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0):151-152,154
本文对西南科技大学蔡双全博士的新著《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一书从"实业救国思潮"内涵界定,"实业救国思潮"特点总结,"实业救国思潮"评析的独创性,研究方法,文风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同时,也指出了该书在内容安排上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与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它在辛亥革命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实业救国思潮发展的直接关系,提出经济立法思想、理财救亡论、发达国家资本论、保护主义与开放主义,是辛亥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思想成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后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道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对“实业”、 “实业救国”、 “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们曾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 ,在我襄助吴雁南、冯祖贻和苏中立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 ,就先后评述了 1840~ 1949年间的一系列社会思潮 ,诸如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重商思潮、反洋教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地方自治思潮、中体西用思潮、国粹主义思潮、佛学复兴思潮、复古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实验主义思潮、教育救国思潮、科学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妇女解放思潮、国家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好人政府主义思潮、联省自治思潮、乡村建设思潮、平…  相似文献   

8.
何厚期 《考试周刊》2007,(8):126-127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知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中出现了“实业救国”这一知识点。“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出现的。但纵观教材都没有其它的提及,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得不深入、不透彻。而学生对此却多有疑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实业救国”思想发表浅见,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政府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也制定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但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隐患,尤其是农业、贸易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人侵不断加深,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寻求各种救国之道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张謇在外觇大势、内审国情,充分考虑其他救国主张的利弊得失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靠强烈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以“职业教育”一词来取代“实业教育”。“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并非名称的简单转变,两者在教育宗旨、教育目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设、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现出中国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同历史使命和不同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救亡图存,使国家富强,增强抵御外海的实力,出现了诸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其中郑观应“商战” 思想特别引人注目。在外国商品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之时,郑观应认识到了“商战”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种种与外国势力进行“商战”的措施,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而且独具特色的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思想体系,代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和理论认识的先进水平,其中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末,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中国的工业化问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 重要报刊大力宣传“中国宜求为工业国”的主张,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措施与方法,这在当时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对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和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纵观以往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往往对其武力救国、教育改革、妇女解放观、政治思想(如戴季陶主义)等方面比较重视,而对其早期的“实业救国”思想则长期忽视。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戴季陶早期深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而提出的实业救国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并力图进行客观而恰当地评价。戴季陶的早期实业救国思想虽然只是一个爱国青年对于危难国事的强烈感受,但毕竞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7.
戴季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纵观以往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往往对其武力救国、教育改革、妇女解放观、政治思想(如戴季陶主义)等方面比较重视,而对其早期的“实业救国”思想则长期忽视。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戴季陶早期深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而提出的实业救国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并力图进行客观而恰当地评价。戴季陶的早期实业救国思想虽然只是一个爱国青年对于危难国事的强烈感受,但毕竞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8.
受近代中国工业中心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辐射和引领,以及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促动,江南的近代工矿业自清末起步和发展,并与上海互补互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江南大学金其桢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以后,为挽救中国危亡,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相继出现了一批兴办近代企业的实业家和兴办近代新式教育的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还涌现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自然经济的瓦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以及民众实业救国思潮三个角度的分析来诠释晚清中国经济领域的转型动力,探讨培养高中生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演变的学科素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