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活动有效性的保障,而礼貌原则则好似交际双方之间的润滑剂,使整个交际活动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下进行,从而增大言语交际活动的成功率。翻译中礼貌等值问题的研究重在吸收等值翻译理论的科学内涵,借鉴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语用研究的成果,探讨言语和篇章层面的礼貌等值。本将运用信息学上的“灰色系统理论”来分析合作、礼貌两个原则运用中的某些规律,并从微观的言语行为层次入手,探讨翻译中的礼貌等值。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到拒绝言语行为,但是为了达到礼貌的效果,人们都会通过委婉、含蓄、间接的方式去拒绝对方。论文基于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论,深入分析了《武林外传》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和拒绝策略。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际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很多与会话运作有关的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原则、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4.
拒绝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拒绝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很多。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可以从策略角度进行划分,据此我们可以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在对“拒绝”言语行为在形式手段层面的表现进行初步探讨。了解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可以让教学人员认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拒绝语等目的语中的习惯表达方式,还要加强对学生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以避免母语语用负迁移,提高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酒店英语中的言语交际行为,在酒店这一有着特定交际目的的言语区域,从态度、人称、拒绝原则、礼貌原则几个方面说明遵守会话原则,善用会话技巧与策略对成功的会话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既是一种人际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教育教学行为,所应遵循最基本原则的就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一种相互补益和负相关关系,教师应根据当下情景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实施课堂评价言语行为,以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提出增加言前行为的四分说,将言前行为定义为交际目的形成后、说话行为进行前的以言谋事行为.指出言前行为的实施围绕交际目的一个中心展开,并兼顾效果、效率两个原则.最后分别结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等例证言前行为理论对语言使用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及言语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更好交际的目的,指令类言语行为通常被间接地表达,从而使得拒绝、批评、请求、命令等指令类言语行为变得委婉得体,更加礼貌,更容易让人接受.文章在对英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讨论指令类言语行为间接地实施对于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策略的启示,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交流和协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间接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的理论框架为依据,探究了德语学习过程中对此理论的实际应用,从礼貌性原则即面子维护的角度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德语的间接言语行为多发生在会话者的请求、愿望或拒绝时。间接言语行为同样还会受到语境及说话者的身份的影响。希望通过在德语教学及学习中有目的性的引入礼貌性原则中的间接言语行为,从而帮助德语学习者有效的运用及理解德语会话中的含义,更好地进行交谈,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言语打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经研究发现,言语打断行为并不总是不礼貌的。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框架下,根据言语打断的原因和打断的方式,言语打断行为分为可积极性言语打断和消极性言语打断。  相似文献   

12.
礼貌通常经由言语行为得以实现,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而礼貌原则作为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在人们日常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关键作用。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从语用学视角做了阐释,着重探讨了礼貌言语行为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受多重因素制约.本文通过对言语交际行为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回顾,分析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在言语会话行为中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及文化差异对二者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但是最原始的言语交流还是最为普遍的。它在社会交际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应用到,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比首先言语交际有两个原则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而在言语方面是要做到言语的真诚,言语的得体以及言语的委婉。而且,我们也需要在言语交际的情况之下注意即兴交际,言语拒绝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智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5.
姚颖 《文教资料》2012,(3):31-32
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是虚假言语行为的一种。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有时尽管拒绝者拒绝了请求者的帮助或请求,但并非真心拒绝。这种非真挚的拒绝言语行为是虚假拒绝言语行为。这种拒绝是出于礼貌或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开玩笑的一种方式。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和非公开性。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交中礼貌性的需要。这种言语行为是与中国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对礼貌原则的语用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理论颇丰。文章在比较了早期西方各相关理论后认为:尽管R.lakofff礼貌原则较之其他理论,特别是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及Leech的礼貌准则缺乏具体性,较为笼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从最易受礼貌原则制约的指示性言语行为来看,R.lakoff的礼貌原则对该行为得体的实现交际目的,避免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现象,以及体现交际双方的认同感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语用约束力和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对R.lakoff礼貌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况新华  伍林芳 《海外英语》2012,(19):236-238
拒绝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商务背景下通过电子邮件运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言语行为,在其表达方式和策略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语用特征。本文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抽样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在商务电子邮件中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程式化、间接委婉、人际关系取向及语言正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利 《考试周刊》2015,(21):33+20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在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借鉴等值翻译的内涵、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英汉语言的礼貌应用文化差异,探讨英汉篇章层面的礼貌等值。语言的文化差异性决定了英汉翻译中的礼貌等值的相对性及言语行为中言外之力等值翻译的相对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礼貌等值。  相似文献   

19.
陈俊 《海外英语》2015,(1):221-222,231
该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以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两性对话,研究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发现在言语交际过程当中女性的言语表达比男性更遵守礼貌原则,而且礼貌程度更高,更善于运用礼貌用语。  相似文献   

20.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遵循的两大语用原则。为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得体地运用两大会话原则十分重要。在综述这两大原则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实际运用,合作原则是假设双方乐于合作从而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礼貌原则注重维护交际双方的平等地位和两者的友好关系,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