最终被判以极刑,令人悲怆而颤粟。作品对国瑞的生存状态及社会背景的冷静展示,表现出作家正视人生中的苦难、阴暗和丑恶,流露出了深挚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国瑞的悲剧显露着作家对社会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冷峻严肃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刘建设 《现代语文》2006,(10):71-72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雷雨》的解读就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从专家学、作家本人、教材教辅编写以及语教师等视角入手,从人与命运层面谈《雷雨》的主题:命运悲剧说、基督教忏悔说和生存悲剧说。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坛上,具有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一些女作家笔下,悲剧色彩更为浓厚。而隐藏在悲剧之后的正是作家们对女性命运的沉思,是女性作家在面对人生、社会、家庭及其自我时的伦理观念和内心的感情体验。她们企图寻求一种理想的人格,构筑完美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追求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铁凝的《麦秸垛》正是以其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感受,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对女性的悲惨命运作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18.
《汉宫秋》作为“文采派”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在曲词的设置上极富意境美。以《汉宫秋》第三折为例,分析了这一折所创造的三个层面的悲剧意境:爱情悲剧、民族悲剧和生命悲剧。从这三个层面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带有人类普遍意义的牺牲情结和忧郁情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女作家,铁凝对同性一直倾注着无比的关爱。本文从性爱的角度分析了铁凝对女性合理生存方式和情感皈依的探求,展示了女性在各种性爱生活形式下的悲剧存在,并指出了这些悲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昭通作家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讲述了高寒山区贫困农民德山老汉在帮对扶贫活动中被迫领养了刘副专员送来的一对优良品种的外国羊,从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其可堪称当代中国版的"羊吃人"悲剧。文章从扶贫活动中存在的官僚作风、官本位思想及农民的精神奴性等方面论述了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