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1月24日至2月1日,英国自来水工人和输水管道工人同时罢工,一时成了西方新闻界争相报道的热门题材。报道这件事,自然有许多角度供选择——罢工的规模,罢工的原因,资方和政府的对策,各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等。然而,正确的报道角度,未必是最佳的报道角度。笔者收集了十几篇关于这次罢工的报道,经过认真比较,感到美联社电讯《自来水工人罢工,居民叫苦连天》(以下略称《罢工》)选择的报道角度略胜一筹。美联社《罢工》一稿的报道角度高明在哪里?高明在它“见人”,即从罢工对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入手报道罢工本身。美联社电讯的读者遍及全世界,英国自来水工人罢工,同其他国家读者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它角度(比如说从罢工工人或英国政府的角度)报道这次罢工,稿件的吸引力就可能受到限制。然而,从罢工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来报道这件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美国中文报纸的世界已经颠倒过来了。” 3月26日出版的《纽约时报》用这样语句开头,报道当地几家中文报纸摒  相似文献   

3.
经常看到一些名人的肖像漫画,只寥寥几笔,其神态便毕现纸上,即使比起人物本人照片来,恐怕还栩栩如生得多。何故?在于抓住了人物的“神”,也就是人物的个性“特质”。其实人物报道也是如此。山东《大众日报》一名叫于立利的女记者,曾写过一篇人物报道,题目是《王廷江,好样的》,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一开头这样写道:“临沂出了个王廷江,江泽民总书记说,这个农民了不起”。一上来就闪现在人们眼前一个大写意镜头:此人是  相似文献   

4.
1983年1月24日至2月1日,英国自来水工人和输水管道工人同时罢工,一时成了西方新闻界争相报道的热门题材。报道这件事,自然有许多角度供选择——罢工的规模,罢工的原因,资方和政府的对策,各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等。然而,正确的报道角度,未必是最佳的报道角度。笔者收集了十几篇关于这次罢工的报道,经过认真比较,感到美联社电讯《自来水工人罢工,居民叫苦连天》(以下略称《罢工》)  相似文献   

5.
这个题目恐怕大多数读者都能一口答出:浙江省。可是,中国法制报10月2日一版《祝贺步鑫生与孙红娟打官司》一文,却说它属江苏省。文章开头一句就是:“江苏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文中又多次提到江苏省如何如何,看来不是笔误,是作者弄错了。遗憾的是,这个错误,四川《文摘周报》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2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在题为《世界媒体谨慎注视美国》的报道开头指出:“世界各国记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同采访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并对这场冲突做出了迥然相异的报道。”中国《参考消息》3月27日转载此文时,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战事同一报道迥异”。这就点明了全球伊拉克战争报道中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提出了可供新闻界内外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这种现象表现怎样?产生的原因何在?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27日—11月22日,《河南日报·经济信息周刊》以“本报特别报道”形式,在一版显要位置连续推出了9篇报道。其中8篇的题目分别是:《零点:我们在郑州火车站“打的”》、《晚七时三十分:在郑州10大商场》、  相似文献   

8.
这个题目恐怕大多数读者都能一口答出:浙江省。可是,中国法制报10月2日一版《祝贺步鑫生与孙红娟打官司》一文,却说它属江苏省。文章开头一句就是:“江苏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文中又多次提到江苏省如何如何,看来不是笔误,是作者弄错了。遗憾的是,这个错误,四川《文摘周报》摘登此文时,依然照“错”,而该报同期一版《步鑫生进浙大深造》的消息中,却明明写着“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由此看来报纸  相似文献   

9.
张静 《中国广播》2007,(9):38-39
十年前广播新闻以文字报道为主,播音员大多直接以“XX台记者XX报道”开头。当时广播新闻不需要标题,记者写稿也不拟题,顶多在年终总结或评稿时后加一个题目,以便于区别稿件。  相似文献   

