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秘的河流》是一部白人作家书写的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带有歉意和愧疚的和解小说。主人公索尼尔是被流放到澳洲的英国人,他先是在英国苦苦挣扎生存,后在澳洲寻家定居,在此过程中,他的主体身份经历了从建构到异化再到重建的变化历程。文章主要运用萨特、拉康和福柯的凝视理论,探讨在凝视作用下主人公索尼尔寻家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他是怎样成功抵抗命运的不公,如何在欲望的诱惑下迷失自我、自我堕落,又是怎样在精神困境中实现自我重生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和《苍老的浮云》以寓言式的建构,喻示人的主体性在自我“凝视”之下的衰竭,自我“凝视”在基督教和儒家的文化传统中是美善自律的精神之根,但在文明进程中受社会权力的“规训”,产生了丑恶自控的位移,转变为自我监控。“自我凝视”对人的主体性的压制,引发我们去思考人如何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保存和发展主体性的自由与独立。  相似文献   

3.
杨丽梅 《考试周刊》2011,(70):36-38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著名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认为悲剧中存在两个马兰德夫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马兰德夫人,一个是幻象中的,丈夫去世后的马兰德夫人。两个马兰德夫人既认同又竞争。结果是现实中的马兰德夫人认同并接受了幻象中的自我,并开始了自我实现的过程。但是幻象终究是幻象,这个以丈夫去世为前提的主体建构过程,与现实相矛盾,马兰德先生并未去世,最终导致了个人与自我的幻灭。  相似文献   

4.
从福柯关于凝视理论的权力机制论述和话语分析来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涵盖白人与黑人、富人与穷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复杂的视觉关系。小说中存在的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斗争及角色更迭表明凝视者与被凝视者身份定位的变动性,即人人皆处于他人的凝视中。而被凝视者借助于反凝视彻底颠覆原有的视觉特权和解构固有的视觉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自认凝聚了其一生的哲学的作品,在《野草》中,鲁迅使用了丰富而复杂的形式将他那一个颓唐的时期里深刻的思考化作语言。他创造性地将自我和自我的思维投射到客体对象上,并让这些附着了特殊象征性含义的对象违背常规逻辑发出自己的声音。主体和对象间、对象和对象间的声音又在相互辩难中形成了对话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了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是以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进行自我建构和组群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艾丽丝·沃克在作品《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反映了底层黑人女性的困境.在以黑人男性为中心的性秩序下,黑人母女两代作出了不同选择.在隐匿着权力与欲望的西方传统凝视机制之中,母亲被规训为沉默与驯顺的他者;而面对男性凝视,女儿选择了对抗性凝视,旨在打破凝视中观看主客体的二元对立,颠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  相似文献   

8.
9.
建构主义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倡导学习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可塑性强,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多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课堂上“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益高起来”,为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尽情释放。  相似文献   

10.
凝视春天     
大概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看电视.在外地工作的爸爸突然打来电话.问榆钱儿长出来了没。妈妈说,已经长得绿油油了。我心头一惊:难道春色已经这么浓了?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但实践中常常走进误区,出现了漠视儿童的"虚化生成"、迁就儿童的"伪化生成"以及偏离目标的"无效生成"等.因此教师不仅要被动"跟进生成",更要主动"调控生成".在弹性预设、营造情境、提升机制、优化资源中,将课堂教学中儿童的"出错""出轨"演绎成"出奇""出色""出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是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的。道德行动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道德自我的建构和社会生活世界息息相关,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实践和话语中建构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重要的标准之一。师范生要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在建构知识结构方面克服自身弱势,建立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将自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的不仅满足了自己倾诉的欲望,也在从中进行着自我建构,这是对叙述者的重新认识。教育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制度的建立让学生在叙述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建构一个坦诚而自信的自我;又在通过叙述的360度的反思中,使自己成为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人。  相似文献   

15.
张扬学生的主体性离不开教师的主体性,本文通过走进文本:唤醒自我体验;课程开发:凸显自主意识:师生对话:张扬主导力量;教学反思:实现主体自觉等观点论述,阐明了语文教师主体性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开展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建构积极的心理品质: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合理调控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意志品质,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自我认同与道德自我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如何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本课题认为,在当下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把自我认同加入道德领域加以研究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也是未来我们道德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目前自我认同中的道德危机与道德自我教育应对谈了一些认识。旨在对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道德自我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5):54-57
加拿大当代最杰出作家之一的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驯服明天者》讲述了十七岁的非洲少年科菲在参与欧洲架桥队伍的建桥工程后逐渐成长的故事。本文基于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主人公科菲的身心成长进行理论关照,旨在解读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从冲突到逐渐融合的过程中,非洲殖民地上以科菲为代表成长的一代其自我建构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