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鸦片烟毒泛滥成灾,因此,中国人民曾多次掀起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有三次,即林则徐禁烟运动、清末明初禁烟运动和国民政府“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这些运动发生的国内处背景、禁烟措施、效果以及民众的表现,都有不同。虽然,这些运动终未能彻底解决烟毒问题,但经验教训却可供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由清政府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禁烟、清末新政时期禁烟,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政府的坚定决心、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然而,效果却相差甚远,一个无疾而终,另一个则成效显著。出现这种现象,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即两次禁烟运动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不同影响着这两次禁烟运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现实社会的通俗画卷,是社会百态的真实写照。本文借助对《申报》广告相关数据和内容的分析,来重现清末禁烟前的社会背景:无论是在对烟毒认识的深度上,还是在民众对禁烟必要性认知的广度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禁烟运动虽未正式开始,但是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相似文献   

4.
光绪七年至光绪十年间山西的禁毒运动是张的禁烟思想的切实体现,政府与民间相辅相成的禁烟主体、禁种与禁吸齐头并进的禁烟策略、先难后易恩威并施的禁烟方法和富有延续性的禁烟法令构成了张氏借鉴以往、以示后人的禁烟政策的主体结构.正是在这种严密合理的禁烟理论指导下,晋省的禁烟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提供了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禁烟史上,清末禁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文化与禁烟运动互动的结果。一方面清末禁烟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自强精神和善鉴风格,另方面又使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发展;一方面近代烟毒盛行是传统文化教育功能衰退的表现,同时亦加速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禁烟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的言论都视鸦片问题的彻底解决为新政推行的前提条件。当时清政府为了禁断鸦片,舍弃大宗财税收入,坚定不移地进行禁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禁烟同时又是民政部新政期间的应办之件,时任民政部尚书的善耆在清末禁烟运动中做出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禁烟运动取得成效。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新政体制与观念更新的有利时机里采取了适当的禁烟章程并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此外 ,国人的积极响应及有利的国际环境亦是禁烟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禁烟运动取得成效。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新政体制与观念更新的有利时机里采取了适当的禁烟章程并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此外,国人的积极响应及有利的国际环境亦是禁烟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成效,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采取了适当的禁烟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过程,谕旨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末白话文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文学改良运动,还是清末各种政治派别对自己思想言论的宣传运动。试图从清末各种政治派别的国家、国民观入手,解析不同政治派别运用白话文对民众在思想领域的争夺,从而探讨清末这场运动教育层面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驻英公使郭嵩焘、曾纪泽积极与英国禁烟运动保持联系 ,并促其发展。禁烟运动的高涨 ,促使英国本土商会向政府施加压力 ,让其重新考虑鸦片政策 ,亦促使清政府在税厘并征谈判中采取积极态度。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中国对进口鸦片实行税厘并征  相似文献   

12.
庄斌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103-105
一、清末的民众运动清末的这种民众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抵制列强侵略要求而兴起的群众运动,另一类是为收回已丧失利权或维护本国利权而兴起的运动。无论是哪一类运动,都与外务部所办事务直接相关,并迫使外务部做出回应。前一类运动是直接反对列强的侵略要求,除了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政治及军事上的原因,在国内民众的推动和国际形势的压迫下,国民政府于1927-1934年开展了禁烟运动.虽然进行得并不彻底,却为之后的六年禁政(1935-1940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时期民变的心理成因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因未考虑到民众的心理承受力和实际利益从而引发了各类民变。因税种增多,乱增税率而引发了抗捐税斗争;为建学堂而废除庙宇、将公田充作经费既冲撞了民间传统信仰,又触动了民众利益,民众听信谣传而引发了毁学风潮;清廷在全国实行户口调查以为立宪之基础,然民间传说此举是为抽取丁税之预备故而引发了反户口调查风潮;清廷颁布利国利民的《禁烟章程十条》,此举却引发了反禁烟斗争。这些都是民众求生本能与生存危机矛盾引起的恐惧心理及紧张不安氛围中从众心理的反映。这些民变既有反抗压迫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了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体现了民众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对立。因此,为使变革顺利进行,必须注重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力和实际利益,同时要做好宣讲和化解工作,把社会冲突减小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宋亮 《教育》2015,(5):41-42
早在2014年1月,教育部就发文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内一律禁烟。在此之前的许多年里,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都曾经多次下发正式文件要求在校园内戒烟,一些地方的政府还发布了在学校周边一定范围内禁止卖烟的规定。但是在学校中全面禁烟,一直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这一次,能完成戒烟的任务吗?一再要求全面禁烟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1号文件,是《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文件要求:凡进入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任  相似文献   

17.
清末庙产兴学及其社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的庙产兴学运动席卷全国,利用尼庵、道观和寺院地产及租息办学是兴学期间的一个重要特点,其结果引起寺僧、民众、官绅等广泛而复杂的回应,从而将这一期间的社会与民众心理呈现出来,成为清末社会急剧转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是由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开民智"、改良社会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政府和知识界及时注意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教育权利及教育空间,开启了由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探索,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教育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聚焦普通民众,在"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民众思想文化启蒙的重任,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战前江苏省的禁烟禁毒运动中,由于联保连坐的压力、官员自上而下的纵向压力、硬性指标和数字攀比的横向压力,造成了基层官员的滥举和滥捕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了诬告和索诈的盛行,因此,禁烟禁毒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1909年在上海召开的万国禁烟会,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禁烟会议,它首次确认了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会议决议的内容多被以后的海牙禁烟公约所采纳,成为国际社会反毒禁毒的普遍原则.唐国安,这位留学生才俊,是廷选中参加上海万国禁烟会的中国代表之一.在会前,他积极筹备会议事务,在选择会址、核查各地禁烟实况等问题上费尽心思;会上,他以中国各地已取得的禁烟成绩为依据,与其他国家与会代表展开辩论,发表精彩演讲,获得大会好评;会后,他仍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禁烟事业中,将禁烟思想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中国禁烟运动的发展与壮大,是流芳千古的中国禁毒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