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的重要修辞艺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概莫能外。比喻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简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简喻与繁喻,近取譬与远取譬。繁喻是简喻的扩展和延伸,又包括博喻、象喻、详喻等具体形态。远取譬和近取譬取决于喻体与本体距离的大小,关系的隐显,类似点的寡众。各种比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交相辉映,将使作品的艺术之树色彩癍斓,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2.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运用一种被人认为是他们特有的"玄学派"比喻手法,即"玄学巧思比喻"。艾略特将他们的这种超常夸张的原理发展成为"远距取譬"的原则。西方现代派追求一种"形而上学"的比喻,又将其发展成为"抽象取譬"的原则。要想解构此类比喻,一定要从它的表层比喻中找到它所指向的"抽象观念",再将其多层表层比喻串联起来,就能形成一个联想整体。  相似文献   

3.
论苏轼诗的比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诗除讲究才学、讲究议论、善于用典等艺术特点外,善用比喻也是苏诗的一道亮丽风景。苏轼诗中的比喻不仅新颖贴切,生动形象,而且形式多样。本文试图就此略作探究,以期对苏诗的比喻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苏轼诗歌中,博喻的运用时常见,就其博喻的对象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描摹具体事物静态或动态的形象;二是表述自然界中抽象的事理。在运用博喻这种手法时,他做到了“切至”,而不“蒙笼”,这一切使得他的诗篇更显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把比喻喻为艺术中的艺术。这些都足以证明比喻的神奇魅力。在作文中,如果能够巧用比喻,将会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适时应用历史人物的经典比喻,或诗歌作喻,或具有生活和时代气息的比喻,不仅能化解课堂重难点,而且能活跃气氛、启发思维,彰显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8.
形象切至,入人意中,新颖别致,出人意外,是李诗歌比喻的基本特色。李白诗歌比喻的感情色彩是极其浓厚的,且这种感情不是人为地披挂在喻体上,而是从比况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李白诗歌的比喻大多是眼前景、口头语,顺手拈来,悉成妙谛。这些比喻绝不是呆板、单一的,更多的情况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就使李白的诗句更生动,更有弹性,更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政论的代表作。它不但集中的反映了孟子一贯主张行仁政、保黎民的民本思想,而且文气磅礴,词锋犀利,说理透辟,引人入胜,极富鼓动性和说服力,充分显示了《孟子》政论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10.
谢春兴 《广西教育》2012,(10):55-56
修辞手法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语言实践。而比喻手法应该是占代诗人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是我们后人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也是最能体现诗人创新构思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1.
比喻的艺术     
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  相似文献   

12.
宋代发达的印刷业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刻本时代,使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所以其诗歌文集被大量的刊印。作品的大量刊印,苏诗才得以广泛被时人及后人接受并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诗歌以陌生化的语言和形式、奇思妙喻的意象以及浓烈矛盾的情感呈现出独有的魅力,形成了独特的"陌生化"思维模式。这一模式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即非人格化、奇思妙喻、俗圣一体及玄学思想与情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深受美国人民喜爱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质朴、清新的语言,自由而又富于韵律的诗风在20世纪美国诗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人类思维的智慧闪光,是语言艺术绽开的灿烂花朵。诗歌是以高度凝炼的艺术语言负载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形式。中国古典诗歌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形成了比散文更为灵活的运用形式,如互喻、倒喻、顶喻、共喻、双喻、连喻、骈喻、较喻、否喻、博喻等。这些特殊的比喻形式,使比喻这个语言艺术王冠上的明珠更加瑰丽多姿,使比喻更显示出具象性、会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把比喻喻为“艺术中的艺术”。这些都足以证明比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7.
张宝霞 《考试》2009,(6):64-65
比喻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频频亮相。尤其是其与诗歌鉴赏的联合,一直是一个常见题型。但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将比喻误认为拟人或其他表现手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其细化分析,掌握它的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尘埃落定》中运用了很多诸如"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很有特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情感,并在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该作品"轻巧而富有魅力"的独特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成功运用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诗歌语言艺术的集中表现。玄机诗歌的比喻不仅类型多样,而且用得贴切新颖、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显示出她较高的语言艺术素养,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同时,鱼玄机也借比喻这一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向世人倾诉了自己悲苦的身世和情感历程,这正是其诗歌主要的修辞动机。  相似文献   

20.
要想理解诗人从大量生活现象中,选择和提炼具有本质特征的感情材料,熔炼为生活的艺术形象,揭开生活的本质,务必要求读者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比、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