10.
6月21日是个星期五,武汉的报纸几乎全都报道“梅雨来临”。 《长江日报》“服务在线”版在“一周气象”专栏开头提醒——《暴雨揭开梅雨序幕/降水频繁天气闷热》,对前后两周的天气形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武汉晨报》“要闻/武汉”版重题直呼“梅雨来了”,一旁点出“将持续20多天”,并推测“出梅”时  相似文献   

11.
这标题是从《红楼梦》里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套过来的。而想起写这个题目,则是今年《新闻战线》第八期《读者论坛》上的一篇文章:《从蛇岛报道看编辑的漏洞》引起的。该文说的是人民日报6月9日头版刊出“据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报道了“我国渤海蛇岛上的蝮蛇目前正以每年超过一千条的速度增殖着。  相似文献   

12.
我长期订阅《工人日报》,深感这是一张比较严谨的报纸。而读了200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的几篇报道,我觉得有几处毛病。虽是“白壁微瑕”,但有指出的必要。“他们”不能代替“一个”第一版通讯《首钢为何要实施战略大调整》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首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世纪之交,他们又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13.
要抓一个问题性的报道不难,但要抓住问题症结据实分析、鞭辟入里却不易。《乒乓球“摇篮”何时再摇起来》这篇论述性报道,针对堪称乒乓球“摇篮”的上海,近几年来乒乓球运动不景气的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新闻报道,尤其是提出问题的报道,应该是有的放矢。《乒乓球“摇篮”何时再摇起来》这篇报道的题目本身,就具有针对性。读者一接触这个题目,就会引起对上海乒乓球何日重振雄风的思索。因为题  相似文献   

14.
1990年第二期《中国记者》发表的《典型宜多,综合宜少”之局限》一文,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此文认为,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同“典型宜多,综合宜少”之局限性有关系,开头就说:“力戒新闻报道的片面性,这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往往思想方法上讲得多,从具体的报道方法上讲得少,片面性仍  相似文献   

15.
《“朱”“墨”之间》的“快语”,刊于1990年7月20日,见报不久,四川日报社主办的《文摘周报》摘登在一版报眼。作者王德勋(淮安师范学校教师)在兴奋之余,寄给编者的一封信中说:“叹服您的眼力和手笔……现寄上《文摘周报》一张,让您同我一道分享欢乐!”这些言词,倒使编者不安起来,重新把原稿翻了出来,从题目到结句,仔细比较,寻找长短,以求一得。一是题目。原题是《“朱者”应乐于近“墨”》,改题为《“朱”“墨”之间》。编者改时出于这样的考虑:题目要能表达文章主旨。“快语”的题目,要求“短小、新颖、形象、含蓄”。这篇文章所说的“朱”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17.
19□冯英子讲真话真是这样难吗?98年5月27日 ,《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内部版刊登了《山西青年报》记者高勤荣的《山西省运城搞假渗灌浪费巨额资金》的文章。其后 ,《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以及众多媒体在同年9月份连续作了报道 ,山西运城的假渗灌事件 ,乃轰动一时。不料高勤荣的揭露报道发表后不久 ,山西省纪委有关人员找到山西青年报社跟高“谈话” ,主要让其回答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写这份内参?二、写内参的动机是什么?三、谁提供的线索?据《南方周末》的报道 ,开头对高的“调查”还是比较一般的 ,不过想给…  相似文献   

18.
老旗:我想,现在的报道更注重实用性和借鉴意义。以前的农村报道大多节奏慢,通讯长篇大论,像写小说,至少是散文,那时候还提倡通讯散文化。当时“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读者有的是时间看,现在不行了,你的题目和开头拿不住人,人家就不读了。所以现在很少有写小人物的大通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13日,某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武胜任命一批“猪官”》,说的是“前不久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媒体何以兴味盎然大炒“松霞恋”?大概梁锦松是香港“财神爷”,有财;伏明霞是中国体坛四大美女之一,有貌,宣扬一下“男财女貌”罢?孰料媒体之关于“松霞恋”花边报道却接二连三。一会几松霞完婚了,单单报道的题目《‘偷偷摸摸’娶了跳水皇后》就怪吸引眼球的;过了一会儿,又有报道接踵而至:伏明霞结婚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