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策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志禹  郭守靖 《体育科学》2006,26(10):87-90,94
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对策: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一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近年来学者们对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不同领域、层次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的新名词、新概念和新看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虽然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框架体系已经孕育萌发,但其支撑性原理有待进一步构建与论证。为避免重蹈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遇尴尬,如何理性把握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立场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以观照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视角,通过对文献的历史梳理与理论辨析,提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路。研究结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探索已经从对武术本体的认知转向地域武术文化的全面构架;只有将文化多样性与先进性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构筑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应建立核心区域武术文化概念,并以拳种运动风格跨度、器械练习偏重、习武方式、节庆演武方式、练功服饰、习武场地等六方面为标准,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划分为南方、北方、西部三个区域,进而表达统一标准体系下的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差异性;文化时空特性决定了当代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重心应将地域武术文化特色与武术文化产业相结合;保持世界大视野与文化自觉,才能建立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窥探峨眉武术独特的技击风格与浓郁的文化色彩,究其缘由,不难发现它与川地的地域特征、历史的移民和川人的体格特征密不可分.但审思今日峨眉地域武术的走向与发展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改进与完善.希望对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阐扬与发展注入一些...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受不同地域条件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形成符合本民族习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特征。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拳种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古文化遗存对武术拳种的深远影响,以达到促进武术运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发展"为主题的方向特点,强调了"抽象"和"创造"在该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方法特点和其研究对象主体的"大众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流派武术为研究原点,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地域文化对传统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得出:原始武技→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地域武术文化特质→流派武术这一演变和影响机制,并以中国武术的地域划分来具体解读流派武术的形成,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提供借鉴,使传统武术这一中国武术动力之源生机勃勃、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中各地域与武术相关的文化元素,运用文献、文物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推理方法等论证中国文化是武术技术信息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本文认为:相关的武术文化中包容着已知和未知的武术技术信息,应以更大的视域和深究的目光继续发掘、探知这一蕴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传统武术发展的多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武术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对武术的认识层面并拓宽了研究视域;传统武术的发展应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中国文化特色之路;要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就要培养指定传承人,保护他们成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燃眉之急;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应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甘肃"尚棍"现象为代表,运用田野调查法,对"西棍"现象的外在表现进行深入发掘,并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对本地域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地理、历史、经济、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以及物产等方面解读这一现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提出的"原生态",是从自然科学中借用的名词.文化是由人来传承和发展的,人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生态"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所以传统文化必然在不断地发展.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在民间流传的武术,都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特别是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产物,并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梅山武术是古梅山人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提炼、总结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化特征,即生产实用性、地域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等。  相似文献   

15.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梅山武术文化应为新化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传统地域特色、梅山武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化功能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典型的荆蛮文化特征,梅山武术文化发展促进了当地村落村民的社会化成长,调控、整合了当地村落组织结构,传递了当地本土文化。研究发现:社会冲突的频繁发生、物质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外来文化的介入和融合是影响梅山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武术套路技术教学一直处于迷茫和缺失的状态,表面上是由于技术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造成的,实际上是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发生了偏差。从理论上探讨了武术套路的本意与当今存在价值的思考,从而提出了武术技术课教学应以人体动作为核心形成的人体文化的“格斗文化”教育为目标。根据这一新思路重新制定了套路技术教学模式,创意实行体育院校武术套路课程技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考核方面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提出,武术竞赛宜采用"打练结合"的模式,先比套路,再比对抗,由对抗结果决定最后的成绩。为避免体重不同对成绩的不公影响,比赛得分宜采用"点到为止,击中分开"的评分方式。经论证表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不但有助于解决当前套路比赛欠缺科学量化的评定标准,更能促使套路的发展回归武术的传统本质——技击,向艺术武术的大道迈进。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发展与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和综述等研究方法,探讨少林武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少林武术的科学发展和良好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少林武术的广泛普及并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民族学、生态学、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广西壮拳的地理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壮拳积淀了浓厚的壮族文化底蕴,受到壮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心理结构等影响,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特有的人文景观,反映了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蕴涵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观等,体现了壮族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对壮拳进行保护与发展,将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掘、继承及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术文化,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指导,以肢体动作为实践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最优秀"的部分,是"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优势载体;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武术文化自信不仅是通过"遗传"预设好的前提,更是在国际化或跨文化中走向成熟。我们要在"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心理,建构坚实的文化自信。据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建构策略:(1)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阐发武术文化精髓;(2)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3)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理解间性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